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自媒體萬馬齊鳴,良少莠多,包容與放縱如何抉擇?

月出孤舟寒1


自媒體現在已經慢慢脫離最開始記錄生活的願望了,現在的自媒體人基本上人手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他們不去角逐奧斯卡真是太可惜了。基本上很多的生活方面和三農戶外的類的題材,基本都是靠劇本了。但是沒辦法觀眾就是喜歡看這種類型的,或者說他們演得實在太好了騙到了很多粉絲。我覺得現在的自媒體基本上都是一個爛泥潭,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太少了。不管做什題材的都是靠編故事,有的女孩子做自媒體會一直在視頻上強調自己沒有男朋友想在網上找個男朋友來吊著觀眾的心。有些做三農題材的根本不事生產整體拿個手機這裡拍拍那裡拍拍訴說著別人是失敗來獲取流量。而有些做戶外的釣魚搞野類型的每次搞野都能搞到大魚,真是牛了就像武俠裡面的高手要麼不出手一出手必有人人喪命,這些人不知道買了多少道具魚,更有甚者整個村都在做搞野的自媒體。但是他們村的河流每天都那麼多人去搞野卻每次去都能搞到大魚。還有拍vlog的女生為了找話題去廢棄的老宅子看到地上有一堆衛生紙竟然拿起來聞。哎現在的自媒體都是充斥這種內容,更有甚至靠模仿吃屎走紅。但是觀眾就是喜歡看這種內容,你做一點有深度的內容根本沒人看嗎,現在最火得農村題材都是在拍在農村搞吃的搞野但是從來沒有人關心農村的環境,沒有人關心農村孩子的未來。我覺得平臺應該對這些又深度的內容加大推薦不要都是推那些吃喝玩樂的水視頻。


小農民蒙奇奇


桂蘭雨滋回答:

我剛開始做自媒體時,什麼人點贊都回,什麼視頻都推!時間長了也有認識了,有些東西真是擱不住推薦!太對不起眼晴了!現在!如果推薦!一定推薦好的視頻!好的回答!才對得起朋友們!不枉推薦一回,這是附責任!原來有時候還不好意思!後來看看他發的東西,一杯白水,也沒美感,也沒教育意義,也沒營養一成分,所以審美是做自媒體的首要!過去的包容是無知,當我進步了!你也應該進步,如果你一直不前進!我推薦你發的東西,就是不負責任!加油朋友!讓我們努力!抵力前行!


桂蘭雨滋


隨著互聯網的智能手機的普及,很多人習慣了每天登陸自媒體平臺獲取各種信息,自媒體也成為了公眾即時瞭解新聞時事的首選渠道,其影響力是越來越大,一些炙手可熱的自媒體,動輒就達到了上千萬的註冊用戶,在網絡上具有呼風喚雨的能力,甚至能夠改變社會輿論對新聞事件的看法。毋庸置疑,自媒體發展前景很值得看好。然而,如今的有些自媒體卻藉助網絡的優勢“自毀長城”,它們在“流量至上”的錯誤價值觀影響下,過分追求經濟利益,忽視客觀事實,以低級趣味、暴力、色情、獵奇、迷信、揭秘等為博人眼球手段,隨意製造和傳播虛假新聞信息,並以此吸引關注。

自媒體的野蠻生長不僅誤導了公眾對新聞事件的判斷,形成了錯誤的社會輿情,從而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穩定,更對自身的長遠發展也很不利。依靠弄虛作假吸引關注的自媒體將遭到公眾的唾棄和法律的嚴懲,自身發展也會最終進入“死衚衕”。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堅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領自媒體發展,以積極向上向善的眼光看待世界、解讀社會,自媒體的發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寬。自媒體運營者要堅守自律,肩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恪守道德底線和法律紅線,自覺維護行業秩序和風氣,要嚴格把“內容關”,對發佈信息認真審核,杜絕越線


木頭人l


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先來說說好的一面:1.可以通過自媒體瞭解更多社會聲音,瞭解各個地方風土人情,2:是一種謀生項目,讓一些不能外出的人掙到錢,當然也是通過自己努力,才能有所收穫,其中也不乏很多做得優質作品的優質創作者。

不好的一方面1.做自媒體的人來自各個階層,大家也知道平臺都會分階段封號,處罰一些自媒體,那些自媒體不顧大局,上傳一些謠言,反社會,色情之類的內容,造成不好的影響,錯字,不優質也會誤導閱讀者,但是平臺的打壓力度有限,難免不能及時發現2:有些人看到自媒體大咖收益很多,就一味追求自媒體,耽誤了很多事!

