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時代下的廣告投放方案如何展開?

對於一位Media Planner而言,大數據、人工智能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詞彙,一直所謂為營銷賦能的Martech也已經屢見不鮮。但在實際媒介投放方案中,到底能夠如何結合、能夠應用多少?對此,大多數或許還一直處於觀望階段。 傳統的媒介策略制定與制定過程耗時耗力,消費者洞察靠街頭問卷、投放地點憑甲方爸爸心意、廣告監測靠蹲點……

效果評估更是令人抓狂,要四處蒐羅整理彙總,無異於在excel的海洋裡採“珍珠”。 一則好的廣告創意能夠讓人記憶深刻,而一則好的廣告投放策略直接決定了有多少人能看到它。在抱怨甲方爸爸媒介預算“摳門”之前,是否能夠為廣告主帶來一份客觀的、可預見效果最大化的媒介策略更為重要。


瞭解行業,品牌與產品


充分了解客戶所在行業、客戶品牌與產品狀況是做好廣告服務的前提。廣告主所在的行業、產品類別、產品所處生命週期等眾多因素均會對投放的內容、媒體選擇有直接的影響。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廣告主的競爭對手狀況也值得關注與參考,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充分了解競爭對手的媒介策略無異於掌握了一手“軍情”,廣告投放決策也會更加“有的放矢”。


智能時代下的廣告投放方案如何展開?

確定目標受眾,全面的瞭解TA


圍繞著目標受眾的精準曝光與控頻,是媒介策略中的核心環節。目標受眾的尋找自然直觀重要。在更為傳統的媒介投放策略中,往往會選擇那些主流的、人群密集的媒介渠道。通常而言,我們可以通過常識去分析部分受眾觸媒習慣,如工作日的交通軌跡,可選擇較為固定的公交、寫字樓、住宅小區進行投放。在互聯網與大數據時代之前,這不失為一種可靠的選擇,高人流量意味著高曝光。

然而高人流量不代表高關注度,並且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打通企業大數據與全媒體數據,可以為目標受眾帶來更精準的畫像,分析目標受眾的基本信息、興趣愛好、觸媒習慣等收據,為精準有效的媒介組合帶來基礎依據。

智能時代下的廣告投放方案如何展開?

從投媒體到投人,全媒體組合投放策略制定


視頻貼片、資訊APP信息流,分眾樓宇,戶外大牌,公交站牌,電視廣告,電影前貼……有太多種的媒介可以選擇,互聯網媒體固然有著可觀的流量,單一地選擇看似高流量的媒體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廣告信息易被沖淡、廣告費用高等問題已經浮出水面。在全媒體數據打通的前提下,目標受眾的觸媒習慣已經可知,更精準高效的媒介組合投放策略成為可能。

根據目標受眾的特性與媒體屬性的差異,可以為廣告主制定更加靈活多變的投放週期,如戶外媒體投放週期可以更加均衡穩定、互聯網媒體則可以進行間歇投放……充分利用媒體屬性發揮相應價值,最大可能充分接觸到目標消費者,進而引發轉化。


智能時代下的廣告投放方案如何展開?

廣告投放效果預告


廣告投放效果的預估一直在被低估。投放效果預估可以檢驗所制定的廣告計劃和目標是否正確、具體實施細節是否到位、是否能夠提高廣告主傳播信息、廣告預算是否能夠被很好地安排……廣告主與代理公司一直都在強調“性價比”,傳統投放效果預估雖有一定的考量標準,然而缺乏客觀的數據支撐下,僅通過媒體自我介紹與缺乏印證的投放數據、對媒介形式的主觀評分等參考內容下,投放效果預估更像是主觀“拍腦門”的決定,動輒幾十萬、幾百萬的廣告投放費用如此粗獷地決定,顯然不夠謹慎。

同樣可以通過在打通企業大數據與全媒體數據前提下,綜合分析各媒體客觀情況、各媒體與目標受眾契合度、相關歷史數據等內容。進而可以對每個媒體的貢獻度、轉化數據進行更客觀的預估。

智能時代下的廣告投放方案如何展開?

一份傳統的媒體投放策略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工成本製作完成,一旦評估出現失誤則需要推到重來,對於代理公司而言,耗時耗力且容易流失客戶。

酷雲EYE Grow 可將全媒體數據(電視、戶外、互聯網)與企業轉化數據打通,在酷雲EYEGrow全媒體營銷決策開放平臺的支持下,一份優質的媒介投放策略可以更加快速地展開,為企業、代理公司提供透明、高效的營銷決策服務支持。

智能時代下的廣告投放方案如何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