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伽美什史詩

在蘇美爾王表中,有許多人類歷史上著名的人物。其中,吉爾伽美什就是一位。《吉爾迦美什Gilgamesh》史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敘事詩之一。講述了遠古時期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蘇美爾王朝的都市國家烏魯克(Uruk)的國王吉爾伽美什的傳奇故事。吉爾迦美什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他的名字被保存在蘇美爾最古老的國王名錄裡。這部史詩的最早版本是用蘇美爾文寫成的。目前已知的最完整的版本是個叫辛裡奇·烏尼尼的書吏大約在公元前700年所記錄,這部作品被他寫在泥板上。1845年,一位英國考古學者在古代兩河流域的亞述都城尼尼微(今伊拉克摩蘇爾附近)發掘古蹟,奇蹟地發現了一座豪華的王宮。宮殿裡設有一個宏大的圖書館,據記載,那是公元前7世紀亞述國王阿樹爾巴納帕爾(Assurbanipal)下令建造的。圖書館裡珍藏著他心愛的二萬多塊用楔形文字寫的泥版書。後來,這些珍貴的藏書成了大英博物館的陳列品。

吉爾伽美什史詩

史詩所述的歷史時期據信在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之間,比已知最早的寫成文字的文學作品早200到400年。雖然這是一部殘缺了近1/3的作品,但從餘下的兩千多行詩中,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蘇美爾人對於生與死的探索,以及對於永生的渴望。

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學創作是十分豐富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吉爾伽美什》。它是古代巴比倫文學的代表作,也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部史詩,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在蘇美爾人中流傳,經過千百年的加工提煉,終於在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公元前19世紀—前16世紀)用文字形式固定下來,成為一部鉅著。

《吉爾伽美什》史詩共三千餘行,用楔形文字分別記述在十二塊泥板上,一些研究者認為第十二塊泥板是後人加上去的。由於形成時間的漫長以及形成過程中所經歷的社會歷史階段不同,再加上統治階級和僧侶的篡改,它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結構顯得比較複雜,甚至有些地方是矛盾的。

吉爾伽美什史詩

關於史詩的情節,現代研究者一般把它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敘述史詩的主人公吉爾伽美什在烏盧克城的殘酷統治以及吉爾伽美什與恩啟都的友誼。

吉爾伽美什,兩河流域的烏魯克城之主。這是一個以愛慾女神伊什塔爾為主要崇拜對象的城市。吉爾伽美什是一個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類的神人,他自認為是無人能敵的國王。他是一個能量巨大、殘暴、貪婪、放蕩的君主,或者說是暴君。他憑藉權勢搶男霸女,強迫城中居民為他構築城垣,修建神廟,害得民不聊生,人們對他的感情是複雜的——有恐懼,有厭惡,但同時也有著尊敬和依賴。因為吉爾伽美什如陰影一般居高臨下俯視烏魯克之民時,也履行著保護他們不受外敵侵犯的職責、王者的職責。

人們祈求天上諸神拯救自己。天上諸神便令大神阿魯魯(Aruru)創造一個半人半獸的勇士恩啟都(Enkidu,恩奇都)與吉爾伽美什相對抗。

恩啟都出現了,這個粗野的、無拘無束的、和野獸為伍的蠻人出現了。他撕破漁夫的漁網,填平了獵人佈下的陷阱。他的名聲傳到了吉爾伽美什的耳中。吉爾伽美什派了一個普通的“神妓”(harlot,巴比倫的傳統,算是通靈者的一種)來到野外,找到了恩啟都,他們共度了六天七夜。之後動物就紛紛離開了恩啟都,恩啟都發現自己如動物般對自然的敏銳感覺漸漸消失了,而智慧卻增加了很多。他的身份改變了,心智變得明智,漸漸轉變成了人類。

