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哪些人免疫力高?

平頭哥Brother


NCP的可怕之處就在於這個“新”字。它是新型病毒,所有脊椎動物都是它的易感人群。所以,從針對性上來講,只要未曾患有NCP,沒有任何人有針對性的抵抗力。

但是,NCP侵襲宿主,發病症狀嚴重程度不一,這與感染者的整體免疫水平有關。也就是說,平時身體強健、免疫力好的人,在NCP面前,比身體虛弱、免疫力差的人,更有優勢。

只是,這個優勢並不體現在是否發病方面,而是僅限於症狀嚴重與否。


純鈞LHGR


免疫力作為極其抽象的概念,其是否存在,又該如何理解?以一個理想狀態為例,說明之。在一個新型冠狀病毒均勻分佈的房間裡,有20個人進入該房間,他們接觸病毒的時間相同。觀察發現,10人沒有任何症狀,10人出現發病症狀;進一步地,發病人群中,5人症狀輕微,5人症狀嚴重。由於進入每個個體的病毒數量是相同的,那麼,為什麼10人不發病而10人卻發病,並且發病者中,有些發病輕微,有些卻發病嚴重?體內這種防禦、控制病毒入侵的能力就是免疫力。很顯然,在上述人群中,沒有發病的人比發病的人的免疫力要強,而症狀輕微者比症狀嚴重者的免疫力要好。因此,所謂“免疫”,顧名思義就是免除瘟疫(主要指細菌、病毒感染),而免除瘟疫的能力,就是免疫力。

不管免疫力有多麼抽象,當病毒入侵機體時,機體都能夠動員像海陸空三軍樣的防禦網(個體的免疫力如同一個國家的軍力),通過多層次、逐步遞進的防禦途徑將病毒清除,把這些途徑合併在一起,就形成了免疫力。

物理屏障形成免疫力第一層次

空氣中的新型冠狀病毒通過呼吸進入機體時,鼻腔內分佈濃密的鼻毛,直接阻擋病毒向深部入侵,同時病毒會刺激鼻黏膜的神經末梢,引起機體打噴嚏,通過機械劇烈排氣,將入侵病毒排出。這可以解釋,當你周圍的人打噴嚏時,你往往會說上一句“你是不是感冒了”(感冒主要就是病毒感染導致的),其背後所包含的科學依據。除了鼻腔部位的物理屏障,在咽喉部以及氣管和支氣管部位,更是有大量粘液存在,這些粘液粘附病毒,阻礙病毒感染肺部組織細胞。 特別的是,氣管和支氣管表面是一層由纖毛上皮細胞、分泌粘液的杯狀細胞以及免疫細胞組成的黏膜,黏膜層的下面為平滑肌層。當病毒入侵時,一方面杯狀細胞分泌粘液,另一方面平滑肌強烈收縮,從而產生咳嗽咳痰症狀,將痰液包裹的病毒排出體外。隨著年齡增長,杯狀細胞或者平滑肌細胞對於病毒刺激的反應性可能會降低,從而降低了物理屏障的保護性。

血液中的補體形成免疫力第二層次

病毒必須進入細胞內才能體現其感染性和毒力。人體內的細胞並非像在陸地一樣,其四周其實都是液體,而這種液體來自於血管裡的血液。在血液中,有一套蛋白質形成的保護體系,被稱為補體系統,用於阻止細菌和病毒的入侵。當病毒進入細胞時,補體系統被激活,產生兩種抗病毒效應:一是補體介導在被感染細胞表面打孔,誘導被感染細胞死亡,細胞在死亡過程中,進入其中的病毒也隨之被分解、清除;二是補體介導巨噬細胞吞噬被感染的細胞,從而在巨噬細胞內部將所吞噬的細胞連同病毒一起降解。另外,補體成分C4能夠對一些具有包膜的病毒,起到中和作用,阻止病毒進入細胞。補體成分主要是由肝臟的細胞所產生,當肝臟功能不好時,補體的產生量會降低,從而降低補體對病毒入侵的防禦。

肺上皮細胞自身形成免疫力第三層次

肺組織上皮細胞表達ACE2蛋白受體,通過ACE2的介導,新型冠狀病毒進入到正常肺組織細胞。 然而這些細胞對於病毒的入侵,並不是沒有反應而任由病毒宰割,而是繼承了古老的、細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抗病毒機制,即激活I型干擾素(細胞產生的一種核心的抗病毒蛋白質分子)。當病毒進入細胞時,肺上皮細胞的I型干擾素被激活,從而阻止病毒在細胞內的複製。這是機體細胞對病毒入侵的普遍反應,是古老的細胞進化的結果。在免疫力不強的個體體內,如果I型干擾素產量很低,則病毒在肺上皮細胞內的複製和擴增將不受限制,從而導致病毒顆粒在感染的細胞內大量複製。

