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的皇八子胤禩是怎麼死的?

解密歷史的細節


康熙皇帝的皇八子胤禩死於“嘔病”。

史料記載: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日,胤禩、胤禟及蘇努、吳爾佔等被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嘔病卒於監所。而民間之於他死的猜測,則是他被毒死,在此分析一下他死的前後。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熱河巡視途中,經由密雲縣、花峪溝等地,胤禩原該隨侍在旁,但因當時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三週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親,未赴行在請安,只派了太監去康熙處說明緣由,表示將在湯泉處等候父皇一同回京。這原也沒什麼,但壞就壞在他託太監送給康熙的老鷹打開來竟奄奄一息,令康熙極為憤怒,認為這是八阿哥對自己的詛咒,當即召諸皇子至,再責胤禩, 並說:“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史稱“斃鷹事件”。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二十九日,康熙又停胤禩及屬官俸銀俸米、執事人等銀米。胤禩不久大病一場。康熙表現十分冷漠。之後胤禩病癒,康熙命將其所停之俸銀米仍照前支給,父子之間關係轉好。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三月十二日,九卿等以請立皇太子之名上折請安。康熙帝手書諭旨,予以駁斥。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駕崩 ,經隆科多一人口頭傳達,胤禛繼位,是為雍正帝。雍正尚未正式登基,即命胤禩與胤祥、馬齊、隆科多共四人總理事務,示以優寵。十二月十一日加封為和碩廉親王,並將兄弟的胤字改為允字,胤禩被改為允禩。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十三日授為理藩院尚書,次年二月十七日命辦理工部事務。

雍正即位以後,曾多次說過:“胤禩較諸弟頗有辦事之材,朕甚愛惜之”;“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平心而論,雍正和胤禩都夠格當皇帝。他們都有理想、有抱負、有能力。雍正的能力,有他執政十三年的政績可以為證。胤禩的能力,則可以在雍正那裡得到證明。

總的來說,他的死是儲位之爭後的必然結局。如果他在雍正即位之後甘於平凡,那麼他也是有可能善終的。


唐明國亮


皇八子胤禩,他自幼聰慧,且甚曉世故,從小養成了親切隨和的待人之風。胤禩靈活溫潤,不拘泥於規制與名分,因此廣有善緣,博得了朝中大臣們的普遍好感。胤禩自幼備受康熙喜愛,17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嶽廟,署理內大臣、內務府總管等。是當時爭奪皇位最有力的競爭者。

正因為他的賢明,他的身邊聚集起一大批朝臣,因為按他受康熙的寵愛,繼承皇位是大概率事件。所以當時的他對所有有志於皇位的人來說是最大的障礙,給予了別人太大的壓力。所以他和雍正的關係一直都很差,這為後來雍正繼位後不斷的迫害他埋下了病根。因為雍正繼位後發現朝臣中有大半都是跟隨他的,雍正要想坐穩江山,皇八子胤禩必須的離開朝堂並消失在世人的眼裡。所以才有後來不斷的迫害與打壓,只因為太忌憚他的朝堂實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燁駕崩,雍正上位後,將其改名為允禩。這也開始了他後面悲苦的人生。雍正即位後多次於上諭裡辱罵胤禩,胤禩可謂動輒得咎。胤禩本人也多次受罰。

  • 如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四日,雍正帝奉康熙帝及其四位皇后神牌升附太廟,在端門前設更衣帳房,但因其都是新制,故而油漆味大,雍正為此大怒,命管工部事務的廉親王胤禩及工部侍郎、郎中等跪在太廟前一晝夜。

  • 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十四日,雍正諭責胤禩懷挾私心,撥弄是非。同年十一月初五日,宗人府議,胤禩應革去王爵,撤出佐領。十二月二十一日,命每旗派馬兵若干在胤禩府周圍防守,又於上三旗侍衛內每日派出四員,隨胤禩出入行走,名曰隨行,實為監視。

  •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二十八日,將胤禩之妻革去“福晉”,休回外家,將其挫骨揚灰。二月初七日,囚禁胤禩,將其囚禁於宗人府,圍築高牆,身邊留太監二人。二月十日(胤禩生辰),將其革爵除宗。二月十八日,先時皇三子弘時因事得罪,交與胤禩為子。三月初四日,命胤禩、胤禟改名,胤禩在被數度催促逼迫後被迫改其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五月十七日,雍正召見諸王大臣,以長篇諭旨,歷數胤禩、胤禟、胤禎等罪。六月初一日,雍正將胤禩、胤禟、胤禎之罪狀頒示全國,議胤禩罪狀四十款,議胤禟罪狀二十八款,議胤禎罪狀十四款。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嘔病卒於監所,後人多認為他們是被毒死。

