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時的項羽還有10萬精銳為何項羽放棄抵抗,跟以往的做派風格完全不一樣?

謝欣桐


項羽被圍困在垓下的時候,西楚大勢已去,劉邦完成了對項羽的戰略大合圍。項羽並沒有放棄抵抗,而是選擇了突圍,退到烏江邊上的時候不願渡江,自刎而死。

一直打勝仗卻走下坡路的項羽

項羽和劉邦在滎陽、成皋一帶相持了28個月,兩年多的對峙消耗,雙方經過長期的消耗都精疲力盡。雖然項羽一直打勝仗,卻越來越不佔優勢,而劉邦一直吃敗仗,最後卻贏得了這場對峙的勝利。

雙方在滎陽對峙之初的實力對比:

項羽:兵力約30萬。

劉邦:兵力約20萬。

雙方在滎陽議和之後的實力對比:

項羽:兵力約10萬。

劉邦:兵力約20萬。

明顯的項羽已經由優勢轉變成劣勢的地步,原因有以下幾個原因:

(1)龍且率20萬楚兵支援齊王,結果被韓信全滅,西楚軍事實力受到重大的損失。龍且的全軍覆沒對項羽來說是致命的,兵力一下子損失了三分之二,導致項羽連大本營也無法有效的分兵防禦。面對這一情況,項羽感覺到了恐懼,立馬派說客武涉去遊說韓信,聯手對抗劉邦,共分天下,但韓信沒有答應。

(2)劉邦在南陽開闢了新的戰場。劉邦在漢四年五月回關中徵調部隊,並未出函谷關去滎陽與項羽繼續碰硬的死磕,而是出武關南下至南陽,在南陽開闢了分戰場,拉長了項羽的後勤補給線。(紅色劉邦行軍路線,藍色項羽行軍路線,淺藍色項羽後勤補給線)

(3)項羽中了陳平的反間計,上下失和。重要謀士范增離開後病死,核心將領鍾離昩不再受項羽重用,漸漸地被剝奪了軍權,龍且已經戰死。

(4)彭越不斷的以運動戰、游擊戰的方式騷擾項羽的大後方和糧道,項羽率軍回援彭越就撤回,項羽一旦回到前線,彭越繼續出來騷擾,導致項羽疲於奔命,糧草供給出現了問題。反觀劉邦一方,大本營關中在蕭何的經營下固若金湯,源源不斷的向前線輸送糧草和兵源,韓信前後也訓練出來了五十萬的精銳,被劉邦抽調走了二十萬。

(5)英布等人的背叛,使得項羽失去了盟友,徹底成了孤軍,幾面合圍之下,成了甕中之鱉。英布被劉邦封為淮南王,在南面形成對項羽的威脅。

項羽很鬱悶,他在前線打的劉邦只能防守,回師支援後方,彭越也招架不住,只能逃竄,一直在打勝仗,但是局勢卻對他越來越不利,反而在前線和後方之間反覆的奔波之中,軍士疲憊、糧草不足。

無奈之下的項羽和劉邦何談,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鴻溝東面屬項羽,鴻溝西面屬劉邦,約定相互退兵。

項羽在垓下的窮途末路

項羽撤兵回彭城,劉邦撕毀盟約率兵追擊項羽,與韓信彭越等人約定在固陵共同圍攻項羽,結果諸侯王一個沒來,劉邦被項羽反手打敗,只能就地堅守。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將韓信、彭越、英布等人再次正式封王,加大封地,聯合一起圍攻項羽,這次各路諸侯王都積極的率兵前來助戰,將項羽圍在了垓下。

垓下之戰時雙方的兵力對比:

項羽:兵力不到10萬。

劉邦:總兵力約60萬。(劉邦20萬,韓信30萬,彭越、英布等人約10萬)

項羽面臨的困境:

  • 軍士疲憊,糧草短缺。長期的戰鬥,再加上數次支援後方來回奔波,項羽的軍隊士卒非常疲憊;而後方的糧草攻擊線已經被切斷,軍中糧草嚴重不足。

  • 士氣低迷,軍心渙散。項羽的軍隊此時幾乎喪失了士氣,被劉邦團團圍困在垓下,再加上韓信散佈謠言說彭城已經被攻陷,又派人唱楚地之歌歌勾起楚軍士兵的思鄉之情。身處絕境再加上攻心計,楚軍士兵大部分逃亡或者投降。

