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關羽被曹軍俘獲之後一直為曹操效勞,曹操能統一天下嗎?

翼德繡房


不能,一個關羽對戰局沒那麼大的份量,且關羽身上存在致命的缺陷。理由有以下幾點。

一,關羽只是一員忠勇武將,對戰局影響不大。

關羽在歷史上僅僅是一員忠勇的武將,按要求執行軍令任務尚可,作為鎮守一方的大將,關羽則明顯不夠稱職,由於其目中無人,驕傲自大的性格很難成為經營一方的大將,在這方面關羽與曹操麾下的三軍主將曹仁相距甚遠,因此即使曹營多一個武將關羽,對整體的曹魏戰局實質影響不大,更無法改變三分天下的大勢。

二,關羽被《三國演義》的作者過度美化,真實的關羽並非那麼傳神。

關羽在歷史上的形象更多的被《三國演義》所影響,在小說中的關羽集忠誠、勇猛、智謀等優點於一身。弱化了關羽自傲的性格特點,這都是基於羅貫中“褒劉貶曹”的需要,事實上三國曆史上很多武將的綜合能力都不亞於關羽,曹操陣營中的許褚、張遼、夏侯惇、徐晃等戰將的能力都不低於關羽,即便關羽留在曹營,對曹魏的軍事能力的提升在整個三國戰局面前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更無法幫助曹操統一天下!

三,三國曆史上曹劉孫三分天下之勢是由綜合實力奠定,並非由個人能力決定。

三國最終形成的魏蜀吳三分天下之勢,是由三個諸侯多年積累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智囊力量共同決定的,並非個人能力能夠改變,因此關羽即使全力效勞曹操,對於曹操的幫助也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幫助曹操統一天下。

四,即使關羽在曹營,並非能夠施展才華。

由於關羽目中無人,高傲的性格,根本看不起曹營的戰將,假如關羽留在曹營,很難與眾將領處理好關係,也不能很好的與他人合作,因此關羽在曹營也許不能充分發揮才能,幫助曹操統一天下更不可能。







tangxueyang


這種事其實要從兩方面說,一方面是曹操多了什麼,另一方面是劉備乃至孫劉少了什麼。

如果單從曹操方面說,多了關羽,恐怕和多個張遼或者徐晃差不多,即便關羽比這兩人能力更強,他也基本不可能再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曹操的用人方式決定的。



例如不用韓浩,用夏侯淵守漢中(當然事後倒打一耙)。

議者以浩智略足以綏邊,欲留使都督諸軍,鎮漢中。太祖曰:“吾安可以無護軍?”乃與俱還。

此處可以再對比韓浩和另一位宗室大佬夏侯惇的表現。

布退還,遂入濮陽,襲得惇軍輜重。遣將偽降,共執持惇,責以寶貨,惇軍中震恐。惇將韓浩乃勒兵屯惇營門,召軍吏諸將,皆案甲當部不得動,諸營乃定。遂詣惇所,叱持質者曰:“汝等凶逆,乃敢執劫大將軍,復慾望生邪!且吾受命討賊,寧能以一將軍之故,而縱汝乎?”因涕泣謂惇曰:“當奈國法何!”促召兵擊持質者。持質者惶遽叩頭,言“我但欲乞資用去耳”!浩數責,皆斬之。

而完體將軍呢?

二十一年,從徵孫權還,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賜伎樂名倡,令曰:“魏絳以和戎之功,猶受金石之樂,況將軍乎!”二十四年,太祖軍於摩陂,召惇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

再看看救火將軍徐晃的待遇。

是時,夏侯淵歿於陽平,太祖憂之。以真為徵蜀護軍,督徐晃等破劉備別將高詳於陽平。


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

熬不出頭的徐晃不說能力資歷比曹真如何,看看後面的曹植就知道,他只是輸在他不姓曹或者姓夏侯上面。

徐晃等人姑且如此,不說脾氣更直的關羽了,再者,參考與劉備關係不錯的田豫和牽招,和劉備有舊的關羽恐怕都沒機會去西南發光發熱。



多了關羽對曹操影響不大,但反過來說呢,劉備乃至孫劉少了關羽又會如何呢?

