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賢倫答網友問(一)


鮑賢倫答網友問(一)

鮑賢倫先生

鮑賢倫是當代隸書大家,對於秦漢簡牘用功頗深,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獨特之路,先生對於隸書的學習頗有心得,鮑先生的答網友問也是小編所知的所有名家答網友問中最精彩的。大家千萬別錯過。

1、先生創作時喜歡用什麼樣的紙、筆和墨?

我最愛用紅星牌安徽宣紙,其他牌子的淨皮紙也都用,但基本不用色紙。寫隸書用短鋒羊毫,只要圓渾飽滿即可。寫草書用狼毫蘭竹王。不磨墨,一得閣墨汁滲水使用。

2、簡帛書和東漢隸書在用筆上有什麼區別?初學寫簡帛書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

秦漢簡帛書與東漢碑刻隸書在用筆上沒有什麼明顯區別。只不過簡帛書是筆寫的,用筆自然真切,而碑刻又經過刀刻處理,方圓稜角會被強化。同時簡帛書字小,用筆不易展現,碑刻字大,悉心體會也能復原用筆動作。因此,兩者之間可以相互參照,但沒有寫碑刻的經歷最好不要學簡帛書。因為靠簡帛書本身很難解決線條的單薄和輕佻,也很難達到結體的寬博。

3、先生的作品風格是怎麼把握的?

作品風格是相對於審美傾向而言。拙作與其他書家的同類作品相比,有些“拙、重、大”的傾向而已。

4、鮑先生您現在在書法藝術上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如果以更高的要求來看,又是什麼阻礙了您取得更大的成就?換句話說,也就是您現在需要突破的瓶頸是什麼

所謂瓶頸,是指制約發展的主要矛盾或障礙。往大處說,主要是學識,是時間。但這幾乎是普遍真理,別的人大約和我差不多,程度差異而已。因此往具體上說,主要是專與博的關係。為了集中精力,我先後放棄了繪畫、篆刻,又停下了楷書、草書,造成了隸書的單兵突進,雖然形成一定規模,但缺少別的方面的呼應、聲援,恐怕不容易繼續攀高。所以下一步會拓寬實踐面。當然拓寬實踐面的目的仍盯在藝術實踐可能達到的標高。

5、老師好,我想我們現在學書法取法有哪些源可尋?

哪有那麼多源?為什麼要去苦苦尋源?流就不好嗎?中華書法長河何時不風光,處處好景緻。比學什麼更重要的是怎麼學。沒有眼力和手腕,再好的對象也是白搭。反之,則條條道路通羅馬。

6、看了先生的字,線條中實。字型古樸!奮力鋪毫作刷狀!這也取決於先生極高的手感與胸懷!這使我想起了沙孟海的字,潘天壽的畫,齊白石的印。不知先生已寫到這個地步,今後的走向如何?

謝謝你的鼓勵。不過你的聯想太過了,這使我坐立不安。你提出的技巧問題,我很有興趣回答。有不少人和你一樣質疑我對飛白等墨色變化的放棄,對藏頭護尾等線條精緻的放棄,並提出善良的建議。今天我正面回答:技隨道異。為了表達我所理解的那種廓然、宏大、樸實的秦漢氣象,我必須把一切無用甚至有礙的技巧放棄掉。放棄是個很有分量的詞,如果它與普遍經驗、習以為常作對,那就不僅需要勇氣,本身就是智慧。技巧也如知識,不是積累越多越好。適用、管用才是最好。當然,我也不會因為對當下創作中習見的那種格式化的膚淺的墨色變化和低級趣味的用筆小動作的不滿,而把自己的字寫得悶死。請你注意我的字形——好象大家比較肯定我的字形,我對字結構的留白,尤其是線條與線條的銜接關係是極其用心的,它們可以完成虛實關係的表達。如果是一個真正好的字形,還有必要懷疑它的用筆和用墨嗎?至於自己書法今後的走向,可能分兩條線索,一是行草書訓練,屬於經典的技法體系;二是隸書深化。兩個東西反差很大,能否做好並相得益彰沒有什麼把握。總之,我不會滿足於目前的狀況,但一定有個自然的發展過程。

7、漢簡帛書是文字從古文字向今文字轉型的一個時期,由於近年的文物發掘,為書法的取法開拓了一個前代未有的全新領域,鮑先生在這方面可說是先行者。請問當初您是怎樣有勇氣奔向這個全新而又前途未卜的方向的?

