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樹先生》:現代中國農村的瘋癲史

有人說:每個村裡面都有一個瘋子,他們彷彿被鬼附身一般,到處遊蕩,嘴裡吐出模糊的話語。這類人在村子裡並不是一個讓人唾棄和敬而遠之的角色,相反人們樂意跟他開玩笑,

從這種正常和瘋癲的對比中獲得自身的合理性和優越感。

《Hello!樹先生》:現代中國農村的瘋癲史

現實主義的電影在國內也有不少優秀作品,但大多處於非主流和非商業電影的地位。而涉及精神異常相關題材的影片可是不少,這一題材被廣泛應用在懸疑、恐怖類型的電影上。這部《Hello!樹先生》其實不太好定義它的類型,它就像村裡的瘋子一樣被排除在理性疆域之外。如果真要總結一下這部電影,那麼可以稱它為魔幻現實主義。

《Hello!樹先生》:現代中國農村的瘋癲史

一、瘋癲作為被觀看對象

為什麼文章的題目是"現代中國農村的瘋癲起源",因為在大城市中,瘋癲的人被認為擁有某種精神上的疾病,他們都以不正常為由被諸如精神病院的機構收留了。像精神病院這樣的機構讓"正常人"和"瘋癲者"分隔開,在表象上留下精神病院這個機構的建築實體,表象之下暗含了權力的規訓。"瘋癲"的世界和正常的世界用精神病院的牆隔開了,正常的人們只能在牆外遠遠地眺望那座魔幻的城堡。

《Hello!樹先生》:現代中國農村的瘋癲史

相反,在欠發達的農村,瘋癲者往往不會被關在一個與世隔絕的空間中,鄉村的公共空間對他敞開,人們以直接的方式與瘋癲者接觸。瘋癲者作為一種景觀被大眾所關注,他們就像古時候刑場受刑的人,大眾在這樣的觀看中將自己規訓為正常人。

用20世紀思想史學家福柯的權力理論來說,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理性就開始了拒斥和排除瘋癲的進程,統治者的手段從以往的野蠻到現代社會使用文明的方式,通過潛移默化的權力機構運作來達到對正常人規訓的目的。農村相對於現代城市對於瘋癲的處理還比較落後,瘋癲者往往出現在人們視野中被羞辱、被歧視,以這種瘋癲受到的威脅來促使人們維持"正常"。

《Hello!樹先生》:現代中國農村的瘋癲史

二、現代性的放逐者

這部電影的大致主線是關於"樹先生"如何變瘋的過程,他之所以變得瘋癲,有自身心理原因,也有現實原因。樹先生在影片開頭還是一個正常人,聰明、善良、理想主義、內心敏感,還有些許浪漫情懷。樹先生內心中一直有一個夢魘:他的哥哥,算是那個年代的進步青年,接受過開放自由的思想洗禮。

《Hello!樹先生》:現代中國農村的瘋癲史

哥哥在外面惹了事受到了父親的懲罰,父親失手在樹下勒死了大哥。從此樹先生總是出現被迫害的妄想,在影片中他的父親總是會突然出現監視著他,像一股無形的力量給他施加壓力。父親代表著社會和國家權力對他施行壓迫,在這個時間節點下,中國社會經歷著傳統的崩塌和現代秩序的侵入。現代農村不僅有封建傳統的遺留,還有西方工具理性的滋長,進一步壓縮樹先生的生存空間,直到將他轉化成瘋癲者。

《Hello!樹先生》:現代中國農村的瘋癲史

於是在這個時代下的中國農村同時受到封建思想和西方思想的影響,人們的精神世界經歷著風雲變換,帶來的是極大的斷裂,歷史上的俄國、日本等國家也有著相同的經歷。

《Hello!樹先生》:現代中國農村的瘋癲史

樹先生顯然是一個正常人,但他所生活的環境的其他人相對來說已經被異化了。在傳統和現代性的拉扯中,要麼整個社會系統面臨崩潰,要麼走向一種畸形的道路。影片中活得瀟灑的人處處顯露出人性的醜惡,一方面用傳統觀念禁錮和約束他人,一方面濫用工具理性,拋棄一切價值判斷追求功利。