一、劉備和孫權結盟時,股份可能只有原來的一半。

先主自樊將南渡江,別遣羽乘船數百艘會江陵。曹公追至當陽長阪,先主斜趣漢津,適與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按陸軍基本被老曹消滅來看,要是沒有關羽統帶的一萬水軍,恐怕能否和孫權談成這筆買賣都是問題。

二、周瑜未必能攻下江陵,或劉備未必能佔據部分荊州。

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仁軍,勇冠諸將。通道得病薨,時年四十二。

老曹派出的援軍,多數被關羽擋住或遲延,最冒頭的老李死在回去的路上。周瑜能打下江陵,關羽自是有功,且不論關羽的能力是否無可替代,如果沒有關羽,劉備自然需要調別人來代替關羽的作用,當時劉備自己和張飛都已參戰,再調恐怕就要調諸葛亮和趙雲來了,那麼劉備還有多大餘力去爭奪和控制四郡呢?

三、劉備無法順利奪取西川和漢中

少了關羽,劉備面臨兩個選擇,其一是留下可替代關羽的人駐守荊州,其二是放棄荊州全力奪取兩川。

如果要忠實執行隆中對,那麼只能拿張飛守荊州,那麼兵力原本不佔優勢的劉備攻取西川的難度就會加大,畢竟張飛在取蜀和漢中之戰前夕都起了很大作用,擒嚴顏、破張郃,即便將留守的人張飛換成趙雲,也會有不小影響,畢竟趙雲的作用同樣不小。

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分遣趙雲從外水定江陽、犍為,飛定巴西、德陽。

更何況關羽本身是張飛、趙雲很難取代的。

初,車騎將軍張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

至於趙雲就不解釋了,周瑜、劉曄等人都言關、張,而不提及他人,如果趙雲能勝過關張他們還不重視,除非所有人視力都有問題。

以上問題還都是一一指出,如果實操中沒了關羽,那就是連鎖反應了,問題只會更大不會更小。

沒了關羽,曹操襄樊一線沒了壓力不說,劉備能否迎來事業巔峰都要打問號,畢竟他要還原本來步驟,都大概率需要提前放棄荊州,否則背對渣權只會南線人地皆失,且在西線也會因為將帥捉襟現肘而壓力倍增,畢竟不伐曹仁,曹仁亦必伐我,而放棄荊州,就只能坐視隆中對破產,提早迎來在秦嶺山脈的困局。

綜上,如果曹操得到了關羽,曹操即便不能在他在世時統一天下,但他的作戰壓力會小很多,至少不會在襄樊一線有太大的軍事壓力,大到需要他集會曹仁、于禁、徐晃、張遼、夏侯惇、滿寵後,還在壽命將盡之時尚親臨前線,而劉備則會徹底失去爭奪天下的可能。

當然,原本就沒希望一統天下的大魏吳王,仍然沒希望一統天下。當然,人各有志,他並不在乎。


兩個小月亮


【觀點】即使關羽被曹操俘獲後,一直追隨曹操,為曹魏效力,曹操也不能統一天下,原因有以下幾點。

關羽只是一員忠勇武將,對戰局影響不大。

關羽在歷史上僅僅是一員忠勇的武將,按要求執行軍令任務尚可,作為鎮守一方的大將,關羽則明顯不夠稱職,由於其目中無人,驕傲自大的性格很難成為經營一方的大將,在這方面關羽與曹操麾下的三軍主將曹仁相距甚遠,因此即使曹營多一個武將關羽,對整體的曹魏戰局實質影響不大,更無法改變三分天下的大勢。

關羽被《三國演義》的作者過度美化,真實的關羽並非那麼傳神。

關羽在歷史上的形象更多的被《三國演義》所影響,在小說中的關羽集忠誠、勇猛、智謀等優點於一身。弱化了關羽自傲的性格特點,這都是基於羅貫中“褒劉貶曹”的需要,事實上三國曆史上很多武將的綜合能力都不亞於關羽,曹操陣營中的許褚、張遼、夏侯惇、徐晃等戰將的能力都不低於關羽,即便關羽留在曹營,對曹魏的軍事能力的提升在整個三國戰局面前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更無法幫助曹操統一天下!



