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1080年面對疫情的蘇東坡,到底做了什麼?

蘇東坡的故事大家聽過太多,今天我想講的是東坡的一小段塵封往事。


在那段故事裡,他尚且沒成為神話,只是個手忙腳亂的普通人,跟我們很像。


他在湖北抗擊病疫,在經濟下落時學著生存,也躁亂時學著安定。


如果不忙,不如聽聽:東坡“定”風波。


這個故事,要從107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那天說起:


因為烏臺詩案,當時的蘇軾已經在監獄裡待了130天,這天出獄。他一出來,腦子想到的第一件事是:這會兒出來剛好碰到春節,簡直不要太棒。


他這剛過完年三十,就又得趕赴黃州(湖北黃岡),樂樂呵呵地換個地方繼續流放。


來到黃州,蘇軾就遇到了連年大疫。


目之所見,白骨遍地,人們嚇得不敢來往,只好在家裡求神告佛。

深挖!1080年面對疫情的蘇東坡,到底做了什麼?


當地官員手忙腳亂,不得其法。已經沒有實權的蘇軾,偏偏要管一管,冷靜下來後,他想起朋友巢谷給他的藥方聖散子,專治寒溼病疫。


可這巢谷曾叮囑蘇軾不能傳於外人,蘇軾邊答應邊發誓,才拿到藥方的。


如今蘇軾當了“背信棄義”的人,將藥方熬成湯水送給百姓,還將其給了當時名醫龐安時傳播開來。


服用聖散子的百姓,救活者,不可勝數。


在這場瘟疫,蘇軾自始至終有種定氣。


用他偶像陶淵明的話說,便是:“眾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人生有定氣,處順境不喜,處逆境不懼,該盡時自然盡,不用過分多慮。


但蘇軾想不到的是,這只是他在黃州遇到的第一個風波。

深挖!1080年面對疫情的蘇東坡,到底做了什麼?


【 身 定 】

吾心安處是吾鄉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時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


第二個風波,就是無房可住,窮得叮噹響。


風雨飄搖中,還是需要一間茅屋遮風避雨,把身安定好,才能談定風波吧。


中年蘇軾是以犯官的身份來黃州的,沒有工資,只能靠原有積蓄過活,一家人的口糧成了最大的問題。


可蘇軾氣定神閒說:“等錢用光了再說吧,水到渠成,發什麼愁呀。”


說歸說,他也留意著如何自給自足。


一年後,積蓄終於全部花光了,他想方設法通過朋友馬正卿,從官府租了些荒地,自稱“東坡居士”,當起農場主。


首先,是蓋房犁田,把身子安頓好。

深挖!1080年面對疫情的蘇東坡,到底做了什麼?


蘇東坡帶著家人春耕夏作,蓋房打井,栽桑種竹。租來的荒地都是瓦礫荊棘,又恰好遇到大旱,土塊乾結地像石頭,一天下來,犁到力盡。


文人從農,不懂農事,他就問老農,老農說,麥苗初生,要先讓牛羊吃去,這樣等到來年春天,就會更加茂盛。他記在心裡,當春天苗兒開始冒尖芽,秋天麥浪如海時,他像初學一項新技能的孩子一般開心。


總算有個安身之所,總算能自給自足了。


身定了,才能口定。他學會了東坡肉,東坡湯,一步步地把生活安頓好。

深挖!1080年面對疫情的蘇東坡,到底做了什麼?


沒有肉吃,他對身邊的人說:不用害怕窮到骨子裡,因為果蔬草木都可以飽啊。


記得他寫了一首《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裡面有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


東坡的可貴就在於,無論身處何種艱苦之地,生活如何不見光日,他都能在困窘中自適,在慌亂中瀟灑,不以為然,隨遇而安。


古話說: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居身之所,陋一點,簡一些都無妨,適度的慾望配以適度的物質,才能身定心安。


人生在世,但求一陋室。


身定而後定風波。

深挖!1080年面對疫情的蘇東坡,到底做了什麼?


【 心 定 】

也無風雨也無晴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安定是安定了,東坡還是憂心一件事:租房不靠譜。


這租來的田地,畢竟是官家的,指不定哪天就給收回去了,他咬咬牙口,決定還是得給自己買一塊田產。


想買房的念頭攪得他心煩意亂。


四處打聽,終於知道在黃州東南有個地方叫沙湖在賣田,於是他約朋友先過去看看


這天是1082年三月七日,他與朋友一行人往沙湖走,拄著手杖,穿著芒鞋。

深挖!1080年面對疫情的蘇東坡,到底做了什麼?


