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成語故事的寓意是什麼?

用戶3764593349242


其實生活原本可以這樣簡單的

尤其對我一個農民來說,春種秋收,求得溫飽而已,從來沒想過啥大富大貴的事,只盼著風調雨順,一年到頭能有個好收成

可是後來一切都變了,我覺得從前的那些想法太幼稚了,原來天上掉餡餅的事不是傳說,而是真的能砸在了人的頭上

那天,我像往常一樣,在田間地頭忙活著,也沒太注意附近林子裡有幾個獵人在走動,隔著挺遠就能聽見他們的說話聲,當然了,這事跟我沒啥關係

看看太陽,快到中午了,肚子有點餓。中午回家吃什麼呢,一想到飯鍋裡的清湯寡水就反胃

我不由得向林子方向望了一眼,要是能做個獵人就好了,每天悠閒自在的,不但能賣錢,還能時不時吃到野味

尤其是兔子,白白嫩嫩的,可惜活了大半輩子了,還沒嘗過是啥滋味

我一邊嚥著口水,一邊慢吞吞地往家走,不想路邊的草叢裡忽然鑽出一個什麼東西,從我身邊經過,把我嚇了一跳

還沒等我仔細看,就見它一頭撞在了一棵大樹上,掙扎了兩下,就不動了

兔子,是一隻兔子。我揉一揉眼睛,證實不是眼花了,是一隻又肥又胖的兔子,大概是躲避追捕,慌不擇路地跑到我跟前了,奇怪的事,它為啥會撞在樹上

我來不及細想昨晚的夢跟這事有啥關係,忙上前把兔子抓在手裡,它的脖子都撞斷了,好像翻了一下眼皮,看了看我,接著就嚥氣了

我把它塞進懷裡,用衣服遮蓋住,怕被別人看見,其實四周也沒什麼人了,那幾個獵人不知追到哪去了,不過還是小心點好,萬一被發現了,到嘴的肉再拱手相讓,那可愁煞老夫了

我一口氣跑回了家,正看見老婆在灶臺燒火,抬頭看見我風風火火的樣子,還詫異地問,啥事啊,看你急成這樣,咋比兔子跑得還快

我從懷裡扯出兔子丟在她面前,讓她睜開狗眼看看啥叫兔子,瞧她哆裡哆嗦的樣子,不覺得有些好笑,真是沒見世面的婆娘

接著從屋子裡跑出來幾個孩子,他們聽見了聲音,也跑出來看,一個個樂得又蹦又跳地,拍著手唱,小兔子,白又白,兩個耳朵豎起來

那一刻,我覺得滿臉都是驕傲的神情,像是一個真正的獵手。一家人都圍著追問我是從哪弄來,我幾乎想都沒想,順口就說,是我自己打來的

用棍子,一棍子下去,它就不動了

去,趕緊收拾一下,今天老子必須要喝點酒了,下午不去地裡幹活了,好好睡一覺,等明天嘛

我嘴裡嚼著最後一塊兔子肉,把杯子裡的酒一飲而盡,對著還意猶未盡的老婆孩子們拍著胸脯說,等明天,我再給你們弄一隻回來

迷迷糊糊地睡著了,這次又做了一個夢,和昨晚一樣的夢,夢見莊稼長得綠油油的,到了秋天怎麼收都收不完

唯一有點不同的是,夢到了最後,一棵棵綠油油的莊稼,變成了一隻只白色的兔子,在我的身邊跑來跑去

直到早晨睡醒了,耳邊還有歌聲在迴響,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

我想,世上不止有一隻兔子,也不止有一棵樹,只要有信心,有耐心,我就一定會等到它們相撞的那一天

一切皆有可能,幸福並不遙遠


土命老蟻


守株待兔

故事:宋國有個農夫,一天,在地裡幹活時,看見一隻兔子飛奔過來,撞在樹樁上,折斷脖子死了。從此他每天到地裡也不幹活,只是守著那棵樹樁,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什麼也沒等到,反而被人們恥笑。“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通過僥倖獲得成功。

出處:\t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觸柱折頸而死。”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讀書是福


守株待兔的寓意是什麼?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裡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準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裡,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裡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守株待兔”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人們用它來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獲得成功的僥倖心理.

註釋:

耕——耕田種地.耕者,耕田的人,農民.

株——樹木被砍伐後,殘留下來露出地面的樹根.

走——跑的意思.

頸——音井,脖頸,就是脖子.

釋——釋放,把東西從手裡放下來的意思.

耒——音累,耒耜,古代耕田用的農具,就是犁耙.

冀——音計,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評點

這個故事包含著兩種意義,既諷刺了懶漢思想,也批判了經驗主義.這告訴我們,切不可把偶然的僥倖作為做事的根據,如果抱著僥倖的心理,片面地憑著老經驗去辦事,一般是不會成功的.