三國曆史上曹劉孫三分天下之勢是由綜合實力奠定,並非由個人能力決定。

三國最終形成的魏蜀吳三分天下之勢,是由三個諸侯多年積累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智囊力量共同決定的,並非個人能力能夠改變,因此關羽即使全力效勞曹操,對於曹操的幫助也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幫助曹操統一天下。

即使關羽在曹營,並非能夠施展才華。

由於關羽目中無人,高傲的性格,根本看不起曹營的戰將,假如關羽留在曹營,很難與眾將領處理好關係,也不能很好的與他人合作,因此關羽在曹營也許不能充分發揮才能,幫助曹操統一天下更不可能。

以上是我的全部回答內容,謝謝!


曉看歷史


如果當年關羽被曹軍俘獲之後一直為曹操效勞,曹操能統一天下嗎?我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的答案,不會。我從五個方面給大家分析一下,您覺得我說的有理,請給我個贊。

關羽的性格缺陷

關羽胯下赤兔馬,手持青龍偃月刀,不管是馬上功夫還是刀法都是當世一流。在武將世界的後呂布時代,關羽殺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差點鬥殺夏侯惇、戰長沙打服黃忠等事,已經表明關羽無人能敵。所以關羽傲慢,連神機妙算的軍師諸葛亮都不放在眼裡。

黃忠被封為五虎將之一,關羽頗有微詞,導致黃忠臨終前還耿耿於懷;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更是葬送了荊州;因為傲慢,得罪了上庸的劉封,所以沒有派兵馳援關羽,葬送了自己的性命。所以關羽來到曹操集團,必然也會遭到眾將領的排擠,可能還會受到小人的陷害。

劉備集團的攻訐

一向以忠義自表的關羽自此歸順了曹操,劉備集團肯定會大做文章,東漢末年雖然是亂世,但是經過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忠義仁孝等觀念是深入人的骨髓的,所以我們都會看到某某諸侯打另一個諸侯都會找一個合適的藉口,以表明自己是仁義之師,出師有名。一個臭名昭著的人就算再厲害,也會和呂布一個下場。

曹操心裡會不痛快

曹操喜歡關羽,恰恰就是因為關羽忠義,其次才是他的武藝。曹操說他喜歡忠義之人,不過最好是對自己忠義,如果關羽真的歸順他了,他又會打心底瞧不上關羽,因為功名利祿和寶馬能動其心,這樣遲早會生變。

深藏不露的司馬懿

如果把家族勢力排名的話,曹魏當權時,司馬家族應該是的勢力榜上排名數一數二的,門生故吏遍佈朝野。加上司馬懿能因勢利導、能屈能伸、智謀超群,如果關羽在曹營,那很可能會和張郃一個下場。因為司馬懿要掌權,曹魏勢力必須剷除。

曹氏皇帝多病短壽

曹操統一了北方,自稱王之後,給兒子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了,可惜的是後面的子孫多病,壽命都不常。曹丕稱帝后,在位六年,時年40歲病逝;曹睿繼位後十三年36歲病逝;在最重要的二十年,曹操的後代沒有革命的本錢,這也是曹魏被司馬氏篡權的重要原因。


古今幾多



恐怕下場要比歷史上要糟得多。

夏侯淵是曹操什麼人?族弟而且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曾經曹操還誇他“虎步關右,所向無前,吾與爾不如也”。後來在漢中阻擋劉備整個蜀中大軍一年多令劉備久攻不下雖然兵敗被斬但也算勞苦功高,可你老曹轉眼就來一句“淵本非能用兵也,軍中呼其為白地將軍”。老曹當初自己泡張繡嬸孃被追殺僅有于禁軍軍紀秩序井然,彼時評價他“淯水之難,吾其急也,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可是到後來關羽水淹七軍于禁兵敗被俘說他連龐德都不如。至於曹操的繼承人曹丕乾脆完全撕下臉面,讓于禁去守陵墓還派使者將他羞辱至死,曹丕這人因他叔叔曹洪當初不肯借錢與他便懷恨在心上位後伺機報復。曹家人就是這樣為我所用則誇讚吹捧,等到哪一天不能為我所用不順我心意便挖苦奚落甚至恨不能除之而後快,不可謂不尖酸刻薄。


用現代人的視角來看三國演義是對曹操明貶暗褒的,劉備卻變得哭哭啼啼盡作婦人態性情還刻畫得單調乏味活生生一個偽君子,其實縱覽五千年曆史曹操這樣的不擇手段的人何其之多,反而劉備這種性情中人,有俠義之心的主公極其稀少,劉備對待百姓仁義有高祖遺風,對待身邊人寬厚和劉秀相似。“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歷史上的劉備可沒說過這句話,這是羅貫中踩一捧一的寫法,恰恰相反,劉備對老婆非常情深,討伐東吳不僅是為復仇,此外還迎回了葬在荊州的夫人的靈柩,對比某妻妾成群還強娶別人老婆的不知要強多少倍。

