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高職院校為什麼大力宣傳自己的學校,鼓勵高中生去他們學校呢?

情竇初開啊啊啊啊啊啊


如今,我們只要參加每年確定的專場宣傳會,而不用在去折騰了。這樣做,對考生和學校來說,都好。至於題主所說,高職院校大力宣傳學校,我想這很好理解。宣傳,是一種介紹,一種推銷,一種讓考生更好地瞭解自己,認識自己的方式,也是為了考生能更好地做出恰當的選擇。試想,各類各層次高校這麼多,考生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分不清楚,不知道怎麼選擇。

無論是高職類院校,還是本科院校,都是要招生宣傳的。只不過,有的學校,比如清華北大之類,牛氣,直接打電話,邀約。大部分學校都是要招生宣傳的,不存在高校不宣傳的情況。我們很多情況下,在招生宣傳會上,是和本科學校在一起的,都是向考生介紹學校,介紹專業,答疑解惑。為考生參謀、分析,根據考生情況,給出報考意見。能走本科,我們不會建議走專科,這個是職業道德問題。

但也不否認,有些學校的招生老師,為了生源,會鼓動學生報考,而不顧考生的實際情況。這些一般都是出現在民辦院校。倒不是說民辦院校不好,但與公辦院校相比,他們的招生壓力更大。

學校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校的根本,沒有學生的學校不是學校。因此,無論是重點,還是本科,還是高職高專,都是需要保證有新的學生進來。唯如此,學校的生命才能循環起來,生生不息。招生方式的區別在於重點和好的本科,是考生積極主動的報考,不愁生源,而大部分一般本科和高職高專是需要自己積極宣傳。特別是高職類院校,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每個高職院校都有自己的優勢專業各和品牌專業,僅僅憑著招生簡章是沒有辦法讓考生深入瞭解,辦學情況、專業優勢、行業發展、歷年錄取情況等等有些有效信息。

這個只能是大力宣傳了,讓考生充分認識和了解,在此基礎上權衡利弊,綜合判斷,作出合適的選擇。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交流討論。我是@微光匯聚,感謝您的瀏覽。


微光匯聚


我曾經在一所高校負責過招生工作,我談一下我的拙見。我參加高考99年,考一所大學很難,教育部從99年秋季開始本科擴招,錄取率:1998年:報考人數320萬,錄取108萬人,錄取率為33.8%。

1999年:報考人數288萬,錄取160萬人, 錄取率為55.6%。

2000年:報考人數375萬,錄取221萬人,錄取率為58.9%。

2001年:報考人數454萬,錄取260萬人,錄取率為59.0%。

2002年:報考人數510萬,錄取321萬人,錄取率為62.7%。

2003年:報考人數613萬,錄取382萬人,錄取率為62.32%。

2004年:報考人數729萬,錄取447萬人,錄取率為61.3%。

2005年:報考人數877萬,錄取504萬人,錄取率為57.5%。

2006年:報考人數950萬,錄取546萬人,錄取率為57.5%。

2007年:報考人數1010萬,錄取567萬人,錄取率為56.14%。

2008年:報考人數1050萬,錄取599萬人,錄取比例57%。

2009年:報考人數1020萬, 錄取629萬人,錄取率為61.8%。

2010年:報考人數947萬, 錄取657萬人,錄取率為69.4%。

2011年:報考人數933萬,錄取675萬人,錄取率為72.35%。

2012年:報考人數915萬,錄取685萬人,錄取率為74.86%。

2013年:報考人數912萬,錄取684萬人,錄取率為75%。

2014年:報考人數939萬,錄取698萬人,錄取率為74.30%。

2015年:報考人數942萬,錄取700萬人,錄取率為74%。

2016年:報考人數940萬,錄取772萬人,錄取率為82.15%。

從以上可以分析出,自99年開始,我國高等教育開始跨越式發展,招生率逐年上升,在此期間高校合併擴招,各地方出於人才計劃增設一大批高職院校,2017年,根據權威數據統計,我國大學數量已經超過2500所。相應的是,高考適齡人數在下降,出國留學人數在上升,這都在壓縮我們大陸的高校生源數。我2006年開始為學校做招生工作,中職也招,高職也招,明顯感覺招生越來越難,開始可以通過地方班主任推薦生源,後來學生不信任班主任,直接去學生家家訪招生,我每年在學校招生名額都是名列前茅,因為家長和學生信任我,招來的學生要關心,真是像自己孩子照顧,每週邀請學生帶我家裡做客,節假日提前給學生買好車票,新生的十一期間第一次回家,我都是把他們從省城送到縣城,剛開始招生難,後期學生和家長幫我介紹,所以我招生不減反增。另外,我為我的學院在安徽招生制訂了五大生源地,根據近年的生源地數據分析出來的,由學院五位領導分別擔任各招生戰區負責人,老師報名劃分區域保護,現在學校招生在安徽每年完成名列前茅。因為生源就是學校生存的基礎,否則再優質的師資和教育理念也成為無本之木。歡迎大家討論





致力於家庭教育史老師


我之前就是做招生的,關於這點有一定發言權,我認為有幾點原因

1.無論是什麼學校,生源永遠是第一位,清華北大也招生,也去搶人,還有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構無時無刻不在招生,只要有學生,才能夠發展,沒有學生,學校就有可能倒閉,青島某學校就是因為沒有生源倒閉。

2.這些學校在某些方面可能不是特別有優勢,主動報考的學生很少,比如說,很多學校都存在的問題,位置偏僻,住宿環境不好,佔地面積小,學校負面新聞多,以及學校學費貴,可能存在上面一點方面也可能存在多方面,這個時候就需要去大力宣傳,主動吸引考生參考。

3.無論是去哪所學校上學,我建議,一定要選擇正規的學校,首先報考指南上面一定要有,其次,一定要填報志願並且錄取,當然,還有考察學校師資,專業優勢,地理位置等方面,綜合考慮再考慮。

4.能去公辦去公辦,能去本科去上學,能去好一點的城市就去好一點的城市。


學歷提升指導老師


我是藤籌勁草,感謝有機會回答您的問題?

高職院校去年開始要求擴招一百萬人,每個學校都有了充足的招生名額,因此為完成任務,各學校也是各用奇招、各顯神通,目的就是要多搶生源,多招學生。

而且,這幾年人口紅利在減少,而且很多家庭對於專科學歷不認可,寧可讓孩子多花錢也不上高職高專,所以高職一方面有名額,一方面招生有難度。

為了保證學校發展和穩定生源,所以就利用各種渠道大肆宣傳學校,甚至做廣告,目的就是為了贏得生源大戰。


藤籌勁草


招生嘛,現在高職招生不太容易嘛,不管是本科還是高職,其實都是去高中裡去宣傳,然後招生。


人工智能博士


高職高專用不著思考好壞


關注正義就是奚


其實高職院校更適合很多不喜歡文化課的學生。而且高職院校有著非常好的就業前景。


Jackcomes


為渴望知識,提高自己的年輕人提供成長的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