鍾會滅蜀,怎樣做才能在蜀稱霸?司馬氏奈何不了他,東吳不能吞併他?

大馬哈魚12


在鍾會進駐成都後,馬上除掉了鄧艾這個強大的競爭對手,這時他手中握有十八萬軍隊,又有益州易守難攻的地形優勢,表面看已經充分具備了據蜀稱霸的條件,但我想縱使有這樣好的條件,縱使鍾會有經天緯地之才,也無法做到在蜀稱霸,原因就是他不得人心。

在鍾會率軍出征後,司馬昭就對屬下們分析了鍾會滅蜀後是否會造反的問題,當時司馬昭就斷定了鍾會即使造也肯定不會成功,原因是:“魏軍遠征蜀國,歷盡千辛萬苦才取得勝利,肯定想快些班師回朝,早些領功受賞後和家人團聚,又怎麼會再冒風險跟隨造反呢。而蜀漢的軍民經過長時間戰亂,想的是如何早些安定,更不會支持鍾會造反。

而且當時天下分裂已久,人心開始盼望統一,蜀漢主張投降的人們無非也是盼望早些統一,他們勸劉禪投降魏國不要投降吳國,其實便是早就斷定魏國統一天下是大勢所趨,已經不是蜀吳可以改變得了。而這時魏國的九品中正制也正是蜀地氏族所期盼的制度,所以他們嚮往的是可以施展才能的正統魏國,而不是名不正言不順的野心家鍾會。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鍾會想要據蜀自立卻根本沒有他自己可以信的過得心腹。為什麼這麼說呢?在鍾會決定起事時,如果他在魏軍中有自己的可靠力量,身為三軍主帥的他又怎麼會被自己屬下所殺呢。正因為他在魏軍中沒有自己的親信,所以他才要想辦法從蜀漢新降的人中培植親信。

而鍾會唯一的希望姜維其實也早就看透了鍾會不得人心,正因為如此姜維才想到要利用鍾會與魏國其他將領不和,讓他剷除魏國將領來達到削弱魏軍的目的,然後自己再除掉孤家寡人的鐘會就可以恢復蜀漢了。

總結: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縱使鍾會有才能有實力,但他不得民心,不得軍心,甚至連自己的心腹都沒有,最為倚重的姜維還是個臥底,所以憑鍾會孤家寡人一個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成功的


小傷聊史


說說鍾會失敗的原因,第一,伐蜀之戰由司馬昭提出,在滿朝文武都反對的情況下鍾會卻抓住機會,極力主張伐蜀,所以得到了三路伐蜀主帥之一的位置,而且統兵十萬,遠多於鄧艾和諸葛緒,然而對於這麼一個位置當時司馬昭已經起了提防之心,三軍之中仍派去了監軍-此人乃是司馬昭的心腹衛瓘,正是衛瓘平定了鍾會之亂。第二,鍾會軍中都是魏國士兵,佔領蜀國後思鄉甚重,不可能跟隨鍾會割據蜀地。第三,司馬昭親自坐鎮長安,一旦有變,可迅速定亂。第四,作為外來戶,鍾會要割據蜀地沒有正統理由,總所周知,鍾會割據時喊出的口號是奉曹魏太后撥亂反正,誅殺司馬昭,扶助魏帝,很顯然在西川根本沒有市場,同時高平陵之後魏國政局基本被司馬家控制,更加沒人會跟隨鍾會造反。

當然如果能製造出一種局面,他還是有機會。蜀漢之所以猝死就是因為鄧艾偷渡陰平,後主投降了,導致蜀漢望風而降。如果設計引發兵變,讓後主死在鄧艾軍中,然後誣陷鄧艾造反,迅速除掉鄧艾,並且引發蜀地反抗,此時司馬昭必然會接著平叛,如此鍾會可以名正言順控制軍隊繼續打仗,同時也不必當心吳國進攻,事實上司馬昭在平蜀不久便去世了,司馬炎毫無乃父之風,鍾會如果能在蜀地駐紮三五年便有資本獨立。

此時可借恢復漢室之名,立劉禪之後為帝,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吳國聯合,對抗司馬氏。


風雅商頌


鍾會字士季,東漢末年曹魏著名的將領,也是一位謀士,比做西漢時張良,西蜀劉禪寵信宦官黃浩,朝堂日益衰落,司馬昭趁此時機發出三路大軍伐蜀,劉禪沒有聽從蜀將姜維早做準備,致使漢中失手,姜維退守劍閣依據蜀道天險拒守,鍾會久攻不下以有退兵打算,鄧艾偷渡陰平奇襲成都,劉禪大驚失色,沒有抵抗投降鄧艾,這時姜維假意投降鍾會,得知鍾會有反叛之心,策反鍾會討伐司馬昭,計謀洩露,姜維鍾會慘遭殺害,人心未定之時不可急切用兵,應該徐圖緩之,切不可操之過急,以鍾會和姜維之才完全可以席捲中原的,應該趁司馬昭無所防備,還沒到達長安之時迅速佔領關中,逼近洛陽,司馬昭必然膽寒,然後可圖,而不是去佔領成都,到那時候司馬昭必然討伐,定會兵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