就接觸、取法簡帛書而言,我並不是先行者。前輩大家來楚生、錢君匋等的探索已卓有成效。同輩書家取法簡帛書者也不在少數,只不過我做得稍有個性些而已。如果說這樣做也需要“勇氣”的話,它來自於對舊我的強烈不滿和自我批判——由於當代人間的相互影響,越寫越糜弱、輕佻、小氣,離古人日遠。我下了點功夫並小有所成,但仍然“前途未卜”。正因為這未卜的前途,才形成了吸引我們的魅力和鞭策我們的動力。

8 、 很欣賞您富有內蘊、樸實無華的隸書!先生追尋秦漢但少飛白,您想放棄這一層次的變化嗎?先生有重現秦漢的氣派,有相當的踐古的功力,有出古化今的能力。故能出己但不失自然。有人提出“藝術書法” ,您覺得藝術書法會成為書法的死衚衕嗎?

我完全理解提出“藝術書法”的初衷,也大致贊同提倡者的一些理論指向。但我無暇於理論,只是覺得我們現在最要緊的是有別於時人——用有說服力的實踐來改變創作水平不高、評價體系混亂的局面。而不是有別於古人——與古人的區別幾乎是命定和不可逆轉的。除了人還是人,所有的環境條件都變了,今人的書法還能同於古人的書法嗎?既然不可能“同”,就要“不同”得有價值。強調字形的再造可能是自然而然的選擇,由此撼動了筆法的至高地位,也就為今天實踐掃除了理論障礙。我很佩服當下一些年青新銳出眾的造型能力,但我做不到,有著許多的束縛。我只能從對古人的感受、解讀中尋找出一點點屬於個人的東西,並演繹成自己的語言。說好了,是出古入新亦古亦新;說不好了,是不古不新,兩頭不落好。我們每個人都不能以自己的實踐和主張來阻止別人的實踐和主張,多元是這個時代的文化特徵,根本不必擔心,沒有任何人能有這麼大的能耐能把書法引入死衚衕。儘管我和你一樣喜歡“自然”而不喜歡“造作”。

9 、 鮑老師你好!後學想請教您對(當今)書藝的尚法和尚趣看法!書法藝術要發展出路在哪

尚法和尚趣一直是歷代的書家的追求.尚法側重於對書法傳統法度的承接;尚趣側重於個人意趣的表達與體現.就當今書法創作潮流看,人們對尚法的追求往往不及於對尚趣的追求來得熱衷,這對於把握書法藝術真諦是不利的。因此,尚法與尚趣並重是當今書法創作的一個現實命題,尤其要避免對一些“小趣味”、“小動作”的片面追求。我個人在創作中正在探索尋找尚法和尚趣的理想結合點。

10 、 我想問問當前各種展覽行草書特別多,而篆隸書和唐楷很少,是不是說現在的學書者特別具有表現慾望,怎樣才能把篆隸書和唐楷寫得有情趣,符合現在人的審美需求

行草書變化餘地大,書寫節奏性強,與當代生活節律比較相近,這是當代書法創作中行草書特別多,進步也最快的重要原因。篆隸書和唐楷都屬於正書,比較靜態、規範,與當代快速變化的生活節奏反差較大,要寫好並受當代人歡迎更不易。其實雖然從古代取法,當代審美觀念的影響是擺脫不了的。如果我們把法度基礎做紮實,又把個性化結合妥當,是不是就能符合當代人的審美需求?而不必特別去追求和沉浸在所謂的當代情趣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