  • 劉邦聯軍人多勢眾,萬眾一心。垓下之戰時劉邦的六十萬聯軍可不像彭城之戰時的諸侯聯軍一樣是一盤散沙。彭越、英布、韓信等人也不是彭城之戰時那幾個廢物諸侯王所能比的,他們以劉邦為核心,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和敵人,在韓信的指揮調度之下,進退有據、攻守有度。

項羽帶著僅剩的幾百人突圍,退到烏江的時候,身邊僅剩下26個人;灌嬰率五千騎兵對項羽緊追不捨,戰到最後一刻,項羽身邊的人全部戰死,他自己也自刎在烏江邊。

結語:

垓下之戰,項羽並沒有放棄抵抗,而是英雄末路。軍心渙散、糧草短缺、士卒疲憊,項羽自己也無法能完全控制住軍隊,士兵的大批潰逃和投降他也無力改變。在項羽鴻溝與劉邦妥協簽訂議和協議的時候,他已經失敗了。

01.項羽被劉邦牽制在了滎陽無法脫身,而韓信、彭越等人則脫離主戰場在外圍不斷的發展壯大,對項羽形成了三面合圍之勢,對此項羽沒有很好的採取措施應對。

02.項羽沒有穩定的大後方,也沒有像蕭何這樣大師級的大總管,後院頻頻失火。

項羽至死還是西楚霸王,帶著26人在烏江邊對戰數千漢軍,光項羽一個人就殺了數百漢兵,殺的追擊他的漢軍也膽寒。垓下之戰只是一個結果,鴻溝議和的時候,項羽的敗局已定。


歷史小迷童


原因很簡單,項羽確實有10萬軍隊,但並不是四面楚歌之時,而是鴻溝協議之後。

公元前203年8月,隨著漢軍連戰連捷,劉邦手中的籌碼越來越多,但他還有一個忌憚,即是他的父親和妻子還在項羽的手裡,於是乎先後派出陸賈和侯公兩大說客,最終說服了項羽,答應放還家人,並約定以鴻溝為界,劉邦西歸,而項羽則南轍。

但是,在項羽南轍的途中,劉邦在張良、韓信等人的建議下,卻單方面違約了,幾路大軍,共計約60萬人,向項羽襲來。項羽一則準備不足,二則兵力對比僅有1:6,再則,這次他面對的對手是韓信,結果,他的軍隊不但沒有再一次創造以少勝多的奇蹟,反而陷入了深深的苦戰之中。

項羽幾次突擊,都被漢軍抵抗了下來,無奈之下,只好且戰且退,可是,此消彼漲之下,漢軍的騎兵部隊開始了對楚軍的衝擊,配合著漢軍大部隊,漸漸將楚軍切割成了三塊,然後一口一口地吃掉。

待到項羽退守垓下之時,他手下的楚軍已不足2萬人了。雖然楚軍依舊在堅守,但是兵力的巨大差距,加之“四面楚歌”,終於徹底動搖了項羽的自信心。四面八方都是漢軍的旗幟,到處都是楚國的歌聲,楚軍的鬥聲已經消磨殆盡,只待天明時分,漢軍便可輕而易舉拿下楚軍這2萬人了。

無奈之下,項羽只得鋌而走險,組織起一隻800人的騎兵小分隊,企圖突圍而去。

只可嘆,到了烏江邊上,楚霸王也只剩下一人一馬了,他實在無法接受這種失敗,更喪失了東山再起的信心,最後悲壯的自刎於烏江邊。


項羽一生英勇無敵,多次以少勝多,然而,卻極少經歷這種慘敗。相比較之下,劉邦幾次幾乎輸掉身家,都逃回關中,很快拿回“籌碼”重新回到了賭桌之上。這方面的差別也是兩個人最終勝負的一個分水嶺。


水一白聊歷史


前言:垓下之戰時,項羽已經意志消沉,情緒低落;尤其是夜聞四面楚歌,部下將士軍心動搖;項羽手足無措,心智大亂;虞姬見此,知道項羽已經無力迴天,隨即自殺。 在這一系列刺激之下,項羽失去了決一死戰的勇氣,乘夜離開軍營,拋下大軍,只率800精銳騎兵逃走了。



