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作為一個遊牧民族,他的單于是怎麼統治國民的?

匈奴有冶鐵作坊,也有城池。

匈奴作為一個遊牧民族,他的單于是怎麼統治國民的?

早年主要發現都集中在俄羅斯境內,只知道伊沃爾加城址,不知道蒙古那邊的工作。不過最近二十年考古新發現很多,中蒙聯合考古大大推進了這一領域的研究,網上隨便一搜都有


匈奴作為一個遊牧民族,他的單于是怎麼統治國民的?

伊沃爾加城址中就有冶鐵遺蹟

Khustyn Bulag遺址,位於蒙古烏拉巴託以東150公里,發現有匈奴時期磚瓦窯址和冶鐵遺址,出土有方形鍊鐵爐、爐渣廢棄坑等遺蹟,陶質鼓風嘴等遺物,其技術和中亞以及西伯利亞平原南部的塊鍊鐵法相似,但有別於秦漢時期中原王朝。

匈奴作為一個遊牧民族,他的單于是怎麼統治國民的?

從文獻上可以知道匈奴肯定築過城。比如《漢書·匈奴傳》:

(漢昭帝始元四年)單于年少初立,母閼氏不正,國內乖離,常恐漢兵襲之。於是衛律為單于謀:“穿井築城,治樓以藏谷,與秦人守之。漢兵至,無奈我何。”即穿井數百,伐材數千。或曰胡人不能守城,是遺漢糧也,衛律於是止。

其中知道名字的有龍城(或蘢城,史記、漢書、後漢書中的匈奴列傳)、趙信城(《史記·衛將軍霍驃騎列傳》),實際上考古發現的城要比文獻記載的更多,其他形式的聚落就更常見了。

目前發現的匈奴最大的城是蒙古國後杭愛省日門塔拉城址,由東西相連的三座城址組成,俗稱三連城:

匈奴作為一個遊牧民族,他的單于是怎麼統治國民的?

和日門塔拉城址全景航拍

位置是在鄂爾渾河與其上游左岸的支流塔米爾河交匯處(鄂爾渾河谷幾乎是歷代遊牧民族政權的汗庭或都城所在,如第二突厥汗國時期的闕特勤、回鶻的哈拉巴拉嘎斯、蒙古帝國的哈拉和林等),在城址周邊地區匈奴遺址與墓葬分佈密集,有著名的高樂毛都一號、高樂毛都二號和塔米爾烏蘭和碩大型匈奴貴族墓地,其中一些被認為是匈奴王族甚至單于的墓。

匈奴作為一個遊牧民族,他的單于是怎麼統治國民的?

中城中心臺基發掘後航拍圖

2014年以來中蒙聯合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和日門塔拉三連城址由東西橫向排列的三座獨立的方形城址組成。西城邊長為1717米,中城邊長為1685.6米,東城邊長為1365米。每面城牆的中間都開一個門,都是由城門、角臺、壕溝組成。城內建築佈局基本相似,均為居中有一座大型中心土臺,圍繞土臺西南分佈有四座小土臺。

2018年度,中蒙考古隊重點發掘清理了城址內的大型中心土臺,土臺遺址系利用特殊的紅土夯築而成,建築結構為向上略有收分的二層方臺,四稜體形狀。下層邊長35.8米,上層邊長23.5米,通高2.75米。建築臺基頂部平整光滑,有人類頻繁活動的踩踏面,在踩踏面上發現一具擺放整齊的羊頭、羊肢骨和匈奴時期陶器碎片。另外,在臺體周圍共發現有36個大型圓形柱洞,開口直徑最大1.05米,深達1米左右。清理出的中心土臺建築外形酷似美洲瑪雅金字塔的基座,在中心土臺西南側還環繞有四座小型建築臺基,在城內其它地區未發現有另外建築遺蹟,較為空蕩,其它兩城城之內建築格局基本一致,由此推斷,和日門塔拉三連城址為非定居生活類城址,也不具備軍事防禦功能,而是具有特殊性質與功能的匈奴時期的城市遺址。

除了三連城之外,匈奴其他地方也發現了很多城址和沒有圍牆的聚落,其中有不少房址:

匈奴作為一個遊牧民族,他的單于是怎麼統治國民的?

伊沃爾加城址發現的半地穴式房址平剖面圖及復原

可見匈奴人也並不都是住移動式氈房的。

至於匈奴的政體,現在還在爭論中,不同學者對它的集權程度的看法不同。不過從考古學上看,比較明顯的是匈奴政體代表了一個新的、更廣泛的政治和社會組織的出現。因為墓葬的發掘更多,從墓葬看毫無疑問存在等級制度,級差也相當懸殊。

匈奴作為一個遊牧民族,他的單于是怎麼統治國民的?

高勒毛都2號墓地的M1是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匈奴墓葬,墓室長寬都在50米左右,墓道長約37米,年代約在西漢晚期到東漢早期。發掘後已回填。(作為對比,秦公一號大墓墓室口長59.4米、寬38.8米)

匈奴作為一個遊牧民族,他的單于是怎麼統治國民的?

像上圖這種規模的M189在該墓地只是中型墓

匈奴作為一個遊牧民族,他的單于是怎麼統治國民的?

Fig. 3. a and b. The Xiongnu were the first large-scale polity in Inner Asia to construct substantial settlements

至於說統治方式,考古也許能提供綱領性的概要信息(比如,高等級貴族墓中並沒有殉人,以往所謂“奴隸制社會”恐怕無法成立),不過文獻中就更加明確了,比如《史記·匈奴列傳》中行說對比漢匈兩國的話:

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飲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飲水,隨時轉移。故其急則人習騎射,寬則人樂無事,其約束輕,易行也。君臣簡易,一國之政猶一身也。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惡種姓之失也。故匈奴雖亂,必立宗種。今中國雖詳不取其父兄之妻,親屬益疏則相殺,至乃易姓,皆從此類。且禮義之敝,上下交怨望,而室屋之極,生力必屈。伕力耕桑以求衣食,築城郭以自備,故其民急則不習戰功,緩則罷於作業。


參考:

東亞考古的情懷與使命—東亞考古大會側記

大漠孤煙,長城那邊——趙北長城考察與匈奴龍城發掘

2017-2019年河南考古赴蒙古國考古項目工作簡報

蒙古國境內新發現的兩座匈奴半地穴式房址

辛德勇:談談那個並不存在的“龍城”

劉三解:你不知道的匈奴:漢朝的邊民奴婢竟視它為樂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