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師範學院:“雲端課堂”助力師生探索“教”“學”新思路

謀劃教學新模式 落實教學新目標

應開專業課107門,採用在線教學102門,在線授課高達95.3%,累計線上教學364門次,聽課學生36450人次。

自2月17日開課以來,人文學院在線教學總體謀劃到位、準備充分、預案有效、效果良好。

參與在線教學的65名教師,利用學習通、釘釘、騰訊會議、雨課堂等進行直播課堂,採用微信、QQ群、中國大學MOOC、優慕課、雲班課等平臺進行學生自主學習和老師在線輔導答疑相結合、線下任務、線上輔導的混合式教學。

“交流主要是圍繞統一思想,鼓勵開展在線教學,檢查教學效果,解決實際問題,反饋學生意見。”

談到線上教學管理,人文學院教學副院長趙前明說,技術改變教育,新的教學載體,催生了“課堂革命”。堅持“結果導向”,精講少講,採用“任務清單導學,任務設計驅動,作業鞏固反饋”“互評互教、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換蔚然成風。

在線教學安排、檢查、反饋、對問題的持續改進,積極探索適合的新模式。

趙前明說,線上教學需要繼續摸索,要勇於自我革命、自我挑戰,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下一階段要從把“課開起來”的初期目標逐步過渡到把“課開精彩”的新目標上來。

思政教育E線連通 線上課堂教學相長

“努力學習,提高本領,勇做時代排頭兵!”這是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趙興牛在學校新媒體運營中心“雲端”師影對學生的寄語。

今年56歲,在高教講臺耕耘36年。

趙興牛告訴記者,他本學期主講《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共12個教學班,474名學生。

新學期開學後,按照教育部和學校的要求,趙興牛積極響應並投身線上教學,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教學。

2月17日,開學第一課—中國戰“疫”。120分鐘,916名學生線上聆聽。

經濟與管理學院會計181班賀淵博說:“趙老師結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解讀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引導同學們擔當歷史使命,共克時艱,砥礪前行,將青春夢想紮根祖國的廣袤大地。”

人文學院漢本181班的劉芮華說:“第一節課讓我深深地瞭解了國家的現況,明白了我們現在國家的危機時刻,認識到了我們作為中國的青年應該擔負的責任,也理解了時事與本門課程的聯繫。”

傳媒學院教師熊曉莉面屏正坐,對學生髮來的作品一一點評,屏幕的另一端,線上的同學們興趣盎然,時不時提出新建議、新觀點。

“我覺得這個地方還需要再加深一點。”

“人物的站姿這樣設計是不是不現實?”

“……”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氣氛熱烈。

作為一名教師黨員,疫情當前,熊曉莉覺得《圖像處理》和《新媒體動畫》線上教學課可以更好地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在提升專業能力的同時,引導同學們關心國家,關注疫情。

距離已不再是問題,“雲端課堂”把師生情誼緊緊相連。開放式的線上交流討論,讓同學們受益匪淺。

老師的“熱情、答疑解惑”和學生的“創新、用心”經“雲端課堂”,從遙遠的北方傳遞到了每一個家庭。

“延期不延教”“停課不停學”,不僅讓學校開始重新思考教學方式的改變,也讓老師們更深刻地領悟教育的本質。

守初心履職責 保障線上教學穩運行

張江婷是外國語學院的教學秘書。線上教學開展以來,她先後完成了線上課表安排、授課情況統計、教學資料整理、畢業論文指導跟進等工作。

實行線上教學,以往很多教學工作流程有所調整和改變。教學數據統計、資料蒐集整理都是針對近期的線上教學才有,從老師、學生兩個方面進行統計。學院近百名上課的老師再加上部分學生,交來的資料有授課照片、授課總結、學習心得、存在的問題等。張江婷會定期以騰訊文檔或QQ文件形式收集,並彙總成表格,並及時向師生反饋線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張江婷說,這些工作說起來沒什麼,其實既實實在在,又繁冗複雜,非常考驗耐心和細心,一定要根據教學計劃表作出合理安排,不能出現遺漏和差錯,同時要做好總結與反饋,保證教學信息的及時準確。

“教學秘書工作實際上都是些常規性教學管理工作,只要肯花時間心思及時梳理、整合和總結,就不存在什麼大問題。不管‘線上’還是‘線下’,確保教學工作正常、穩定運行的職責和初心永不變。”張江婷說

正面引導時刻跟進 做好學生的“領航員”

“積極利用網絡平臺,做好教育。”高晶是莫斯科藝術學院美術專業17、19級的輔導員,她說,這個特殊的時期更感受到了網絡的高效和便捷。

疫情期間,作為輔導員,高晶密切關注學生健康,聯繫學生及時瞭解情況,並引導他們正確看待疫情,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高老師經常打電話瞭解我的健康狀況。”17級美術專業的侯怡是湖北籍學生,她說這段時間深切地感受到學校的關心和溫暖,期待疫情快快結束,早日返校。

為及時瞭解學生學習情況,高晶會在騰訊會議平臺召開線上主題班會、學生幹部會議和學生交流,解答他們在線學習的疑惑,給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鼓勵學生積極面對“線上”學習。教學上,她利用QQ語音教學,結合所帶《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給學生分析就業形勢,梳理就業現狀、趨勢和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框架,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居家學習短期目標。

正面引導學生,時刻關心學生。高晶說:“要做好‘領航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勵志學生胡少林 “課程學習”“防疫支援”齊頭進

胡少林是計算機學院軟件工程181班學生,由於兒時身患小兒麻痺症落下了後遺症。

2月16日。

胡少林結束了與民警日常巡邏的工作,準備投入即將開始的網上課程學習。

“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創錄老師的《計算機網絡》課程。由於網絡的問題,老師用微信群的方式一句一句發語音。感覺老師很敬業,不會的問題老師都一一詳細地給講。”胡少林說

胡少林克服自身困難,在參與完成線上課程學習任務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家鄉的防疫工作,期間,一直運營“三陽便民服務”微信公眾平臺。

“我想同所有志願者一起,堅持站好每一崗!”

生活中的胡少林看似與其他人不一樣,但他並沒有因為行走不便而比別人少走很多路,更沒有因為語言障礙而停止追逐夢想的腳步。(記者:張穀雨 楊藝萌 責編:於佔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