曹操對關羽並沒有書中那樣深情,恰恰相反,連關羽看上的一女子秦宜祿老婆曹某人都要佔為己有。

如果關羽幫曹操建功立業克成一統,或許可以取一時功名富貴,但絕對沒有劉備給他的待遇高,關羽在曹操那沒有根基而且關羽出身貧寒。在曹操那邊最受重賞的首先是夏侯和曹姓宗族,其次是世家大族,至於平民出身的都得往後稍稍,後來曹丕稱帝后的封賞便證明了這點。關羽是劉備的義弟假節鉞獨領荊州半壁江山,放今天來說就相當於公司的創始人兼大股東,而且劉備稱帝后大將軍位置一直空著明顯是給關羽留的,放著合夥人和老闆義弟的地位不要非得去給別人打工這不是落了下乘嘛!



關羽丟掉了整個荊州相當於蜀漢的半壁江山可是劉備為了幫他復仇放下了一直高舉的大旗轉而舉大軍親征伐吳,這種待遇放到歷史不管哪個將領身上恐怕做夢都能笑醒,這種事曹操能做到嗎?罵死陸遜的孫十萬就更不要說了


父母年代記憶


當然是不能的!先分析一下曹操為何不能一統天下。

縱觀曹操的一生,其成就霸業的路走的也是非常艱難,直到官渡之戰打敗袁紹,才基本統一了北方,之後打敗劉備,逼孫權投降,從而促成了孫劉聯盟,接著就是在赤壁大敗於孫劉聯盟!從而形成了三足鼎立。就是這個孫劉聯盟一直是曹操揮之不去的陰影。之後雖然三家爭執不斷,但是東吳有魯肅,蜀漢有諸葛亮,他們極力維護孫劉聯盟,致使曹操一直沒有吞併江南,三足鼎立的局勢一直無法打破。

事情的轉折就是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後,被孫權殺害,劉備不聽諸葛亮的勸阻,要為關羽報仇,發動了夷陵之戰,舉兵攻打孫權,被東吳火燒連營大敗而歸,這時孫劉聯盟才打破,但是此時的曹操大限已至,其子曹丕繼位,曹丕非創業之主,更沒有其父親曹操的雄才偉略,如果曹操可以多活幾年,可以在孫劉聯盟破裂之時舉兵攻打孫權,此時的孫權絕對不是曹操跟劉備的對手,東吳必定被曹操跟劉備瓜分,消滅了孫權以後剩下劉備也絕非曹操的對手!可惜曹操大限已至,曹丕又沒有這麼遠見的卓識,致使曹魏錯過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後來劉備在悲憤中死去,諸葛亮掌權,又極力修復與東吳的關係,使的孫劉聯盟又維持了好多年!

這就是曹操沒能一統天下的原因。說來可惜,但也是命數,天命不可違,曹操的一生是偉大的,如果他知道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基業最後被司馬家族篡奪,該是怎樣的心情呢?

所以題主的問題也有了答案:曹操沒能一統天下跟關羽沒有多大的關係。關羽說白了只是一名武將,雖然武藝高強,但是還不足以力挽狂潮,讓曹操一統天下!再者曹操麾下武將眾多,五子良將挑出來哪一個,武藝也不在關羽之下。八虎騎個個也是領兵打仗的好手!所以曹操能不能一統天下跟武將沒有關係!多一個關羽不多,少一個關羽也不少!


野史共享


我是亙古懷念說史,我來回答。

題主的問題很有腦洞!既然有此假設,那我們就不妨來分析一下吧。小編個人認為即便當年關羽被曹操俘獲時,背棄劉備而效忠曹操,曹操依然難以統一天下。

一.關羽雖勇猛,但卻不是統御一方的帥才

無論是小說三國演義中還是真實歷史中,關羽的個人武力值非常強悍,尤其是曹操赤兔馬贈送給關羽後,關羽的武力值迅速的上了一個臺階。因此,在曹操與袁紹的對戰中,關羽在關鍵的時候斬顏良,誅文丑大大的提高了曹操一方的士氣。