項羽是古代歷史上最為勇猛善戰的將領,史書上稱其為“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在戰場上,項羽所向無敵,百戰百勝。推翻暴秦之後,項羽成為事實上的天下共主。他自稱“西楚霸王”,論功行賞,分封諸侯。

項羽逆歷史潮流而行,放棄大一統的國家建設,而實行復古的諸侯分封制,實在是沒有政治上的戰略眼光。並且項羽在分封諸侯的過程中,單憑自己的個人好惡,隨意封賞。引起許多人的不滿,埋下了以後天下大亂的禍根。


後來,齊王田榮首先起兵發對項羽;逐步演變為以劉邦為首的漢軍集團與項羽的楚軍集團爭霸天下的大規模戰爭。

項羽雖然在戰場上不斷獲勝,但是他為人殘暴,不得民心;又自恃武勇,不傾心結納人才;結果就是項羽在戰場上所向無敵,可是敵人卻越來越多,形勢卻越來越不利。

項羽陷入了四面受敵的戰爭漩渦之中。


由於項羽不善用人,隨著韓信、陳平、英布、范增等人才的流失,項羽不得不東奔西走,到處滅火。而項羽信任重用的龍且、曹咎等人,都辜負了項羽,軍敗身死,損失了楚軍大批精銳軍隊,使項羽陷入了缺兵少將的窘迫境地。

在此困境中,項羽憑藉自己傑出的軍事才華,仍然在與劉邦對峙的正面戰場上屢戰屢勝。甚至在鴻溝議和之後,劉邦聽從張良、陳平的話,背棄盟約,從背後突襲項羽。而項羽一轉身,就把劉邦打得大敗。


因此,劉邦知道要打敗項羽,單憑自己手中的兵力是不行的;必須調集全天下的漢軍兵馬過來,才能取勝。

最後,劉邦許下諾言,以重利為誘惑,使得韓信、彭越、英布三大名將都帶領全軍而來,兵力空前強大。

而此時的項羽,歷經多年征戰,兵力已經消耗得僅剩十萬精疲力竭、思鄉厭戰的楚軍將士了。

由此開始,漢軍在韓信的指揮下,十面埋伏,重重包圍,使楚軍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入夜之後,狡詐的韓信讓人高唱楚歌,引得楚軍將士人人垂淚,倍思故鄉。

項羽聞聽軍營外是四面楚歌,大驚失色,以為楚國的地盤已經全部被漢軍佔領了,頓時,渾身上下一點兒鬥志也沒有了。他與心愛的女人虞姬半夜飲酒,慨然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一聽,就明白項羽已經意志消沉,毫無鬥志了。於是虞姬和歌一首:

漢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

賤妾何聊生!

歌罷,虞姬悽然一笑,引刀自刎了。

至此,項羽完全崩潰了。

深夜,乘人不備之際,項羽離開楚軍大營,僅僅帶領了800騎兵悄悄地從戰地逃走了。

結語:垓下之戰的黑夜裡,千古神勇第一人的項羽,在承受了一連串的沉重打擊後,耳邊響徹著四面楚歌,他再也挺不住了。西楚霸王的曠世英豪氣概徹底消失了。終於,項羽精神崩潰,鬥志全無;他無心再戰,拋棄了處於漢軍包圍圈中的十萬楚軍將士,帶領八百騎兵乘著漆黑的夜幕,悄悄地從戰場上逃走了。


品茗讀史


垓下之戰,項羽率10萬人馬對陣劉邦、韓信60萬大軍。但項羽只帶800精銳騎兵突圍而去,讓人表示懷疑。但問題是,我搞不清楚帶800名親衛,又有什麼疑慮呢?

項羽率部突圍,只能帶著最精銳的親衛部隊,古今中外,都是如此。類似於首領突圍,只能是敵人目光越小越利於突圍,你帶著殘兵敗將突圍,是項羽保護當兵的,還是當兵的保護項羽呢。項羽雖然天下聞名,但見過他的人未必多,數萬大軍突圍,哪裡都是人,人少了人們的注意力就會分散,項羽就很容易突圍。