《Hello!樹先生》:現代中國農村的瘋癲史

封建傳統中的家庭倫理、鄉村結構雖然有著迂腐之處,但也內含了人們對於道德和美的追求。儒家傳統思想影響下中的家庭關係,村裡的長老、鄉紳結構是中國樸實大眾幾千年來孕育出的生存哲學。

相對而言西方的理性思潮帶來的是人本主義和科學精神,而它的弊端也顯而易見。也就是馬克思·韋伯所批判的工具理性

,它使得人們在對一件事的判斷上只追求效率和利益,從而忽視了其中審美價值、道德價值的判斷。

《Hello!樹先生》:現代中國農村的瘋癲史

樹先生在傳統和現代性的斷裂中,不能將自己異化成身邊的"正常人",因此他被時代的主流拋棄了。在這一群"正常人"中顯得格格不入,那麼他就會被當成瘋癲者和正常人對立起來。多數人對少數人的戰爭使少數人變成了瘋子,反過來證明多數人的合理性。

三、瘋癲的發展史

這一現象無疑是非常奇怪的,為何作為正常人的樹先生因為自身心理因素和大環境的影響真的精神失常了。一個人僅僅因為跟其他人相比有一些不同就被視為瘋子,被排除在主流社會之外。人的瘋癲到底是有其本質的還是一種被人為創造出來的狀態,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福柯的這部《瘋癲與文明》解構了傳統的歷史,揭示出權力運作下的瘋癲形成史,實際上以前的人類對於瘋癲的認識跟現代大不相同。

《Hello!樹先生》:現代中國農村的瘋癲史

福柯處理歷史的方法不同於傳統歷史學所標榜的客觀性和真實性,他稱自己的方法為知識考古學,同時吸收了尼采的譜系學思想。福柯認為,歷史就是他者意識的歷史,歷史的認識受到權力運作的影響,因此瘋癲並不是瘋癲本身的歷史,而是人們怎樣認識瘋癲的歷史。

福柯將現代瘋癲的發展史稱為理性時代的瘋癲史,他把瘋癲與理性在歷史中的關係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文藝復興時期、古典時期和近現代。

《Hello!樹先生》:現代中國農村的瘋癲史

文藝復興時期之前,瘋癲和理性並不處於截然對立的狀態。在古希臘和歐洲中世紀,理性和瘋癲共同被髮揚,孕育出了璀璨的哲學和神學思想。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瘋癲開始與麻風病人聯繫起來,"瘋人"被放逐和監禁。瘋癲此時與理性並不針鋒相對,而是常常作為真理和神性的化身。瘋癲也與死亡聯繫起來,抒發人們對死亡的焦慮。

《Hello!樹先生》:現代中國農村的瘋癲史

放逐麻風病人的“愚人船”

從17世紀之後,瘋癲開始作為理性的認識對象,理性開始與權力聯繫起來,將瘋癲排除在外。各大歐洲國家建立醫院,不僅僅關押瘋人,還監禁罪犯、窮人和流浪漢,強迫他們勞動。瘋癲成為權力的手段被濫用。

近現代,人們拋棄了以前殘暴的手段,轉而建立了專門的精神病院,瘋癲被理性認為是一種過失。瘋人被要求接受教育和懺悔自己的行為,最後讓瘋人變成正常人,迴歸到日常生活中去。

《Hello!樹先生》:現代中國農村的瘋癲史

出自《飛越瘋人院》

從以上可以知道,瘋癲在歷史中不斷被人們認識,現代社會中理性將瘋癲視為異己,通過權力手段要麼將它隔離,要麼規訓。從古典時期到現代,瘋癲就像抑鬱症一樣,不再擁有其本質,因此瘋癲是一種可以被人為界定的概念。

結語

《Hello!樹先生》將舞臺設定在中國現代農村,用樹先生如何從正常變成瘋子的故事,描繪了中國現代農村的瘋癲史。這是一部非常具有特殊意義的電影,其魔幻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和以中國現代農村為背景呈現的瘋癲的建構過程,將這兩者結合起來的電影不可多得。

看完文章後,你有沒有想起小時候認識的某個“瘋子”呢,快來評論分享吧。

文|艾克兒影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