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惠農貸”助力農產品產業鏈暢通壯大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孟小平 崔立新 馬靜波) 春風勁吹,萬物蟄蘇。日前,記者在大同天鎮縣同興源果蔬生產車間看到,糯玉米在這裡從清洗、軟包、封口、套袋到裝車的全過程。“這些玉米是要出口到韓國的。目前來自國內外的訂單絡繹不絕,公司正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困難時期,惠農信貸政策及時幫我們渡過了難關,打通了產業鏈。”說起企業發展現狀,同興源果蔬公司負責人高俊華感慨萬千。

山西大同:“惠農貸”助力農產品產業鏈暢通壯大

2006年,高俊華開始接觸玉米加工,依靠天鎮縣玉米種植的天然優勢,憑著自己的經驗,他籌集資金建起廠房、採購玉米、僱傭工人……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農產品加工事業。去年,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巨大的資金缺口,成了高俊華的“心頭愁”。

關鍵時刻,天鎮縣信用社的工作人員主動上門送服務,經過資產、經營、信譽等方面的充分調研,一次性為企業注入470萬元信貸資金,及時有效解決了企業發展資金瓶頸,打通了整條生產鏈條。企業趁熱打鐵增加了高品質甜糯玉米收購,上市後搶購一空,當年實現營業收入590萬元。

金融創新“貸”動產業扶貧,一定要配對“血型”才能實現“輸血+造血”並舉。天鎮縣農信社建立“1+N”工作機制,利用金融貸款政策工具,匯聚外部扶貧、財政、產業等配套優惠措施,以金融推動產業扶貧,形成農信社、企業、農戶同步發展的良性循環,把農產品加工從過去的“小院經濟”發展成為“銀企經濟”。


山西大同:“惠農貸”助力農產品產業鏈暢通壯大

近兩年,為了幫助“貧困群眾產業項目選擇難、不會幹”的問題,天鎮縣信用社和企業負責人一起摸索出“金融+特色產業”“金融+產業扶貧基地”的產融結合模式,在原有土地基礎上又流轉承包了5000畝土地,種植糯玉米5300餘畝、紅芸豆近2400畝,累計帶動600多戶農戶(其中貧困戶373戶)增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