但問題是,項羽突圍前需要去掉一個大累贅。

項羽溫柔地問,虞姬呀,現在咋辦呢?虞姬說:我死你活:虞姬真的很愛項羽。當然,也有人認為虞姬沒有死,而是跟著項羽突圍了。

在韓信指揮下,楚軍“四面楚歌”,項羽和楚軍將士們已經被“鄉音”鬧得並無鬥志。

項羽常年戰爭,楚軍中新兵較多。新兵代表什麼?軍事戰鬥意志不足,思鄉心切下不僅官兵就是項羽都中計了,項羽舞劍高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聞聽,也是舞劍對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說吧,虞姬自刎而亡。其實,項羽也並非傳說的那樣:野蠻無禮。如果那樣,就直接殺了虞姬。虞姬呢?也非常聰明,我想她是真的很愛項羽,否則也不會如此決絕。

司馬遷沒有記載虞姬唱歌后而死的情節,因此,虞姬自殺、虞姬跟隨項羽突圍到陰陵而死的說法都存在。但我之所以更傾向於自殺,主要就是:項羽此時突圍乃是為了“重振”。作為可以與項羽對歌的女性,而且非常指明瞭項羽不該“意氣盡”,那麼,何以阻止?就只能“賤妾還有什麼留戀的”來激發項羽鬥志了。

一女子都能如此決然,那麼,項羽這樣的人在此“刺激”下自然會重新“振作”了。

之後,《三家注史記》介紹得很明白,漢軍果然中計了。

項羽的突圍政策是對的,只不過,他的高傲的心一直在“逃與留”中徘徊,最終,“不肯過江東”:從不信江東被佔,到懷疑江東被佔,再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的悲情英雄

正是因為僅帶領800親衛突圍,縮小了漢軍注意力,突圍成功後,漢軍才發現上當。

曾在項羽手下當兵的韓信

天明時,追趕項羽。項羽最倒黴的地方就是被一名“田父”欺騙,拐進了沼澤中,被漢軍追趕上。這是一次非常巧妙的“欺騙”,在司馬遷的筆下,代表著一種“民心所向”。同時,因為“四面楚歌”影響,讓項羽真的以為漢軍已經把老家佔領了。

可以想見,當項羽和百名親衛走在泥淖中時,是什麼想法兒!

突出漢軍包圍後的項羽,親衛800只剩下100多人,逃到陰陵後被一位田父(傳說叫陳鐸,但並不真實)欺騙,田父的一個“左”字,就讓項羽再次深陷危險中。再次逃出包圍後,人數已經降到28人。再到烏江時,項羽勇武精神更是被司馬遷秒回得淋漓盡致。可以說,哪個後世人看到這段記錄的時候,不會對項羽說出一句“真勇猛呀”!

然而,亭長告知江東未丟的時候,更言“江東雖小”,其實這句話很可能勾起了項羽的自責!佔有天下時你都失敗了,憑藉小小的江東難道真為了一己之私而生靈塗炭嗎?最終,見到始皇帝都敢說出類似“取而代之”的話的這位英雄的玻璃心無法承受失敗,自尋死路抗於追兵。

綜上所述,項羽只帶800壯士突圍,是非常正確的,也很正常,他是在突圍,當然選擇對自己最忠心、最能打的親衛軍。然而,最終,“尚有復起”之心的項羽被田父、亭長的話所纏繞,終於“不肯過江東”。從歷史上看,項羽的做法不失為一種對百姓的好。因為,他的智力謀略確實無法和劉邦、韓信相抗衡。過了江東也是失敗。

項羽雖然打仗非常厲害,但奪天下不僅僅只有武力。同時,奪了天下後更不是靠武力、氣概治理天下。項羽只是英雄,但並非管理天下的帝王。


古城不倒翁


我是@中國江山志,我來回答“為何項羽擁兵10萬卻放棄抵抗”這個問題。

答題前我們先分析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垓下之戰項羽方是10萬大軍,但被劉邦五路大軍,近60萬人合圍。但項羽只帶800騎兵突圍而去,突圍後的項羽親衛800只剩下100多人,最後心灰意冷,自刎烏江,楚漢爭霸落下帷幕。

接下來我們從幾方面來分析:

首先自項羽帶領八千子弟兵起義以來,連年征戰,人馬疲憊。

並且在推翻暴秦統治之後,項羽無心稱帝,致使將士們封侯拜相的希望落空,軍心渙散。

之後在與劉邦長達四年的對峙中,窮兵黷武,造成了兵無戰心的局面。

項羽在垓下之戰時,面對四面楚歌的局勢,潘然醒悟,天下大勢已去。所以他才會有“非戰之罪”的感慨!

