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究竟是工具還是生活?

清邁LEO哥


你能發此一問,恐怕你是生活在朋友圈內,朋友圈正在令你失去網絡和現實的平衡感,你要注意了,這可不是好現象。

太關注朋友圈,會忽視身邊親人和現實中的朋友,現在的人,錯將網絡當人生,平常分不清網上網下的真實情感,網上喜歡看想看的,一查就是找到。

現實中的人和事,與網上不能比,會被現實的殘酷性擊垮,沉迷於網絡難以自拔,現實生活沒辦法過,又得不到網上想要得到的,性格變得不可理喻,對著家人說髒話,對著同事喜怒無常。

那你覺得是生活在朋友圈,還是朋友圈活在生活裡呢!謝謝!祝健康平安!



素素56792842


你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啊,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誰知道呢?

所以,該如何看,全在自己的心意,若是覺得是莊周夢蝶,就踏踏實實的過日子;若是覺得蝶夢莊周,很好,可以遊戲人生,瀟灑度日了!

社交媒體原本是生活的工具,是人們彼此之間用來分享意見、見解、經驗和觀點的工具和平臺,但是有人把它過成了生活。

對於大多數務實的人來說,朋友圈活在我們生活裡,最多算作生活的調劑;但是有的人,卻是完全生活在朋友圈裡,把自己的野心和慾望都通過朋友圈來實現,自得其樂!

——因為社交媒體可以滿足他們對生活的一切想象。

首先,社交媒體是美好形象的塑造者

無論是生活在朋友圈,還是朋友圈活在生活裡,我們都是通過社交媒體傳遞信息、互相交往的。

然而,社交媒體傳遞信息的方式是極具欺騙性的。

照片可以美顏、可以ps,所以,你在社交媒體上看女士照片,很難找到斑點兒和皺紋;語言可以是欺騙、可以是謊話,我只告訴我想讓你知道的,十句裡面七句真,已經是非常誠實了;視頻也可以造假,比如喬碧蘿,這是成本最低的整容了,非常值得嘗試。

再者,社交媒體是虛榮心的完全實現者

凡是人,皆有虛榮心。

特別是面對不特定大眾的時候,會自覺不自覺的把自己認為最美最合適的東西呈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適當摻點兒水,也是人之常情。

比如,在網上下載幾張風景名勝的照片,再曬幾張比基尼,又能秀身材,又有排面;在路上滑了一跤,直接說出來多丟人啊,就隱晦地說“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身上有點兒疼,鼻子有點兒酸,眼睛有點熱!”又是一個很好的話題。

所以,我們又怎麼指望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真實呢?

社交媒體雖然能展示生活,體現性格,但是肯定是被刪減、被優化的。

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一地雞毛,到了社交媒體上,卻是連雞毛渣都難看到。

故,社交媒體只能作為工具,千萬別把它變成生活。社交媒體上展示的性格也只會是臆想的性格,因為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性格!


有職業操守的小太陽


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人們紛紛喜歡在社交媒體上展現自己的生活。在我看來,在社交媒體上展現你的生活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

一方面,在社交媒體上展現自己的生活給我們帶來許多好處。第一,我們可以把生活中的美好分享給別人。分享有趣的事物,可以激發我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情,傳遞正能量。第二,可以讓不常聯繫的朋友瞭解我們的近況,保持聯繫。通過我們發的動態,別人在社交媒體上能夠輕鬆地瞭解對方和保持友誼,不受時間或地點限制。最後,你的才能可以在社交媒體上得到欣賞和認同。當你唱了一首歌分享到社交媒體上,你可以收穫到讚美和關注,這會讓你找到自信,鼓勵你繼續堅持唱歌。

另一方面,在社交媒體上展現自己的生活給我們帶來的麻煩數不勝數。首先,你的隱私會暴露。你在社交媒體上留下的所有痕跡都會被看到,諸如你的情史、病史生活軌跡等,而且遭遇人肉搜索和網絡欺凌會易如反掌。其次,會助長不良的風氣。在社交媒體上,很多人為了吸引別人的眼球,對發佈的內容進行過度修飾,過度偽裝自己。這也助長了人們的攀比心態。最後,佔據了我們大量的時間。我們在社交媒體上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我們為了發佈一張照片,精心準備很久,我們還沉迷於和別人的頻繁互動中。

在社交媒體上展現自己的生活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但也帶來了很多麻煩。我更希望的是我們要適度使用社交媒體,抽出時間擁抱真實的生活,現實中的自己才是最真實最完美的展現。


小呂水處理


社交媒體源於記錄生活、渲瀉情緒、發表看法、及與網友間的互動交流。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以及世界的距離。隨著互聯網的不斷壯大,各種社交APP的產生,滋生出產業經濟鏈,社交軟件逐漸走向工具形式。起初微信中好友僅僅是認識的熟知的人,發表朋友圈也僅僅記錄生活,與朋友互動。現在的微信充斥著各種廣告、商業信息、人們發現它是快速積累人脈的好工具。以達到個個從商,個個賺錢。這些的發展都是必然的,沒有經濟利益的推動,任何一個產業都發展不起來。無論社交媒體是生活或工具,它都是互聯網發展的一個印記。


陌上清風3


這個看自己怎麼去理解了,如果你為了賺錢,那就是工具,如果不是那就是生活。


劉菇娘


看對什麼樣的人 有的人靠這個賺錢 當成謀生手段 那就可以理解為工具 而有的人只是記錄美好時刻 分享有價值的內容 那就可以理解為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