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本来为了“奖勤罚懒”,为何导致“奖懒罚勤”的结果?


绩效考核本来为了“奖勤罚懒”,为何导致“奖懒罚勤”的结果?

绩效奖励本来是为了“奖勤罚懒”激励先进、体现多劳多得的一种措施,但我见过一个最终导致“奖懒罚勤”结果的奇葩绩效考核办法。

某公司年初下达了全员营销指标,营销任务完成情况与当月绩效奖金挂钩,完成的发,完不成的不发,年底集中兑现。到了年终最后一个月,营销任务差距较大,为了完成任务,公司领导出台了临时的激励办法,年终这一个月完成临时下达指标的,兑现全年绩效奖金,并额外奖励1000元。

任务下达后,多数人都在当月完成了营销指标,但有有一部分员工但有关未完成临时下达指标,提出了异议:因为这一部分员工在之前已经按进度超额完成了全年的任务,总任务量要远远超过那些仅完成临时下达任务的员工,但在奖励兑现方面却还不如平时业绩差的员工。

这些员工找到人资部门讨说法,没有结果,就开始在工作群里“算账”,最后公司大领导把人资部门负责人狠尅了一顿。但已经定的奖励办法涉及人太多,再改又会引起另一部分人的不满,不该显然对提前完成任务的员工不公平,最后只能补充了奖励发放范围包括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员工。

在制定考核办法时缺乏统筹全面考虑,在出台之初就留下了矛盾隐患,造成“奖懒罚勤”的现象出现。所以管理者在出台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考核政策时应该做到全面、科学、公平,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