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富賢:抗疫與人口優勢

易富賢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員

易富賢:抗疫與人口優勢

由(雁棲湖)健康發展論壇組委會發起主辦的 “新冠疫情防控與推進健康中國行動”通訊研討會,邀請了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等30位知名專家參與了研討。

(雁棲湖)健康發展論壇是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國健康管理協會等共16家機構聯合發起,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為己任。九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佩雲,十屆至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擔任論壇名譽主席。

這次能迅速控制新冠病毒疫情制,從人口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一是中國政府果斷決策,及時隔離。商鞅認為:“民眾而不用者,與無民者同”,中國政府這次充分利用了人口優勢。

二是中國的社會發展(尤其是醫療)長期超前於經濟發展。每千人的醫生數,中國2.4個,印度0.8個,意大利4.0個,英國2.9個,日本2.4個。每千人的護士數,中國3.2個,印度1.5個,意大利6.7個,英國7.8個,日本11.3個。每千人的病床數,中國5.0張,印度0.5張,意大利6.7張,英國2.5張,日本11.3張。可見,儘管中國的經濟依然落後於發達國家,但是醫療能力卻與發達國家沒有太多差別。

三是中國有人口規模優勢。《資治通鑑》:“人口滋多,則賦稅自廣”。南宋思想家葉適:“為國之要,在於得民,民多則田墾而稅增,役眾而兵強。田墾、稅增、役眾、兵強,則所為而必眾,所欲而必遂”。總人口與湖北省相當的意大利有25萬醫生、36萬護士,醫療資源豐富,在“2019彭博健康國家指數”中意大利排名第二。但是面對洶湧而來的新冠疫情,醫療體系“閃崩”,病死率超過8%,醫生被迫放棄治療老人。而湖北只有12.7萬個醫生、19.1萬個護士,也曾一度出現了醫療擠兌,但是由於中國有人口規模優勢,4.2萬醫護人員和大量醫療用品馳援湖北,因此湖北的醫療擠兌現象很快緩解,病死率不到5%,全國更是低於1%;大量的物質增援湖北,因此湖北也沒有出現物質短缺。可見,人口規模優勢對中國這次抗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是中國的醫護人員年輕、有戰鬥力。2017年45歲以下的醫生佔54%,護士佔83%。這次疫情對於體力的要求很高,中國這種年輕的醫護隊伍對於應對疫情,是非常有戰鬥力的,並且抵抗力強,感染率和病死率都低。而意大利一半以上的醫生超過55歲,應對疫情的戰鬥力不如中國,自身的感染率和病死率也超過中國。可見,年齡結構對中國這次抗疫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中國能順利封城,得益於高儲蓄率,中國為23%,意大利、英國只有2.7%、 0.9%。中國每家都有一些存款,封城後大多數家庭還能熬幾個月。中國的儲蓄率高,是因為年齡結構還相對年輕,總撫養比低。2020年1個65+歲老人所對應的20-64歲勞動力的數,中國為5.0個,英國、意大利只有3.1個、2.5個。2020年中國的總撫養比只有47%,而英國、意大利為72%、70%。

但是中國的總人口已經開始負增長,人口規模優勢將不斷喪失,人口在快速老化,應對社會危機的能力將下降。當務之急是立即停止計劃生育並出臺休養生息的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