北源八字


守株待兔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這個故事出自《韓非子·五蠹》,後人們常用守株待兔的故事批判那些不知變通,死守教條的思想方法。

守株待兔這個故事是說,相傳在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的飛快的野兔撞到了樹樁上,扭斷脖子死了。於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旁邊,希望可以再得到一隻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

後來人們就用守株待兔來比喻那些妄想不勞而獲,或是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道變通的人。也諷刺了不想付出卻想坐等收穫的,不思進取的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靠自己勤勤懇懇的勞動,而想靠碰好運過日子,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我們一定不能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而是要主動積極的做事情,不投機取巧,親自動手。只有自己付出努力,才能有收穫。




今古雜壇


不勞而獲。


用戶7338289113037


守株待兔這個成語故事的寓意我們可以分為兩層意思來解讀。

一是諷刺不想通過自身努力,而是想不勞而獲、妄想取得成功的人。

故事中的農夫這一天一天的守著樹旁等著兔子往大樹上撞,就像希望天上掉下一塊塊大餡餅一樣,那樣的話就可以不愁吃了,想想那是多麼美妙的事。所以農夫坐在那裡天天想呀想盼呀盼,最終盼到的是兔子不會那麼有空有事沒事往樹上撞那麼想不開,而地裡也沒有收成可言的結果。農夫到頭來落得個兩頭空的下場,真的得不償失。

二是批判不會變通、呆板死守的經驗主義。

農夫憑著第一次看見兔子撞樹而得來的經驗,不會去思考變通依舊相信下次兔子依然會往樹上撞。這是過於依賴原有的經驗的表現。我們不妨可以思考的更深一點,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有時也會成為這樣的“農夫”。當然,我們這樣的“農夫”也許會比守株待兔故事裡的農夫聰明得多,而我們的經驗也可能更合理更好,但是經驗有著一定的適用性。我們出現這樣的情況更多的是因為我們在孤立、靜止、片面地使用經驗,而不是用發展的、全面的眼光去使用經驗。所以懂得變通,會靈活運用得到的經驗才是合理正確的。

守株待兔這個成語故事雖然簡短,不過卻蘊含了深刻的道理,不僅告誡我們不要有僥倖心理,要腳踏實地努力做事才能成功,而且還提醒我們切莫片面地憑藉老經驗來辦事,要學會變通因地制宜。


小洛神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幾乎每個人很小的時候都知道這個成語。

說有一天,一個農夫在田裡勞作,突然看見一個兔子跑過來撞暈在了樹樁上,農夫就撿了回去,此後,他便放下了鋤頭,停止了耕作,只在等著下一隻兔子撞過來。

我是這樣理解這個成語的:

一、從來不會有免費的午餐這麼好的事情。有的人可能會說,那第一隻兔子不就是免費的嗎?但是,正是因為這一隻兔子,讓農夫不再耕作,無法維持生計。所以,我們不要去想著有什麼好事落在我們頭上,要踏踏實實,安安心心的做好自己的事。

二、不要貪。做個假設,如果農夫當時“見好就收”拿走那隻兔子,然後繼續做自己的事,那麼農夫最後也不至於為生計發愁,還多了一份酬勞(那隻兔子)。現在,為什麼有那麼多“大老虎”“小蒼蠅”被關進了小黑屋,還不是因為貪,如果不貪,安安心心的拿著自己應得的薪水,不去多想不應該的,也不至於最後落個鋃鐺入獄啊。

這是我對這個故事的理解,希望對你有用。


鍾舒文化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出自《韓非子•五蠹》

【譯文】

宋國有個種地的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折斷了了脖子死了。於是,他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隻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

【寓意】

這個成語故事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倖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穫。主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穫,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




寶貝國學愛朗讀


成語“守株待兔”的寓意是什麼?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不靠自己勤勤懇懇的勞動,而整天幻想著不勞而獲,是不會把日子過得踏實和幸福的。同時,它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倖心理妄想不勞而獲,是行不通的。


守株待兔的經典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典故,是出處於《韓非子·五蠹》。說的是有個農民,發現了撞死在樹樁上的一隻兔子,他就想著天天都會有兔子在樹樁上撞死,於是天天守在這個樹樁的旁邊等待兔子,其結果當然是一無所獲。

守株待兔的現實案例1

有兩個人一同去野外釣魚,其中一人快速地找到上次釣到大魚的地點,接著就聚精會神地開了釣,結果一無所獲。另一個人,到了河邊則在河邊先轉悠了一會,分析了天氣、水溫、風向等客觀因素後才開了釣,結果釣到好幾條魚。


守株待兔的現實案例2

一個股票小白,在一次購買股票時自己糊亂選了一支股票,結果這支股票還真升了,有了很多收益。於是他就傾其所有天天買這種股票,盼著有更多的收益。結果都傾家蕩產了也沒有見到好的收益。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也告訴我們,事物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不要死守著一個簡單的死道理、既定的目標或人和物。一輩子,從不改變最初的想法,妄想不用通過努力就可以得到成功是不可能實現的。


這個故事從古至今廣為流傳,人們用它來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獲得成功的僥倖心理。告誡人們天上不會掉餡餅,做人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做到先德而得。


新農行者


一、守株待兔的意思和寓意

【成語】守株待兔

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死守教條。

【出處】《韓非子·五蠹》

【釋義】是說那些不想通過努力,就能獲得成功,有僥倖心理的人,比喻妄想不勞而獲,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墨守成規。

【近義詞】好逸惡勞 、刻舟求劍 、墨守成規、坐享其成、緣木求魚、固守成規

【反義詞】除舊佈新 、通權達變 、借坡下驢、 隨機應變 、見風使舵、 標新立異

二、守株待兔的成語典故

1、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樁上死了,於是他便放下鋤頭每天在樹樁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2、文言文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