來到烏魯克,他和吉爾伽美什大戰一場。兩人勢均力敵,但是吉爾伽美什卻主動認輸了。從此之後兩人成為形影不離的至交,恩啟都甘願作為僕人。

吉爾伽美什史詩

第二部分敘述為了建立不朽的功勳,吉爾伽美什決定去遙遠的森林討伐神獸芬巴巴。受到夢境的指示,恩啟都對此憂心忡忡,不願前往。來到森林,他們戰勝、殺死了神獸芬巴巴。女神伊什妲爾被吉爾伽美什的英俊所吸引而向他示愛。吉爾伽美什拒絕了女神並揭露了她的淫蕩和兇殘。女神惱羞成怒,在天神安努(Anu,安拉的雛形)面前撒嬌,要求把神牛降臨人間,給人類帶來災害,以懲罰吉爾伽美什的不敬。神牛降臨了,也給大地帶來了七年的旱災。

吉爾伽美什和恩啟都再一次合作,除掉了為害人間的神牛。神祗發怒了,眾神召開了會議,天神安努認為是吉爾伽美什砍倒了神聖的杉樹,殺死了神牛。吉爾伽美什理所當然要接受懲罰而死去,但另一位大神、對人類一向持有成見的主神——大氣之神恩利爾說可以讓恩啟都死去作為替代。只有沙瑪什(Shamash)據理力爭,但被恩利爾拒絕。

第三部分描寫吉爾伽美什為探索“死和生”這個命題而進行的長途遠遊。

恩啟都一連做了三個不吉的惡夢,得了重病,一天天衰弱下去,終於死去。吉爾伽美什悲痛欲絕。他不僅僅為朋友之死悲痛,他也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所有人類都逃不過這一天的到來。他感到困惑,他毅然地踏上了尋訪人類始祖、大洪水的倖存者,後來成為永生者的烏特那庇什提牟(Utanapishtim,巴比倫的挪亞)的漫漫旅程。烏特那庇什提牟和妻子住在傳說之島迪爾蒙——在太陽昇起的地方,死亡之海的那邊。

吉爾伽美什長途跋涉,一路披獸皮、食生肉,穿過通向太陽之路的馬什山,神獸帕比爾薩格(蠍人)攔住了他,說沒有人能夠從那條路上回來。吉爾伽美什說:“縱然會有悲傷和痛苦,縱然會有潮溼和乾枯,縱然會有嘆息和眼淚,我也要去。來,給我打開入山的門戶!”蠍人被他的氣概折服,讓開了道路。

吉爾伽美什史詩

通過無邊的黑暗,他看到了太陽昇起,來到了死亡之海濱。一個女店主勸告他,原來那種無憂無慮的放蕩生活才是他的歸宿,不要試圖去了解生死之理,因為他無法瞭解。(你永遠不會找到你正尋找的生命。當神創造人的時候,便指定了人的死亡,他們選擇自己來支配生命。吉爾伽美什,你要用美食來果腹,日日夜夜跳舞、飲宴和狂歡,穿華美的衣服,洗浴自己,珍愛你懷中的孩子,給妻子快樂,這才是人的本分。)吉爾伽美什作了否定的回應。烏特那庇什提牟的船伕不願意給他擺渡,說死亡之海是凡人無法通過的。吉爾伽美什堅持要過,把船伕的守護神石像打得粉碎。船伕只好讓他砍伐下一百多根木材做為船槳,在船通過死亡之海時船槳一根一根地被海水吞噬,在用完最後一根時終於望見了迪爾蒙島的海岸線。吉爾伽美什用手把船划到岸邊,疲憊地睡了過去。

烏特那庇什提牟接待了他,吉爾伽美什要求瞭解永生的奧秘。始祖沒有正面回答他,而是向吉爾伽美什反問道:

難道我們能夠營造永恆的住房?

難道我們能夠打上永恆的圖章?

難道兄弟之間會永遠分離?

難道人間的仇恨永不消弭?

難道河流會氾濫不止?

