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為什麼要不顧條件開工?

從美國GDP產業構成來分析這個問題,就是短期弱勢群體直接受到衝擊,這會大大影響到特朗普的選票。長期結構調整無能為力,且等連任後再說。


美國GDP產業構成最大比重的是服務業,即第三產業。私人服務生產行業和政府服務兩者合計81.2%。第三產業大部分通過人群交流交往來實現,時間錯過之後不能彌補。相比而言,中國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為60%,相對較小。

美國私人商品生產佔比17.8%(黃色區域),其中第二產業的製造業佔比11.3%,建築業佔比4.1%,採掘業佔比1.7%,第一產業農業佔比0.8%。這些行業受短期疫情衝擊相對較小,在1-2個月的暫停後可以通過加大產能實現恢復。


表1 美國行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構成(%)


特朗普為什麼要不顧條件開工?


具體看第三產業。私人服務生產行業中受到疫情直接衝擊的是五個行業(橙色區域):房地產和租賃業、零售貿易、娛樂住宿餐飲和運輸倉儲,這些行業合計佔比33.7%。這些行業大多數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直接受到衝擊行業背後是低收入群體,可謂是雪上加霜。因此,美國失業率飆升,較歷史記錄增加四倍,達到328萬人。

私人服務生產行業中免於疫情直接衝擊的是專業服務、金融保險、信息技術和信息業,佔比32.1%,這些服務部分可以推遲或者通過遠程辦公解決,這些行業背後是相對中高收入群體。

表2 美國私人服務行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生產行業構成(%)


特朗普為什麼要不顧條件開工?

由此,美國政府直接推出對低收入群體發放補貼政策:年收入最高75000美元以下個人將收到1200美元支票,家庭最高收入150000美元以下可以收到2400美元支票,每個兒童多500美元。雖然也是短期對症,但是如果治標不治本,美國又有多少財力支撐各項財政補貼政策?

長期來看,美國的製造業迴流計劃顯然是不成功的。2018年的製造業佔比低於2013年的比率,服務行業佔比增加,從結構上來看錶現除了零售貿易項,其他行業都有所增加。主要表現在專業服務增加0.5%、信息技術生產增加0.5%,金融保險增加0.4%,這些都是附加值比較高的知識密集型產業。由此,美國逆全球化的舉措是不符合正常商業邏輯的,自身產業結構更加輕型化,一定要依附於全球產業鏈的生產服務,如果切斷國際產業合作,不僅生產企業難以運轉,美國的律師、會計師們在美國本土又哪裡能夠拿到如此高昂的收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