所以,對於自媒體,都要正確對待,鼓勵


針尖上的天使31363143


自媒體當然是良莠不齊的,有一些專業的人做自媒體,當然做了,能好一些,有一些人就是個人愛好,把一些生活中的事情小事大事,以及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事情都拍成視頻,或者寫一些文章,你如果你關注這樣的人,讓她得到很大的鼓勵,然後就發信息,生活中了一些事情之後,最終結果是他可以把這些事情全部都發給你,然後之後讓你感覺到有意思,當然做了,簡短一些是很好的一種方式,因為每個人的時間都十分寶貴,所以說,不管怎麼樣吧,每一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把柄一些,唉,有句話叫做同流不合汙,同流不合汙的,主要目的是你要利用這樣的人,它畢竟身上有優點,如果您幫能把他優點霸絕出來,其他的東西先不要在乎好的,今天的分享到這裡,謝大家


懂運營的豬思辨


這個網絡時代,人手一臺手機及電腦,認識字就能成為創作者或者搬運者(這個當然不提倡),比起以前的年代想做傳媒,沒有相應的學歷,沒有專業的素質,根本無從談起做媒體。而現在眾多的自媒體平臺、也降低了寫作的門檻,只要你有興趣,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作者,這種情況。如過江之鯽的作者就湧現出來了,毋庸置疑在作品也就存在良莠不齊以及有些專業上感覺不靠譜。但同時也是百家爭鳴,各抒己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繁榮氣息,呈現出一片喜人的現象。

不可否認的的,拋開那些低級趣味、八卦迷信、道聽途說等不說。其他不管質量高低優劣,只要用心寫作了,就值得肯定。這麼多領域,也不可能人人是專家,有專業學識的作者畢竟是少數的。那作品的好壞自然也就正常不過了。平臺要求的垂直寫作,也就是基於這個理由。至於初入門的愛好者,寫不出好文章自然也就共鳴者少,讀者自會去劣存優,這也能激發出作者再度學習的熱情,以期能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從這點來說,包容這些(我也是初入門)寫作愛好者就更能鼓勵大家,好學不倦,時日長了,自然水平也能慢慢呈現上來了。

現在平臺眾多,有些為了吸引流量。對於發表作品就顯得隨意。但口碑良好的大平臺,深諳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之理,所以監控得都比較嚴格,最大可能杜絕了一些缺乏自律、低俗惡劣的作品出現。寧可選擇質量、也不會放任那些自毀形象的作品通過,大浪淘沙,有遠大抱負的平臺往往也是走的最遠的平臺。反之作者也是一樣。


霃楓


當下,媒體發展進入“人人麥克風”、“人人自媒體”時代,如雨後春筍,千軍萬馬,然而千里馬少,耍滑者比比。我認為,好的欣賞、鼓勵,莠的包容、抨擊,絕不可合流縱容。

多關注學習優質賬號。平時在瀏覽百度、頭條、UC資訊,除了官方賬號,還有些優質創作者,他們貢獻的文章語言精煉,視角獨特,見解新穎,可以關注、互動,觀摩、學習,一方面增長知識,提高寫作水平,適應平臺創作規範,另一方面弘揚正氣,倡導核心價值觀。

對劣質自媒體發表的內容,不起鬨、不贊同,鄙夷、舉報。我閱讀時,經常瀏覽到“xx歲女兒纏著與爸爸洗澡”等博人眼球失德失範的文章,“伊利董事長被帶走”等類似的造謠“新聞”,對這樣的自媒體,我們不能同流合汙,也不能圍觀“叫好”,得狠狠抨擊,及時舉報。

