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產業轉型關鍵時期, "地球第三極"如何發揮"槓桿作用"


西藏產業轉型關鍵時期,


西藏產業正處於轉型關鍵時期


2020年的《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稱,今年的工作總體要求包括:堅持綠色發展,促進低碳循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堅持擴大開放,加快融入國際國內大市場。


分析人士指出,這表明2020年的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主要有兩方面的任務,第一是在生態領域,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第二是在經濟領域,通過加快開放,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講,即西藏的產業需要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效益"兩大主線,以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事實上,近年來,西藏逐漸形成了代表本地區"高質量"發展的"七大產業":高原生物、旅遊文化、綠色工業、清潔能源、現代服務、高新數字、邊貿物流。


值得注意的是,與2019年的《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相比,2020年的一個變化是,"七大產業"被放在了更靠前的位置;這也表明"高質量發展"是今後一段時期西藏發展的主要動力和關鍵引擎。


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品牌的"高質量"建設。但西藏不得不面臨的一個現實基礎是:儘管近年來一些有著西藏鮮明特點和標識的品牌開始出現,但就總體情況而言,西藏仍面臨著各類企業起步晚、規模小、基礎差,以及其產品無論是消費者的認知度,或市場佔有率均較低的局面。


從幾個維度可以說明上述判斷。

第一是區域內資本證券化規模低,市場活躍度有待提高。截至2019年12月31日,西藏A股上市公司僅19家,其中涉及居民生活的公司,主要醫藥生產企業,與大眾消費相關的上市公司缺乏;


第二是高知名度的區域品牌缺乏。如世界著名的品牌研究機構BrandZ發佈的"2019中國品牌100強榜單",其中並無西藏企業;


第三是區域內規模以上的消費類企業較少;根據2018年《西藏自治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當年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中,涉及消費類(除醫藥)的產業,僅啤酒和包裝飲用水生產業 。


但與此同時,在西藏努力推進的"七大產業"中,高原生物產業、旅遊文化產業等,卻與大眾消費有著密切的關係,且諸如青稞酒、犛牛肉、礦泉水等已經擁有了一定的消費市場;這表明:西藏並不缺乏有競爭力的產品,而是缺乏能夠打開市場、獲得消費者認可的品牌。


西藏產業轉型關鍵時期,


區域公共品牌可發揮"槓桿作用"


西藏民族學院財經學院講師劉強認為,西藏作為欠發達地區,應該努力創建自己的品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以參與市場競爭,儘快實現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儘管西藏的經濟與社會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由於缺少知名度與美譽度高的區域品牌,加之區域內的企業整體競爭力不夠高,其產品難以打入國內消費市場。尤其是在面對國內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對於產品的環保、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大量在西藏這片"淨土"中產生出來的優質產品,卻不為廣大消費者所知。


而產業扶貧作為西藏扶貧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急需一個品牌來統領相關產品進行市場推廣。


即使是在西藏市場內部,亦越來越受到大量來自內地的商品的衝擊。內地品牌由於資本力量、市場進入時間、企宣密度等多方面因素,在進入西藏與當地品牌"短兵相接"的時候,往往佔據優勢。


西藏的品牌不僅要守——守住西藏300餘萬常住人口的消費市場,更是"攻",即進入更加廣袤的內地市場。


在這一情況下,單獨依靠市場的力量,培育本地品牌並非易事。而政府適時的介入與推動,通過區域公共品牌的打造,則是關鍵。


目前,學界對於區域公共品牌的認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從產業集群視角觀察,區域公共品牌的誕生,是一個地區產業集群化發展的結果;從區域產品培育的視角觀察:區域公共品牌的誕生,其基礎是本區域內有多種地方名優產品,通過冠之以統一性的名稱,可使得所有產品共同獲得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以及較高商業價值;從地理區域視角觀察:區域公共品牌,也是某個特定地理區域的品牌,其代表著社會公眾對該區域核心價值的總體認知。


事實上,在很多地區,政府搭臺、市場唱戲的"區域公共品牌"的模式,被證明行之有效,可以迅速提升本地一個或多個產品的知名度,並形成了較強的話題傳播性,形成"槓桿作用",以一個統一品牌,撬動起龐大的消費市場。