難道蜻蜓會在香蒲上飛翔一世?

太陽的光輝不能永照他的臉,

亙古以來便沒有永恆的東西。

酣睡者同死人一般無二,

他們都是一副形象有何差異。

神規定下人的生和死,

但是,卻不讓人預知死亡的日期。

吉爾伽美什史詩

隨後,他把當初眾神以洪水滅世時,他有幸生存下來的故事詳細地說了一遍。也就是說,眾神賜予避過洪水的他以永生之權,不過是一段歷史,是偶然得到的,歷史無法重演,人類永遠無法像他那樣永生。只不過當初他是一個比較虔誠的祭司,一位神隔著牆壁把消息告訴了他,他才得以逃脫。後來發起洪水的主神恩利爾賜予他不死之身。這一切終究還是不可預測的偶然。

但是吉爾伽美什仍然沒有死心。烏特那庇什提牟讓他試一試能否克服睡眠。睡眠和死亡是親兄弟,如果他能克服睡意,也許也能克服死亡。

可是強打精神的吉爾伽美什沒有多久就因疲勞而沉沉睡去,且一睡就是七天七夜。烏特那庇什提牟說:“你看看你睡了多久。人是不能永生的,請回吧。”看著他落寞的背影,烏特那庇什提牟之妻萌生了同情之意,說:“他那麼遠道而來,怎麼能讓他空手而回呢?”烏特那庇什提牟告訴吉爾伽美什海水深處有一種神草,一種讓人返老還童、重獲青春的草。吉爾伽美什立即潛入海底,得到了仙草,踏上了歸途。途中在他洗澡時,一條蛇叼走了神草。吉爾伽美什只找到了蛇食神草後蛻下的一層皮。蛇獲得了青春,而人什麼也沒有得到。

最初始祖的永生是在偶然間得到的,吉爾伽美什的追求也在偶然間悄然失去了。

吉爾伽美什史詩

第四部分(第十二塊泥板)記述吉爾伽美什同恩啟都幽靈的談話,吉爾伽美什回到烏魯克城後十分懷念亡友,祈求神的幫助,同恩啟都的幽靈見了面,恩啟都講述了陰間的慘境,恩啟都悲傷地說:

我的身體……早已被害蟲吃光,像一身陳舊的外衣。

我的身體……早已為灰塵所矇蔽。

於是在濃重的悲傷氣氛中,這個傳說結束了。

史詩的核心是提出了一個一直困擾人類的問題——生與死。無論多麼偉大的英雄人物,甚至是戰勝神的人類英雄,最終都要接受死亡的命運。戰勝死亡而獲得永生是每一個人的期望,對於長生之術的探索,人類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很顯然,對於在猶,太,教、基,督,教或者伊,斯,蘭,教,傳統中長大的人來說,史詩《吉爾伽美什》有很多與希伯來《聖,經》相對應的內容:文雅英俊的吉爾伽美什和長毛野人恩奇都會讓人想起雅各布和以掃;恩奇都和沙瑪特像參孫和大利拉;神牛造成的破壞讓人想起猶太人在曠野裡因為鑄造金牛犢而導致的混亂(摩西破壞金牛犢與吉爾伽美什殺死神牛很相像);烏特那庇什提牟描述的洪水聽起來像諾亞經歷的洪水,等等。起初,人們可能認為《吉爾伽美什》的主題是在模仿《聖經》,但是事實正好相反,《吉爾伽美什》是《聖經》的先驅。不管讀者對《聖經》本身的啟示有何種看法,很明顯,希伯來《聖經》的好幾個關鍵的主題都來自《吉爾伽美什》,在《聖經》開始編寫前的一千年,這些象徵符號已經在美索不達米亞流行。

吉爾伽美什史詩

除了這些重要內容以外,《吉爾伽美什》作為一個故事,包含了愛情、友誼、冒險、危險和悲情,還有一個驕傲的人面對死亡時的謙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