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山書法 宋·柳永、宋祁、 張泌詞賞錄


王樹山書法 宋·柳永、宋祁、 張泌詞賞錄

王樹山書法原文

浣溪沙 唐代:張泌

馬上凝情憶舊遊,照花淹竹小溪流,鈿箏羅幕玉搔頭

早是出門長帶月,可堪分袂又經秋,晚風斜日不勝愁。

王樹山書法 宋·柳永、宋祁、 張泌詞賞錄

《浣溪沙·馬上凝情憶舊遊》是花間派詞人張泌的一首詞,描寫了作者當初遊玩的地方花香竹麗小溪流的美景和遇上的佳人,表達了作者對這段經歷的懷念和對分別的憂愁。張泌少時與鄰浣衣女相愛,後女嫁別人,泌寄以一詩云:“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浣衣女得詩,流淚而已。此詞即為追憶年少相愛情事之作。作者將男歡女愛、卿卿我我這樣的情事有意淡化,著重寫兩顆心靈的追憶與呼喚,使香豔詞脫離了脂粉氣,男歡女愛的感情得到了昇華與淨化,風格也顯得清俊明秀,空靈透脫,疏中有密,跌宕多姿。全詞通過精心選擇、描述幾個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場景,事中見意,景中含情,使詞畫面鮮明而情味濃郁;再者,以首句領起全詞,照管上下片,前後呼應,起承轉合,脈絡分明,構思精巧,結體頗具匠心,堪稱“章法極妙”。

王樹山書法 宋·柳永、宋祁、 張泌詞賞錄

張泌籍貫在南陽郡泌陽縣,唐末時曾登進士第。今存曲子詞28首,詩19首;小說2篇,即《韋安道傳》和《妝樓記》。其詩歌名篇《寄人》入選《唐詩三百首》,曲子詞名篇《浣溪沙》(晚逐香車)被魯迅先生翻譯成白話文後取名《唐朝的釘梢》(收入《二心集》);小說名篇《韋安道傳》,又名《后土夫人傳》,被唐末陳翰收入小說集《異聞集》,在唐末五代流傳甚廣。唐亡前後,張泌主要活動在武安軍節度使馬殷統治的湖湘桂一帶,曾與《兵要望江南》的作者易靜等人共同推動了武安軍(湖湘桂一帶)的文藝繁榮;唐亡後最可能事馬楚為舍人,也不排除事前蜀;張泌又曾較長時間滯留長安,短期逗留成都、邊塞等地,與唐末羅隱、韋莊、鄭谷、牛嶠等絕大多數詩人一樣,為博得一第而滯留長安,四處漂泊,傳食諸侯.

王樹山書法 宋·柳永、宋祁、 張泌詞賞錄

王樹山書法原文

玉樓春·春景 宋代: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王樹山書法 宋·柳永、宋祁、 張泌詞賞錄

《玉樓春·春景》是宋代詞人宋祁的詞作。此詞讚頌明媚的春光,表達了及時行樂的情趣。上闋描繪春日絢麗的景色。“東城”句,總說春光漸好;“縠皺”句專寫春水之輕柔;“綠楊煙”與“紅杏枝”相互映襯,層次疏密有致;“曉寒輕”與“春意鬧”互為渲染,表現出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下闋直抒惜春尋樂的情懷。“浮生”二字,點出珍惜年華之意;“為君”二句,明為悵怨,實是依戀春光,情極濃麗。全詞收放自如,井井有條,用語華麗而不輕佻,言情直率而不扭捏,著墨不多而描景生動,把對時光的留戀、對美好人生的珍惜寫得韻味十足,是當時譽滿詞壇的名作。宋祁因此詞而得名,正如秦觀之為“山抹微雲學士”,他則人稱“紅杏尚書”,傳為佳話。這佳話指的就是此詞的上闋歇拍“紅杏枝頭春意鬧”之句。

王樹山書法 宋·柳永、宋祁、 張泌詞賞錄

王樹山書法原文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宋代: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王樹山書法 宋·柳永、宋祁、 張泌詞賞錄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學家。字子京,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後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天聖二年進士,官翰林學士、史館修撰。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書成,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諡景文,與兄宋庠並有文名,時稱“二宋”。詩詞語言工麗,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

王樹山書法 宋·柳永、宋祁、 張泌詞賞錄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是宋代詞人柳永的詞作。此詞上片寫登高望遠所引起的無盡離愁,以迷離的景物描寫渲染出悽楚悲涼的氣氛;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最後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願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憔悴。全詞巧妙地把飄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戀意中人的纏綿情思融為一體,表現了主人公堅毅的性格與執著的態度,成功地刻畫了一個志誠男子的形象。這首詞妙緊拓“春愁”即“相思”,卻又遲遲不肯說破,只是從字裡行間向讀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寫到了,卻又煞住,調轉筆墨,如此影影綽綽,撲朔迷離,千迴百折,直到最後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詞的最後兩句相思感情達到高潮的時候,戛然而止,激情迴盪,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王樹山書法 宋·柳永、宋祁、 張泌詞賞錄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王樹山書法 內容源自網絡 請書友鑑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