魯迅先生評價項羽是一個英雄,但是英雄總是難過難過美人關,虞姬的自殺大概是壓倒項羽的最後一根稻草,導致了項羽的心如死灰。


中國江山志


真正的歷史項羽逃到烏江邊時僅剩28騎,如果當時項羽乘船離去足可以東山在起,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項羽當時逃至烏江邊回想當年帶八千子弟討伐暴秦,到如今僅剩二十八騎,英雄淚落回想自己的愛人虞姬和追尋自己的愛將龍且都已離自己而去,項羽嘆道:如我返回江東,江東從此又將不得安寧,我有何面目再見江東父老!隨拔劍自刎漢軍一擁而上為搶其屍首競相互廝殺,在司馬遷的筆下,項羽是一個光明磊落的坦蕩的大英雄,只可惜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一直傳唱至今!


愛無恨35


這是項羽形勢上判斷的失誤,這是張良的計策,當時楚軍人困馬乏,缺少糧草,張良命漢軍軍士,高唱楚哥,項羽軍隊多是楚地舊人,楚軍聞聽感傷,思鄉情切,軍心渙散。

項羽在大帳中,聽聞外面四處都在歌唱楚哥,判斷出現失誤,認為楚地已經被劉邦佔領,說到“難道楚地軍民歸順劉邦了嗎,為什麼他軍中楚人那麼多”說著從床上起身,心中躊躇滿志。

看著身邊的虞姬,吟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力氣能撼大山,形勢對我不利,駿馬不能奔馳,虞姬我該怎麼安排你那。

虞姬悲切和道“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拔劍自刎於項羽身前,看著懷中的虞姬,滿眼英雄淚,終是霸王別虞姬。

項羽英雄末路,但是西楚霸王不會投降,帶領800驍勇騎兵突圍,直至東城一座小山上只剩28騎,身前漢軍屍體如山,血流成河,此時烏江岸邊接應已到,岸邊停船對項羽喊到“江東雖小,也方圓千里,百姓數十萬,足已東山再起,願大王渡江”,項羽聽到這話猛然覺醒,中計了,楚地並沒有落入漢軍手中,內心極度內疚,極度懊惱,況且虞姬因這身死,自己有何臉面見江東父老,拔劍自刎於烏江,自此西楚霸王落幕,大漢王朝興起。


歷史滄桑


詩人李清照的一句詩寫盡了項羽的一生,“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但是最後一句,是不是說如果自己服一次軟,過了江去,是不是還有機會捲土重來呢?其實項羽真不是江東人,他是江北人,按早期封地算甚至是山東人.......項羽老家在現在的江蘇宿遷,所以才定都彭城,兩地相距約一百餘公里,最後抵抗最厲害的是項羽早期的封地魯。渡江雖可以見江東父老,可最頑抗的是山東父老。項羽到了烏江時,早已是強弩之末,他在淮泗地區為數不多的根據地已經被漢軍佔領,敗亡只是時間問題。自劉邦在滎陽、成皋鞏固戰線以來,項羽的戰績就乏善可陳,反被劉邦數次防守反擊打退。相反,劉邦則千里奔襲至項羽後方打贏魯城戰役,擊敗項冠和終公,然後再次回到防禦線,擊敗項羽守將大司馬曹咎。即便直面劉邦,項羽也連吃了京索、陽夏、陳下三大敗仗,其中陳下一戰最為致命。 在陳下一役,項羽的主力楚軍被劉邦徹底擊潰。夜色中,項羽拋棄大軍跑路到東城,很快就陷入了劉邦的全明星包圍圈,最後慘到手下只有800多人跟著突圍。八萬楚軍主力已經在項羽逃跑時,讓他們的主帥給漢軍送過一波人頭了。漢軍四面楚歌,擊垮了楚軍心態,也擊垮了項羽。項羽跟美人虞姬喝酒,慷慨悲歌,宣洩情感。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即自己當世無敵,落此困境只是運氣不好,然後大哭。詩表達的很自負,表現出的卻是自我否定。他不明白啊,以他的認知,他做的已經完美了啊。淪落到這一步,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天要亡他。極度的自我懷疑下,讓他抓住了這根要命稻草。 他就這樣找到了答案,找回了自信。帶著他的驕傲,豁達地赴死。


