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如何發現早期大腸癌?如何預防大腸癌?

薇健康


一、臨床上如何發現早期大腸癌?


主要從兩大方面著手,一是無症狀適齡或高危人群主動進行篩查,二是有症狀者及時就診檢查。


先來說無症狀者篩查。按相關指南的推薦,對於一般風險人群(也就是非高危人群,大腸癌普危人群),建議45歲至75歲之間可採用以下篩查措施中的一種:1、糞便免疫化學試驗(每年);2、高靈敏度愈創木脂糞便隱血試驗(每年);3、多靶點糞便DNA檢測((每3年));4、結腸鏡檢查(每10年);5、CT結腸成像(每5年);6、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每5年)。必須注意,結腸鏡篩查之外的措施,如果陽性結果,應及時行結腸鏡檢查。


對於健康狀況良好,預期壽命大於10年的成年人應繼續篩查至75歲。而76歲以上至85歲老年人,應根據當事人的偏好、預期壽命、健康狀況和既往篩查史等進行個體化的篩查決策。如果經評估決定繼續篩查,則按上面說的篩查方案進行篩查。對於年齡大於85歲的高齡老人,通常不建議再繼續進行篩查。


大腸癌高危人群應進行更高強度的篩查,更早的年齡開始篩查,更高的頻度進行篩查。所謂高危人群,主要是指結直腸癌治癒性切除史、腺瘤性息肉史、一級親屬結直腸癌或結直腸癌家族史、持續炎症性腸病、已知或懷疑存在遺傳性綜合徵如Lynch綜合徵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再來說有症狀者。這個其實不用說太多,很簡單,只要是身體出現的異常,如果你弄不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那麼你當然要重視,要去醫院檢查清楚,否則可能錯過可能的早診機會。


二、如何預防大腸癌?


說簡單一點,就是針對大腸癌的危險因素,採取措施,儘量避免或減少接觸/暴露,以最大限度降低風險,一般的措施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菸、不酗酒、管理好體重,不久坐,定期鍛鍊。良好的飲食習慣,營養均衡、多攝入蔬菜水果、魚、酸奶、堅果、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瘦肉及加工肉製品。積極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息肉病、腺瘤和克羅恩病等。


腫瘤專科醫生


大腸是結腸和直腸的總稱,其惡性腫瘤我們國家每年新發病例大約40萬人左右。預防是降低發生的幾率,並不能完全避免,因此早期即被發現對病人生存意義重大。有消息稱日本人從糞便中細菌的變化來發現早期大腸癌,不可否認,日本消化道腫瘤診治技術一流,但細菌檢測也是間接手段,若“量”達不到一定程度,“質”就難認清吧?先進的技術還在消息中,未能用於臨床,待觀察吧。


那麼,目前臨床上是如何發現早期大腸癌的?除了篩查還是篩查!早期小小的腫瘤引不起大便性狀的改變,也引不起貧血、腹痛、包塊等改變,幾乎沒有任何信號、症狀,不檢查如何能發現?

大腸癌80%-90%的病人都是從息肉演變而來的,而息肉、特別是腺瘤性息肉轉化成早期癌大約需要5-15年的時間,這個時間段內只要把它切除就基本沒事了,只需複查就可以。因此建議一般人群在40歲以上做次腸鏡,沒問題每5-10年複查1次就可以了,如果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每3年就需要做1次,必要時縮短間隔。

如何預防大腸癌?目前採取的辦法是養成好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不能完全地預防大腸癌發生,降低發生的可能性,有點“賭”的意思,患病者確實是百分之百,但不能因為有可能就不去爭取,如同孩子努力可能上好大學,不努力上好大學的可能性渺茫。

運動鍛鍊、戒菸戒酒、多果蔬高纖維素飲食、保持合理體重是大腸癌預防措施,反之,久坐不動、嗜煙嗜酒、兩高一低飲食(動物性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肥胖是大腸癌的高危因素。


劉永毅醫生


首先分析家族史 家族中是否有人罹患此病 如果有的話 那麼本人癌症易感性較高 應多注意身體 定期體檢 第二 最近排便習慣是都有改變且超過一個月 如便秘 腹瀉等症狀持續出現 第三 如果有的話 可以考慮做腸鏡 堅持是否有病灶 取材做病理 看良惡性 預防的話 就是減少高蛋白高糖高脂食物的攝入 快餐類 油炸類食物減少食用量 多吃粗纖維的食物 主食應添加粗糧 但不能完全用粗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