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輕人失去鬥志,“低慾望社會”逼近?

隨著疫情的逐漸發酵,不少人疑惑著疫情會在何時結束?在3月29日的下午,由華山感染、醫界、醫道等多機構聯合舉辦的“第二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召開。會中,李蘭娟、張文宏等多位專家圍繞著全球各國抗疫策略等話題展開了探討。

在會中,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的主任張文宏直言:除了中國對疫情的控制比較好之外,如今世界各地的整體疫情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並且,目前歐洲已經成為了世界疫情爆發的中心,而美國也在疫情不斷上升的過程中。如果想要預測國際疫情究竟何時結束,那麼還是較為困難的。

中國年輕人失去鬥志,“低慾望社會”逼近?

當然了,如今國內疫情控制已經較為得當,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控境外輸入的病例,這會比控制武漢疫情要容易得多。另外,張文宏也在論壇中對國際疫情分析的時候提出:“金秋十月可能是疫情低谷,但是之後依舊可能會有高峰”。

現在,國內對疫情的防控還是沒有放鬆警惕,只是開始將防控的重點放在了境外輸入方面。總之,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還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而抗疫勝利的關鍵,還是在人民的身上。

在疫情漸漸得到控制的時候,國內各地政府也開始紛紛推出了各種恢復居民消費的措施。其中,不少地區開始大方下發各種旅遊券,購物券等。很明顯,現在多數地方是希望看到百姓們“報復性消費”的。

但是,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報復性消費”恐怕會是一廂情願的事情。在疫情期間,不少人早就已經是囊中羞澀,所以並沒有多少人有強烈的意願採取“報復性消費”。相反的,不少人更願意“報復性存錢”。

中國年輕人失去鬥志,“低慾望社會”逼近?

因為疫情的影響,今年市場的失業率可能也會創下新高。據悉,今年我國的高校畢業生將會達到874萬人,要比去年還多了40萬人。但是,現在大部分企業的業務經營狀況還沒有完全恢復到正常的預期水平,所以在大批求職者湧入社會的時候,可能還會出現“辭退潮”。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怎麼可能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呢?更多的人,可能都是在擔心自己的未來,生活和工作等。

中國年輕人失去鬥志,“低慾望社會”逼近?

既然“報復性消費”已經被大多數人否決了,那麼我國是否會迎來“低慾望社會”呢?這個的意思就是說,不少人對周圍的一切開始失去了興趣,並且“不婚”“不生”“不買房”“少消費”等現象會頻頻發生,而國民的消費慾望可能也會很低。

其實,日本社會中就普遍存在著這樣的現象。而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年輕人負債嚴重引起的;也可能是人口減少引起的;還可能是貨幣寬鬆政策,生活成本高等。

其實,因為這場疫情,的確有不少人揹負債務,幸福感也開始下降。而從我國的90後和00後的身上,我們已經看到了不少“不婚族”以及“不生族”,愛好也漸漸變成“宅在家”。

日本是一個典型的“低慾望社會”國家,但是中國還是和日本有不同之處,例如中國人口基數大,消費潛力大;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是勤儉能幹等。

中國年輕人失去鬥志,“低慾望社會”逼近?

所以說,當因為疫情的影響,不少人的“錢袋子”已經見底的時候,這更會激勵國人奮鬥努力。而中國的消費市場還遠遠沒到達“見底”的程度,所以,中國進入“低慾望社會”還比較遙遠。那麼,你怎麼認為呢?你有那種“低慾望”的思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