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五一路皇華館,皇華使者所居之地,即主考、副主考的接待所


太原五一路皇華館,皇華使者所居之地,即主考、副主考的接待所

太原五一路周邊,零零落落,星羅棋佈,留存著一些歷史文物建築,有的殘破,有的可能翻新,歷史的東西,或者仿製的古建總會給外來的人們一種駐足觀望的感覺,生活在周邊的人們習以為常,不回去在意它的存在,僅僅會注意到它們的外在的變化。


太原五一路皇華館,皇華使者所居之地,即主考、副主考的接待所

皇華館“其地近明清時的貢院,系皇華使者所居之地,即主考、副主考的接待所。皇華是為稱頌使臣之詞。《詩·小雅·鹿鳴之什》有"皇皇者華"之篇,意謂君遣使臣,以禮樂相送,表明遠而有光華。”皇華館,清光緒年間設提督學政(別稱學臺),會同督撫主管全省的教育、科舉考試等事務,其衙門就設在皇華館。


太原五一路皇華館,皇華使者所居之地,即主考、副主考的接待所

五一路由南向北走,經過第一個紅綠燈向左拐,在五一路與海子邊東街之間,有這樣的一座古建築,皇華館。


太原五一路皇華館,皇華使者所居之地,即主考、副主考的接待所

在五一路和皇華館交匯處,一眼就能看到三株高大的槐樹,北邊連著兩棵,南邊一棵。在太原老城區經常可以看到被保護起來的古樹,有的纏著紅布,據說有幾百年的歷史,每棵槐樹都被用鐵製欄杆圍了起來,有的叫圍子。槐樹中空的地方也用水泥、木樁等支撐的東西支柱防止斷裂,外面再塗上樹的顏色,一眼看上去難分真假。


太原五一路皇華館,皇華使者所居之地,即主考、副主考的接待所

街巷中矗立著人們俗稱的皇華館——著名的文物保護單位皇華館9號樓,因為皇華館的顏色和建築風格非常與眾不同,一眼就能看到。它的旁邊還有一個典型的民國時期四合院民居——皇華館12號張氏院落。兩處建築的牆上都掛著“歷史文物”的牌子。不過皇華館的形狀還算完整,高大獨立,灰青的色彩,中西結合的建築特點,靠街的一面的房子被當作水果攤,有小商販在經營。


太原五一路皇華館,皇華使者所居之地,即主考、副主考的接待所

張氏院落就顯得十分破落,門前是高低不平的一個停車場,設立了自動起降杆。經常路過卻從來沒有進去過。張氏院落看上去殘破不全,但是在灰黃的磚牆之間,殘垣斷壁之間,油漆脫落的立柱之間,僅存的木雕石雕磚雕之間,卻極富飽經滄桑的歷史承載感,古老而殘破但難掩昔日的輝煌與繁華。這裡據說還是太原的商業區(解放後,皇華館也從未冷清過,迅速成為太原的文化商業區,那時,海子邊主要為裁剪衣服的地方,而皇華館則是布料批發地,四周遍佈各個紡織廠家的辦事處。),政治中心(民國時期,政府實行裁府留縣,即設省、縣兩級建置,陽曲縣衙駐皇華館。)


太原五一路皇華館,皇華使者所居之地,即主考、副主考的接待所

老舊的歷史建築無論怎樣的殘破,或許注意到的人們都能從中體會出厚重的底蘊和歲月的積澱,新建的仿製的建築雖然明豔但總是缺少內在的感觸或者觸及靈魂的思考。


太原五一路皇華館,皇華使者所居之地,即主考、副主考的接待所

五一路的東面不遠就是幾處仿古建築,更加高大,更加新豔,充滿現代感,只有商業化的運作才能讓其重現生機。那麼,老舊的歷史文物,如果不能發掘其中可持續運作的商業價值和商業運作模式,不與現代商業發展相結合,也只能孤寂地殘破於歷史的風雨。


太原五一路皇華館,皇華使者所居之地,即主考、副主考的接待所

作者簡介:旅行歲月小記,用心靈感悟記錄人生的實際和心靈的旅程。勵志語錄,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心得之悟,逆境磨鍊之後應有所成長,看問題的角度有所轉變才行,如黑暗中久了應當更加珍惜光明,枯枝雜草看的多了更應珍惜柳暗花明。希望如暗夜中的星,指引著人們前進。無論世界如何變幻,學會用美的事物充盈自己的內心。曾經在紙媒發表散文、詩歌、論文多篇。歡迎交流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