綠色軍衣1968


項羽的最後幾小時

項羽死的第一步:四面楚歌

項羽一生打仗全是勝利,可是最後被劉邦帶28路大軍包圍,他趕走了軍師範增,又沒有大後方補給糧草,正是嚴冬天氣,人困馬乏。項羽聽見四面楚歌,嚇了一跳,以為漢王劉幫盡得了楚,覺得自己大勢已去。在賬中,他有苦無訴,與常常跟隨自己的美女虞姬歌別: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首先慨嘆自己的能力,然後慨嘆自己的時運不濟,三是慨嘆自己的明馬,還有自己的美人。一個不明理的人到死他也不明理。不過這時還有大軍十萬,還有翻盤的機會。

項羽死的第二步:迷路被騙。平明的時候,他帶軍殺出重圍。這時機會還是大大的。可是迷了路,他問一農夫,:路咋走,快說,不說我殺了你。這是一個奪命農夫,他不知道是為這句話激怒了,還是因為之前就恨項羽,也許項羽坑殺的幾十萬秦降軍裡就有他的兒子,他的侄子,他的外甥,或者他的女婿。他告訴項羽:大王,向東跑!項羽沒有任何懷疑,快馬加鞭向東跑去。啊,馬都陷到了大澤中。後面28路諸侯軍趕了上來,殺死了一大半。

項羽死的第三步:再演示打仗能力。項羽畢竟是項羽,他跑了出來,來到東城,他的人已經死的死,散的散,只剩了一百多了。項羽想,我是霸王,我比任何人都厲害,如今我失敗,都不是我能力能力不行,是老天不幫我啊。不信,你們看看,我能打著哩。他就他那一百多人,多次列隊,和敵人拼殺多次,真如他說的,敵人都不堪一擊,他勝了,他一人殺死數十人,這個時候,他又對他的屬下說了一遍,看看,我是不是很能打!屬下無不稱是。於是,他跑了出來。

項羽死的第四步:誓死不度江。他跑了出來,他逃出數十重包圍,逃了出來!他是要跑的,要活著的。他來到烏江邊,見到烏江亭長。烏江亭長,是上天派來救他的,可是他也是個奪命殺手。他說,項王快走,過江去,過烏江去。這裡只有一隻船,他們過不去的。可是,項羽看到波濤洶湧的烏江,看到這個他的這個後方老父,淚流滿面,他我想起了當初他帶領江東父兄破釜沉舟時的情景,不能自已。他們跟我出來,他們都死了,都不能再見江東父母了,我有臉回去?我怎樣跟他們的父母交代?他決定要臉不要命。既然上天叫我項羽死,那我就死好了。他把自己心愛的寶馬贈給了這個亭長,算是給江東父老一個交代。

項羽自殺第五步:給你一個恩惠。他們過來了,他們圍著了項羽。可他們不敢去殺項羽,那是一個霸王,一個真的不可一世的霸王。項羽面對他們,認出了其中一個曾經是自己的部下,說:你是我的老朋友嗎?那個人不敢面對項羽,低著頭說是的。他覺得自己沒法對項羽下手,就把項羽指給別人。項羽說:我聽說漢王劉邦懸賞我的頭金萬斤,封邑萬戶,今天我把這個恩德給你,我的老朋友,老部下。於是,拔劍自刎。這支曾經殺萬人的寶劍最後成了他的自殺寶劍。那個他的曾經的部下也拿著他的頭被封侯封邑。

故事就這麼結束了,那個曾經破釜沉舟破強秦的項羽死了,那個封天下諸侯的項羽死了,那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項羽死了。

烏江水依然在流淌。


暮蓒


🌹🍵🍵 項羽重情重義,英雄蓋世,實屬奇才,不過傲慢且自負也是如影隨形,但他卻不貪戀女色,半壁江山,一位美人!可以說他完成了一統六國的任務!虞美人的離去應該是對他打擊很重,男兒本色,他死了也是諸多記載,或許天降將星,有此一劫!他有沒有替身?他或許考慮到再戰百姓死傷無數⋯⋯不戰不一定輸。或許誰也沒辦法知道為什麼他這樣做,但是他自己應該是清楚的。花蕊夫人雲:十萬士兵齊解甲,寧有一人是男兒!也許花蕊夫人說出了一個重點,項羽重情重義 一言九鼎!是一個男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