雖然如此,此後在與袁紹對戰的大型戰役中卻沒有關羽的身影。在中國古代規模宏大的戰場上,武將的作用固然很重要,如何發揮士兵作戰的整體性優勢卻更加重要。

另一方面,我們從後來劉備諸葛亮留守關羽鎮守荊州的事實來看,關羽很顯然不具備作為鎮守一方大將的優秀品質。傲視天下的關羽除了劉備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這種性格缺陷是導致大意失荊州的關鍵因素。



二.實力強悍的曹操並不缺乏優秀的將領

作為三國實力最為強悍的一方,曹操在領土人口和人才各方面都遙遙領先劉備和孫權。其手下的文臣武將也不在少數,謀士如荀彧,荀攸和郭嘉等都是當時的頂級參謀,武將如典韋,許褚,曹仁,徐晃,張遼等都是難得的將帥之才。

在曹操一統天下關鍵的赤壁之戰中,曹操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北方士兵水土不服,終於有利的利用了長江天塹成功的打敗了曹操。曹操戰前對赤壁之戰的評估不足是他失敗的主要原因。

真實歷史中關羽也參加了赤壁之戰前後的大小戰役,但是關羽對當時的局勢並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而是周瑜和諸葛亮這種善於謀略的人才大放異彩。即便當時的關羽效忠曹操一方對當時局勢的影響仍然可以忽略不計。



綜上所述,即便是關羽被曹操俘虜之後效忠曹操,曹操也不可能一統天下。作為武將,關羽有可能在某一場關鍵的戰役中扭轉局勢,但卻沒有左右當時天下局勢的能力。


亙古懷念說史


首先曹魏已得天下大勢,這和關羽是否跟著曹操關係不大,不會起到決定性改變。

你要這麼問,那我說華容道關羽不放曹操,劉備是否就能統一天下?

關羽不會投降曹操的,關羽會放任嫂嫂落入敵手?關羽如果自盡,雖是忠,卻是小忠。

他卻揹負不忠的惡名保全嫂嫂保全主公兄長的家眷,這是大忠。捨己為人,仁者無敵。

你說跟著曹操頂多也就封侯拜相,二爺最後沒有封侯拜相嗎?沒有名垂千古嗎?如果被俘,就跟著之前人設就崩了,就會產生塗抹不去的汙點。

所以我的回答是,綜合各方面因素關羽根本不會投降曹操,如果投降了,就不是我們認知的關羽了。第二就算關羽跟著曹操,也不會一己之力改變國家的命運。


草日大水壽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如果這麼問的話,肯定是覺得曹仁、夏侯惇、張遼比關羽差了。我實不知差在哪裡,其中張遼打破孫權親率的東吳大軍,威震逍遙津,難道比不上關羽的水淹七軍嗎?

其次,關羽雖然為將,但是不懂政治,破壞了聯吳抗魏的戰略決策,實在是算不上帥才。戰術上,全軍出動攻打曹仁,以至於後方空虛到把荊州拱手讓人的地步。

再者,如果醉心於單兵作戰能力,那麼關羽既升不了呂布,和黃忠打也不是完全佔上風,更不用說隨著年齡的增長,連龐德也拿不下。

總而言之,關羽威名震天下是真的,但他不可能是決定歷史走向的人物。


中原一條蟲


如果關羽為曹操效力,曹操也不一定能統一天下。關羽是個萬人敵,在戰場上所向無敵。但是呂布的武功要比關高強,但是結局還是個死。還有西楚霸王項羽,也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樣,最後的結局是自刎烏江。

所以說統一天下,要佔天時、地利、人和。不是一個或幾個猛將就能改變一切的,扭轉乾坤的!就拿火燒赤壁為例,曹操手下謀士多如牛毛,可是有幾個人能看出諸葛亮和周瑜要用火燒赤壁的策略呢?有一個人識破了諸葛亮的計謀,這個人就是徐庶。但是他還不能告訴曹操,因為徐庶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火燒赤壁後,曹操大哭說:*如果郭嘉,郭奉孝在,我何至如此地步?*

所以說,改變歷史的,從來不是一個或幾個猛將所能改變的。再說曹操手下的猛將也不少,有夏侯惇、典韋、許褚、曹彰、徐晃、於緊、龐德、張遼、張郃等等。就是關羽為曹操效力,曹操也不能一統天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