如山西萬榮縣,對該縣的蘋果產業進行評估後,推出了區域公共品牌"快樂蘋果",在眾多的農業品牌中標新立異,構建起萬榮蘋果品牌與產業特有的核心競爭力。2016年,該品牌以22.6億元的價值登上了山西蘋果品牌價值第一名。


而重慶榮昌區亦是在2016年起,圍繞其茶葉、豬、滷鵝等特色產品長期存在的單打獨鬥,市場競爭力和知名度不強、不高的問題,推出了區域公共品牌"香海棠"。


在對區域中特色產品納入統一品牌管理後,當地政府從加強質量管控、加大營銷力度、強化品牌管理三方面入手,成功塑造了"香海棠"在全國消費市場中的知名度,使得"香海棠"成為了榮昌高質量產品的代名詞。


當前,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結構正在發生改變,越來越接近發達國家的消費模式。其主要特點是糧食等生活必需品在消費支出中的佔比下降,而次必要消費品和可選消費品的支出佔比提升。


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即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將更加註重對購買商品的產品品質、安全等級的要求。


而西藏的部分產品則正好迎合了這一部分的升級需求,其中便包括犛牛肉、礦泉水等。因此一個區域性公共品牌的出現,是西藏能夠深入參與消費升級"盛宴"的最好"入場券"。


在此背景下,一個有著豐富內涵與重大使命的區域品牌——"地球第三極",在西藏誕生了。


西藏產業轉型關鍵時期,


"地球第三極"讓極淨西藏得以被世界分享


據公開資料顯示,西藏地球第三極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為西藏自治區國資委下屬的全資國有企業,是"地球第三極"品牌持有者和運營單位。


其發展目標是通過"地球第三極"品牌效應帶動區內優勢產業發展壯大,推動西藏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助力提升西藏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


根據該公司的規劃,確立了"地球第三極,西藏新名片"的階段性定位。在品牌宣傳上,圍繞這一定位做足宣傳,力爭在線上大範圍的發聲,建立宣傳主陣地,唱響主旋律,讓區內外能夠廣泛認識這一品牌;


在產業發展上,以天然飲用水產業為核心,實現水產業快速起步,在區內站穩市場,為下一步向產業鏈上游進軍做好準備。同時,以優選標準為帶動,輻射三大"跑道",做精"輔跑道"。在產品方面,打造出地球第三極天然飲用水系列、青稞系列、犛牛肉、蜂蜜、藏紅花等一些列產品,並適時打造"網紅產品"。


西藏地球第三極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格勒巴桑認為,"地球第三極"的涵蓋產業範圍非常廣泛,除了特色產品加工產業,農牧業等傳統產業,還包括文化旅遊業,體育等第三產業。


"根據品牌發展戰略,目前已啟動包括天然飲用水、高端青稞酒、青稞加工品和其他區域特色產品打造、皮革毛紡加工等項目。在未來幾年內,通過產品輸出,在這些項目中能夠形成產值過億的項目群,尤其是天然飲用水產業能夠帶動全區水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進一步講,"地球第三極"根據西藏生態、資源、市場等因素,找準了符合區情的特色產業發展"跑道"。


其中,主跑道是天然飲用水、青稞綜合製品、犛牛綜合製品等三個區域特色優勢產業,同時將蟲草、蜂蜜、地方特色食材及文創產業設為輔跑道,根據市場選擇性發力。


最終,通過幾年的持續建設,品牌將西藏的原生文化、優質產業推向全國和全世界,將其打造為產品背書、文化 IP、文旅符號、公共品牌形象等跨媒介、跨產業的超級 IP。通過品牌走出去和客人請進來,進一步展示西藏魅力的同時,也將最好的品質無私地帶給世界,進一步彰顯開放的西藏歡迎全世界的態度。


實現"極淨西藏,世界分享"的理念——讓世界共享西藏的純淨環境和發展的成果。而這也是"地球第三極"對人類最大的價值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