這時天突然下起暴雨,雨點可以穿林打葉。


沒雨傘,朋友們顯得十分狼狽,但東坡卻沒。他告訴朋友,“不要去聽這雨聲,只管慢慢地走”,說完掉臂獨行,閒適從容,膽不戰心不驚。當著陰風急雨,我蘇東坡不僅要慢慢走,還要唱著吹哨地走。


東坡還說:誰會怕它,大不了這輩子就是穿著蓑衣穿梭在煙雨裡。人生有晴雨,太正常不過了,但苦雨終風也解晴,最終天會晴的。


等風停雨歇後,東坡被早春寒風吹了一個激冷,一轉頭,發現山頭斜陽相照,回看來時那條路,哪有什麼風雨晴天。

深挖!1080年面對疫情的蘇東坡,到底做了什麼?


明明來時有風雨,回時有陽晴,但在東坡心中,卻什麼都沒有。


這當然是唯心的。他學著莊子的“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不用感官去感知,所以聽不見雷聲雨聲,只用心去觀照,所以萬物都隨心。


東坡明白,風雨晴只是心中幻象,正如他所遭遇的牢獄之災,瘟疫之苦以及簡陋生活,都不過是因為心的浮躁才顯得那麼難以忍受。


遇到什麼事情都好,浮起什麼慾望也罷,情緒穩定下來,氣息平順下來,你所看到的周遭都會變得安穩。


所以說,只要心是定的,你所觀照的世界也變安定。


佛家所言:人生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就是此理。


所以沒有必要為外在的風波膽顫,也不必為當下的順利狂喜。


每臨大事有定氣。

深挖!1080年面對疫情的蘇東坡,到底做了什麼?


在黃州的這場雨裡,蘇軾才真正歷練成了後世曠達的蘇東坡。


用餘秋雨的話說,就是:“他真正成熟了。”


他已能學會用定的心態去對付往後的困苦波折,早已能學會控制浮躁,讓自己的精神也安定地遊浮山川大地之中。


身定心定神定,樂樂呵呵度餘生。


今後他南下廣東,遠至海南,即便更荒蠻艱苦,也已經打敗不了他。


晚年的東坡,在海南時又寫了一句“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只不過這次,少了“歸去”二字。


黃州時的中年東坡尚思歸去(迴歸官場),儋州時的東坡老人早已看淡。

深挖!1080年面對疫情的蘇東坡,到底做了什麼?

深挖!1080年面對疫情的蘇東坡,到底做了什麼?

深挖!1080年面對疫情的蘇東坡,到底做了什麼?

▲ 《後赤壁賦卷》宋·馬和之繪


回望一生蕭瑟處,他可謂咀遍各種人生況味。當過新科進士,文壇全才,帝王大吏,萬分得意;也當過獄中死囚,田中農夫,南荒流人,十分淒涼。


但他用兩首《定風波》,詮釋了人的一生其實可以不用害怕漂泊,因為“此心安處是吾鄉”;可以不用害怕跌宕,記住“也無風雨也無晴”。


希望疫情下的我們,也能一身定氣,不發一言地度過所有慌張痛苦時日。


回頭看當初風波驟起處時,再說一句:

哦,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東坡帶動了整個北宋文壇,才情至今無人超越,他的心態更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時空交替,滄海桑田,蘇軾距今已然數百年,可即使是商業化的今天,閱讀他的文章,仍然讓心靈受到陶冶和淨化,於紛紛嚷嚷中找到心靈淨土的肅穆。

小編推薦《蘇東坡全集》精裝6冊珍藏版,內容包括詩集、詩詞、賦、論、書義、策、序、記、傳、墓誌銘等,裝幀精美,設計新穎,能讓您在夜晚燈下感受到濃濃的古雅氣息。

深挖!1080年面對疫情的蘇東坡,到底做了什麼?


深挖!1080年面對疫情的蘇東坡,到底做了什麼?


深挖!1080年面對疫情的蘇東坡,到底做了什麼?

深挖!1080年面對疫情的蘇東坡,到底做了什麼?

《蘇東坡全集珍藏版》6冊

原價:995元/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