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太子殿下隱姓埋名,進入軍隊從一個小卒做起

小說:太子殿下隱姓埋名,進入軍隊從一個小卒做起

“姓名?”

“唐庶。”

“何地人士?”

“長安。”

“年齡。”

“十八。”

負責記錄的兵士抬起頭來看了看李承乾。

李承乾在外一年多,皮膚粗糙了些,曬黑了一點,也結實了不少,加上從小營養好,長得挺高,不過再怎麼變,真實的年紀擺在那,此時看上去也就十五六的樣子,兵士心中難免懷疑:“身份文書,拿出來我看看。”

李承乾掏出身份文書遞過去,上面分明寫著“隋義寧元年三月初十生”,到今年正好十八歲,那兵士將身份文書還給李承乾,繼續問道:“家中可有親人?”這個問題就是為了戰士如果戰死沙場,找個收屍的,以免做了孤魂野鬼。

“父母雙全,還有兩個弟弟。”一般情況下,募兵還是有一定的準則,如果是家裡的獨子,軍隊是不會收的。

“好了,拿著這個牌子去那邊等著,一會兒有人帶你們走。”兵士在紙上記錄了一下,扔過來一塊破舊的木牌,指著城牆底下對李承乾說道。

李承乾拿著木牌走過去,和周圍的人隨意聊了幾句。之後又有一些人拿著木牌走了過來,大約有三十多人的時候,來了一個穿著十夫長軍衣的兵士,帶著眾人向著城外的臨時搭建軍營走去。

李承乾不是第一次來軍營。以往奉旨巡防,也到過長安周邊幾個衛軍的營盤,不過以前李承乾所到之處都是前呼後擁,看到的也都是下面人提前準備好的,哪有現在這種近距離接觸軍隊的機會。

眼前的軍營是臨時搭建的,沒有戰時那麼嚴整,但也頗有幾分氣象,寥寥十幾頂帳篷,擺放的秩序井然。

由於不在戰時,營中守衛也不嚴謹,只有門口站了兩個兵丁。看營地的樣子,應該是個百人隊,專門派往各州縣募兵的。

此次戰事緊急,李二陛下特許軍隊跨過州縣,自行募兵,所以才有了這番景象。

這次軍隊自行招募,在地方稍加考核便統一送往大營,再訓練一些時日就派上戰場。

可以預見,把這些沒經過什麼系統訓練的新兵派上戰場,大唐這一次的損失絕不會小,可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突厥和吐谷渾同時來犯,留給大唐的準備時間已經不多了。

.......

有事則長,無事則短。

轉眼間已經過了一旬的時光,經過的簡單的訓練,新招募的士兵被帶往李元吉的大營所在,實在不合格的只好讓他們回家去了。

幷州城離李元吉的大營並不遠,眾人連夜趕路,頭一天卯時出發,第二天辰時就看到了大軍的營盤。

此次抗擊突厥,李元吉帶了十多萬兵馬,加上幽州羅藝的十萬兵馬,總共二十多萬大軍。李承乾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多人聚在一起,那叫一個旌旗蔽日,站在近處甚至都看不到邊。

一隊隊的士兵不停地巡邏,帳篷星羅棋佈,頗有章法,只要發現敵情,能以最快的速度集合兵力,帳篷與帳篷之間的距離既能防止有奸細混入大營,又不會因為擺得太開,兵力過於分散。

營門之後,一條大路筆直前伸,直通中軍大帳,大帳前兩根幾丈高的杆子上,稍高一點的那根上一面唐字大旗迎風獵獵,好不威武,稍低一點的旗杆上,李元吉的李字帥旗迎風飄揚。

這就是大唐!

這才是大唐!

彷彿心裡某個部分被激活一樣,李承乾有一種仰天長嘯的衝動。

跟李承乾一起來的新兵也好不到哪裡去,被大軍雄渾的氣勢刺激的心襟搖動。

好像早知道會是這個樣子,負責招兵的百夫長牛二並沒有催促眾人進營,靜靜地在一旁等著。每一個新兵都會經歷這一步,從他踏入兵營的那一刻起,便不再是以前的自己了。

等了一會兒,估計差不多了,牛二喊道:“行咧,你們還莫(沒)完咧。想看以後有滴(的)是機會,先跟餓(我)找司馬登記氣(去)。”說完,帶著如夢初醒的眾人走入軍營。

登記了姓名籍貫,領了衣甲兵器,李承乾等人便被帶到了新兵營,剛來的新兵是沒有資格和正規軍住在一起的。

和現在的軍隊差不多,剛來的新兵主要就是學習軍隊的規矩和一些基本的戰術知識,培養他們的戰鬥能力,平常的任務就是訓練和處理後勤,合格的人會被補充到作戰部隊,不合格的就被分配到火頭軍、後勤部隊裡,反正軍隊不養閒人,總有事情給你做的。

那時候的軍隊可沒有老子不幹了,老子要回家這種說法,進了軍營,除非到了年紀,放你回鄉,要不然你死都要死在軍中,只要你敢跑路,逮不到還好說,逮到了,對不起,你全家都要跟你一起倒黴,最便宜的也是全家流放,最嚴重的那就直接滿門抄斬了。

就這樣,李承乾就像一個普通的新兵一樣,開始了自己的軍隊生涯。

......

自打進了軍營,李承乾每天的日子就是訓練、給老兵做飯、訓練,給老兵洗衣服。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陸陸續續有新的兵員補充進來,李承乾通過了考核正式成為了大唐軍隊的一員,因為他會騎馬,被分配到了騎兵營。

騎兵一直是冷兵器時代最強兵種的代表,大唐最強的軍隊便是由李世民一手創立的玄甲鐵騎。

玄甲鐵騎自創立以來,從無敗績,即使以一敵十也能不落下風,王世充、竇建德、劉武周,多少英雄豪傑都飲恨於玄甲鐵騎之下,也因此成就了玄甲鐵騎的“天下第一強軍”的威名。

自從李世民即位之後,玄甲鐵騎便很少出現在戰場,李世民實在不放心之將這樣一支百戰百勝的軍隊交給別人掌握。

除了玄甲騎兵,大唐還有幾支騎兵也十分的驍勇。

其一是羅藝手下的幽州騎兵,羅藝當年靠的就是騎兵起家,燕雲十八騎威震塞外,訓練和指揮騎兵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另外一支便是李元吉手中的幷州騎兵,李元吉從武德年間開始便長期駐紮在幷州,他手下的騎兵多數都是幷州人,幷州騎兵的厲害從幾百年前就開始了。

三國時期,溫侯呂布率幷州狼騎橫行天下,要不是他本人實在沒腦子,三國發展下去是個什麼樣子還真不好說。

這樣一隻精兵落在李元吉這種將領手上不得不說是明珠暗投,好在這次的真正的領兵將領是李靖,有了這位天生的騎兵統帥,再加上硬實力絕對過硬的幽並騎兵,突厥焉能不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