固有免疫細胞形成免疫力第四層次

上述的三種層次基本上只能發揮輔助的作用,真正控制病毒感染,必須依靠機體免疫細胞。免疫細胞可分為兩大類,其中一類叫作固有免疫細胞(或者稱為先天免疫細胞或天然免疫細胞),包括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等,它們在抗病毒免疫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當病毒入侵時,在前面三種防禦途徑發揮作用的同時,固有免疫的細胞也感受到了病毒的刺激,並作出應答,包括巨噬細胞對病毒顆粒的吞噬與降解、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在感染部位上千萬倍地產生釋放I型干擾素、自然殺傷細胞對病毒感染細胞的殺傷等。不同的個體乃至同一個體在不同的狀態下,這些固有免疫細胞在肺呼吸道分佈的數量及其功能狀態是不同的,因此它們對病毒的防禦效果是有差異的。

B細胞和T細胞形成免疫力第五層次

另一類免疫細胞被稱為獲得性免疫細胞,即T細胞和B細胞兩種,它們是抗病毒的主力軍和核心力量。當入侵的病毒突破呼吸道粘液屏障,進入肺上皮細胞,在感染細胞內大量擴增並被釋放出來時,新的病毒顆粒可以隨著淋巴液迴流,進入其附近的淋巴結(醫學上稱之為引流淋巴結),淋巴結的結構如同一個橘子,外表面是一層膜如同橘子皮,內部則分別由B細胞和T細胞聚集的區域構成,如同一小瓣一小瓣的橘子肉,在一瓣一瓣的橘子肉和橘子皮之間是有空間的,其間充滿淋巴液,這有些類似於護城河,而在河道兩邊也分佈了很多B細胞,當病毒隨淋巴液到達這些部位時,病毒會刺激護城河周邊的B細胞,產生出很多不同種類的抗體,但僅有少數的抗體能夠識別病毒,絕大多數不能夠識別病毒,這就是所謂的非特異性抗體,它們在病毒感染的早期階段就可以產生,其目的是讓那些能夠識別病毒的少數抗體去協助激活前面所述的補體途徑以及巨噬細胞的吞噬等。當病毒隨淋巴液流動,穿過護城河進入橘子肉的B細胞所在區域,這個時候病毒激活B細胞產生的抗體就是病毒特異性的,即這些抗體能夠識別病毒的某種成分。這些早期產生的病毒特異性抗體屬於IgM型,與病毒的親和力(結合能力)並不強,其作用是進一步加強補體激活和吞噬細胞對病毒的吞噬。高親和力抗體產生需要2周左右時間才達到峰值,是B細胞經過完全活化和變異篩選並轉變成為漿細胞的結果。漿細胞的體積非常大,裡面充滿了新合成的抗體,漿細胞將抗體釋放出來後,抗體進入血液,經血液循環到達病毒感染部位,其主要作用是與病毒顆粒結合,阻止病毒入侵細胞。然而,抗體對於已進入細胞內的病毒是無能為力的,對於躲藏在細胞內的病毒,其最終的殺滅依賴於人體內的T細胞。

病毒感染的呼吸道部位通過炎性因子招募一類功能特殊的樹突狀細胞,它們到達病毒感染部位,攝取病毒的抗原(病毒蛋白質),經淋巴液迴流,進入淋巴結T細胞聚集的區域,供T細胞來識別病毒抗原,能夠識別病毒抗原的T細胞被活化,進行大量擴增(1個T細胞可以擴增出10萬個),此即為活化的病毒特異性T細胞,它們隨後離開淋巴結,進入血液,經血液循環進入病毒感染的呼吸道部位,通過識別病毒感染的細胞,進而將它們殺死,同時,細胞內的病毒也隨著死亡而被降解清除。T細胞殺傷能力是非常強大的,一個T細胞能夠連續殺傷好多個被感染的細胞,因此,對於病毒感染的最終控制,是依賴於T細胞的。

抗體和病毒特異性T細胞的生成是機體抗病毒免疫力的把關層次和最後層次,如果前面的4個層次環節都不能夠控制住病毒,最後這一層次將是控制病毒最後的殺手鐧,即抗體阻止病毒進入細胞,對於已進入細胞內的病毒,則通過T細胞殺傷將它們清除。然而,抗體產生和病毒特異性T細胞的大量生成,不僅取決於T、B細胞的數量和狀態以及所接觸的病毒抗原量,而且還受T、B細胞周圍一系列因素的調控,而不同個體在這些方面存在差別,從而導致不同個體在抗體生成和T細胞活化方面存在差異。





聽看想談


對新冠病毒免疫力較高的四類人群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0d689586aba54ac29e61264187648bb5\

在時光裡流浪遠方


疫情期間,還是要少出門加強鍛鍊,出門的話要帶口罩,勤洗手,不要揉眼睛,碰鼻子,家裡多消毒。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e3476a053834626b9705fc9073a3e1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