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修心养性,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插花修心养性,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爱花成一癖,种花人不悔。”形容的是民国时期的周瘦鹃先生,周先生翻译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曾经是民国时期《礼拜六》周刊等报刊的主编,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周先生晚年醉心花木和园艺,称自己为种花人,还写下了大量关于花木的散文和杂文。

花是人间的希望,人们看到花开,总会欣喜不已。爱花也算是人的天性。多数人爱花种花,而有一个人,他却用心跟花对话,他是“凡花侍”的创始人吴永刚。

插花修心养性,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本着对插花感兴趣,打开了吴永刚先生的《花间世》,是吴先生的插花作品的书集,这些作品和普通插花又不一样,它们属于中式古典插花的范畴,每一幅,都是吴先生用心灵跟花对话,从中领悟禅意,而为它们配上最相配的器皿,摆放在最合适它们的空间,让它们呈现自我。

中式古典插花,顾名思义,就是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插花艺术,花从古至今都差不多,而变化的是装花的器皿和心境。中式古典插花,运用中式古典器皿,来为每一种花服务,让它们展现最美的自我,让人们看见它们的灵魂所在。


插花修心养性,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触及灵魂的艺术,是从专注而来的,吴永刚先生专心侍花已经七年多,他从大量的实践和练习中,慢慢摸索到如何把花和植物们的姿态展现出灵魂之美。

草木花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存在,它们就在我们的周边,可是忙碌的生活却让太多人对它们熟视无睹,忘记生活的本真。


插花修心养性,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原本吴永刚先生也没有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他与它们之间的“熟识”源自一份契机,当年“北漂”一族的吴永刚先生,正是陷入迷茫的人生阶段,那时候他去了“人间天堂”西藏,被藏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虔诚的藏民的生活方式所触动,开始思考人的本真,而这时候,吴先生又被朋友邀请到常州的花博会,在这里,吴先生第一次接触到传统插花,他好像看到了花草的灵魂。他似乎看懂了作者的作品,是一种什么样的张力。

吴先生那天在那个空间站立良久,真心感受到传统插花这种艺术带来的安宁,他欣喜地发现插花不失为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这对于本身有些内向的他而言,简直是福音。

插花修心养性,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回到北京之后,吴先生辞掉工作,开始专心研究传统插花,从相关的古典书籍入手,用心去学习和了解传统插花艺术,这份专注让人讶异,而他已经坚持了七年多,并且成立了凡花侍工作室,因为他认为大自然当中平凡的花朵也有它独特的姿态,插花即借着花草来传达作者的心境。

人们在看到吴先生的作品之后,并不知道这是他进行多年研习,刻苦练习的结果。他说:“插花没有捷径,要通过大量地研习才能掌握一定的构图技法和能力,这需要身体力行来不断积累。”


插花修心养性,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花草让吴先生看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插花也是一门修行。

与花草对话,用作品传达心境,回归生活本真,已然成了吴先生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内心修行。欣赏《花间世》里面的每一幅作品,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品味这种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艺术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