“百花齊放”,亦“泥沙俱下”。自媒體是新鮮事物,必定在磨礪中成長,在成長中磨礪,我們要“一分為二”對待,在欣賞中包容,在鄙夷中捨棄。





南湖之聲


這個題目看著就很想答,因為我目前就是這種局面。

初來頭條是因為在家封閉無聊,就想寫點兒東西,然後就開始用頭條發文。平時因為工作的關係,說話、寫文都十分謹慎。所以想在頭條放飛自我,把平時不能寫的想要說的都說出來!

但是經過嘗試、碰壁、摸索,現在我寫文章首要考慮的是怎麼讓頭條滿意,怎麼讓讀者想看。事實上,現實中的我比較嚴謹正直,而且也沒有把自媒體作為兼職的想法,即便是這樣,我現在也在下意識的迎合自媒體的需要,仔細想來,大概就只有一個原因:流量的誘惑。

一、自媒體的導向

對於太過激進、太過敏感的文,自媒體是不歡迎的,既不利於監管,也容易引火燒身。所以,基本上那類無關痛癢的或是相對專業的文章會獲得較高的推薦量,然後便有更大的閱讀量,進而賬號的權重和之後的推薦量亦會大幅提升。

在這個指揮棒下,人們自覺的規避一些雷區,寫自媒體喜歡的文章,這樣的文章往往不是品質最好的,但肯定是最安全的。

二、讀者的喜好

自媒體的發展,需要流量,需要讀者。而我們的讀者經過這些年網絡、電視等媒體的培養,已經不再喜歡費腦費眼的文章了,更喜歡那些輕鬆的、娛樂性強的東西。

而且,自媒體完全不設防,各個層次、各種類型的讀者都有。要吸引更多讀者閱讀,就得文章淺顯有趣可讀性強,不然你的文章就沒有閱讀量,更不要說獲得利潤了。

三、自媒體作者的多樣化

人人都是自媒體。但是如果你要是去傳統媒體,你就會發現,做一個記者的門檻很高,要麼科班畢業,要麼有專業素養,每一篇文章要經過策劃,要有現場採訪,要有資料收集,要有編輯審稿,要校對很多次,最終才和讀者見面。

但是自媒體,這些程序都簡化了,人人都做自媒體,所有的人的作品都可以上平臺,所以,作品良莠不齊也就在情理之中。

最後,存在即為合理。

就比如說,良少莠多的問題,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有需求,因為有人愛看。

如果想去掉所有認為是“莠”的作品,那麼什麼是“莠”?這個評價標準是什麼?誰有這個權利剝奪別人的表達權?逆發展規律而動之後會帶來什麼不利後果?這些問題都是我們不能迴避且無法解決的。

故,自媒體這種萬馬齊鳴、良少莠多的情況將長期存在。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完善立法,給自媒體劃個框,讓它在法律允許的框架裡自由成長。

至於其他,我們干涉不了,也無法干涉!


有職業操守的小太陽


首先作為一個信息的傳播者,傳播真實可靠,可信度高的信息是我們每一個作為信息傳播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其次,我們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讓我們傳播出去的信息,對別人來說是有用的,讓我們傳播的信息能夠及時的向廣大民眾公佈,能夠反映當今社會的真實情況,用客觀的思維方式去評價和判斷,對於我們的信息,使用者負責。好的東西我們要發揚,不好的那些負面信息,我們要抵制。


奇葩故事匯


互聯網時代,人人一部手機,每個人都可以在網絡上發出自己的聲音,無論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這是一個好時代,也是一個壞時代

好與壞都要憑藉自己的大腦去判斷,而不是人云亦云,還要懂得排除干擾,拒絕垃圾信息對自己的毒害

時刻保持清醒的大腦,敢於做自我批評,懺悔,才會理智的面對社會,有自己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