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天吃遍中國】第32天 新疆 烏魯木齊(二)

新疆辣子雞知多少?

烈日當空,伴著地鐵修建的塵土飛揚,烏魯木齊的熱難免帶上幾分魔幻現實主義之色。雖然身居內陸,今天的烏魯木齊與中東部的二三線城市乍眼似乎已不見多少分別,味道之上的分異因而顯得更加明晰。

【555天吃遍中國】第32天 新疆 烏魯木齊(二)

說起新疆的大菜,最廣為人熟知的或許就是三大雞:椒麻雞、辣子雞、大盤雞。今日之食,則要從這第二大雞——辣子雞開始。

【555天吃遍中國】第32天 新疆 烏魯木齊(二)


【555天吃遍中國】第32天 新疆 烏魯木齊(二)

柴窩堡辣子雞


【555天吃遍中國】第32天 新疆 烏魯木齊(二)

柴窩堡辣子雞

說起辣子雞,名氣最大的應該是以重慶為代表的渝派川菜辣子雞,其次是以貴陽、安順等地為代表的黔菜辣子雞,若是說起新疆的辣子雞,外省人多半會撓頭示問,其知名度遠低於椒麻雞與大盤雞。

  新疆辣子雞最初起源於烏魯木齊東南郊柴窩堡鎮的312國道旁,是以川味辣子雞為藍本加以改進和本土化而創制的改良菜餚,如今在新疆流傳範圍最廣泛的也是柴窩堡辣子雞。交通要道是一片非常容易催生優良菜品的徒土地,中國有大量具有地方影響力的飲食最初誕生於各種國道、省道之旁,所以說“要致富,先修路”之外,也應有“要吃菜,先修路”呢。

  話說回柴窩堡辣子雞,晃眼一看與川味辣子雞並無太大區別,但幹辣椒的數量明顯減少,且分佈著密集的蒜塊。嘗一口雞肉,辣椒的香味濃郁但辣味較輕,同時帶有厚重的蒜味和輕微的麻味,雞肉鮮嫩柔韌,既不老柴也有嚼勁。吃兩口雞肉再來幾塊蒜,去油解膩。比起重辣重麻的川味辣子雞,柴窩堡辣子雞的口味能適應更大規模的食客,也難怪會火遍新疆。

【555天吃遍中國】第32天 新疆 烏魯木齊(二)

幹炸五道黑

五道黑是一種冷水魚,體型較小,在中國僅分佈於新疆北部以阿勒泰地區為主的冷水河湖中,此次得以在烏市品嚐到實屬幸運。由於其較小的體型,油炸是最為普遍推崇的烹製方法。冷水魚普遍擁有緊實的肉質,經過油炸後五道黑魚表皮焦香酥脆,而魚肉豐滿爽韌,吃時滿口留香。

【555天吃遍中國】第32天 新疆 烏魯木齊(二)

老虎菜

最能夠體現新疆特色的一道涼菜,非老虎菜莫屬。老虎菜又被叫做皮辣紅,是用三種新疆極為常見和普遍使用的蔬菜,即皮牙子(洋蔥)、辣椒、西紅柿切絲涼拌而成。老虎菜並不需要複雜的調味,只需簡單的鹽、糖、醋即可充分激發出清脆的口感、酸爽的口味,是一頓大魚大肉宴之上極佳的開胃、調劑或解膩的小菜。

【555天吃遍中國】第32天 新疆 烏魯木齊(二)

幹拌牛肉麵

蘭州牛肉麵傳入新疆已有多年,如今在新疆各大城市的街頭都能找到或多或少的牛肉麵館,除了傳統的蘭州式清湯牛肉麵得以保留外,新疆也發展出了獨具自身特色的牛肉麵吃法,幹拌牛肉麵便是一例。

  所謂幹拌,無非是將牛骨湯的量減少,再加上等量的辣子,附上些紅黃蘿蔔絲等拌而食之。湯的鮮香之味並未改變,麵條的爽滑勁道也未改變,但更加濃重的油辣味、更加豐富的口感確給一碗牛肉麵披上了新疆的衣裳。若你並不為較為清淡的蘭州式清湯牛肉麵而狂熱,不妨試試這新疆版本的幹拌牛肉麵,或許有不一樣的評價。

【555天吃遍中國】第32天 新疆 烏魯木齊(二)


【555天吃遍中國】第32天 新疆 烏魯木齊(二)

乾煸炒麵

在新疆,除了湯飯、拌麵,另一種極為平常的麵食吃法便是炒麵,這其中又以乾煸炒麵最為普遍。新疆的食物大多會給人一種極其重口的既視感,但往往嘗後才知其“形式大於內容”的特點,就像這乾煸炒麵,雖看上去鮮紅油辣,吃起來只是帶有輕微的辣味,更多是鹹香油潤,令人完全可以想象在飢餓之時呲溜著吸完一大盤面條的暢快之感。

  又是碳水、蛋白質大量攝入的一天,在新疆,這實在就是種再正常不過的狀態,總令人既痛快,又悔恨。痛快比較多,悔恨有一丁點兒。

  明天便是在新疆的最後一天了,要用哪一雞收尾,也是明擺著的事。不過,還是要期待一下,畢竟沒有入嘴,紙上談食才沒有意思呢。

  跑步去了。

【555天吃遍中國】第32天 新疆 烏魯木齊(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