與其說皇八子胤禩是病死的,倒不如所是被迫害死的。任誰每天被罵心裡都會不高興,尤其是罵你的人還掌握著你的生死大權。就這樣每天提心吊膽的活著,不知道那天是個頭,長久之後,心裡鬱結,沒病也會有病。而且你找不到人訴說,心裡的苦悶得不到傾瀉,沒自殺就已經算心裡健康的了。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無悖逆之實,下旨復原名胤禩,恢復宗室,並錄入玉牒。


鍋盔餅子


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廉親王(後廢) 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異母弟,生於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末時,卒於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歲。 母良妃衛氏。少時為胤禔母惠妃撫養。諸臣奏稱其賢,康熙的哥哥裕親王也在皇帝面前誇他“心性好,不務矜誇”。康熙自然喜愛,17歲,即被封為貝勒。後署內務府總管事。因爭儲位被奪貝勒,並受拘禁。胤礽獲釋,胤禩復為貝勒。雍正即位,為穩定其情緒,命總理事務,進封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元年,命辦理工部事務。四年,雍正以其結黨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並削宗籍,改名為"阿其那\

香洲謝霆鋒


胤禩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出生,由於出生時生母良妃出身辛者庫宮女,地位較低,因此少時由胤禔生母惠妃撫養。年幼時書法差勁,康熙帝令書法家何焯為其侍讀。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初度分封皇子,17歲的胤禩受封為多羅貝勒。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廢,胤禩部署奪嫡,頗得朝野支持,人稱“八賢王”。康熙帝深惡胤禩爭儲位,奪其貝勒,並拘禁之。胤禩後復為貝勒。四十八年三月康熙復立太子並對諸皇子封爵,將胤禩排除在外。後胤禩轉而支持皇十四子胤禵克承大統,惟康熙帝遺命皇四子胤禛登基稱帝。

胤禛即位,改元雍正,胤禩為避諱而改名允禩。雍正帝命允禩、允祥、馬齊、隆科多四人總理事務,又封允禩為廉親王,任理藩院尚書,管工部事務,期間多次藉故譴責允禩失職。

雍正四年,被革去黃帶子,發宗人府,築高牆圈禁,議罪狀四十款,並派諸王大臣多次前去敦促其易名,允禩遂自改名曰“阿其那”,其子改名“菩薩保”;其妻被革去福晉。雍正帝稱允禩“兇惡之性,古今罕聞”。同年九月初十,於拘禁中病故。


雜談小部落


康熙,這位文治武功借載史冊的君王,他可以打敗強悍的外敵,可以洞悉臣屬的鬼主意,但是他和所有的封建君王一樣,阻止不了他的那些兒子,那些具有繼承皇位可能的阿哥們的爭鬥。九王奪嫡,這個聽起來就震撼人心的鬥爭,以雍正登基而結束。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場奪嫡大戰的最大失敗者,皇八子,胤禩,也叫允禩。他在雍正登基後,命運如何呢?


一、少年得志,賢名遍朝野的八賢王。

愛新覺羅·胤禩,康熙皇帝自然位序上的第十六個兒子,之所以後世稱皇八子是因為胤禩出生時排他前面的兄弟都歿了,所以他成為大清朝的八阿哥。胤禩的生母衛氏,僅僅是宮裡的一名五品宮女,所以他一出生就被報給慧妃撫養。雖然自己的母妃出身卑微,但這絲毫不影響康熙帝對這位八阿哥的喜愛,因為據史料記載這位八阿哥自小聰慧又禮數週全,深得康熙皇帝的喜愛,將廣善庫的管理和東嶽廟的修建都交給了這位八阿哥。甚至,還署理內務府總管。在胤禩十七歲的時候,同他的其它兄長一起受封貝勒,成為貝勒裡最年輕的阿哥。要知道,後來取得奪嫡勝利的雍正受封貝勒時,已經二十歲了。同時,朝野上下對於這位八阿哥都所有稱頌,賢名在身,又獲封貝勒,胤禩可以說是少年得志,好不得意。

二、康熙一廢太子,八賢王出手奪嫡,可結果卻…

康熙四十七年,鑑於太子胤礽的種種荒唐行為,康熙不得不告祭宗廟,將這個自己選定培養的太子廢除。皇長子胤褆一見太子被廢,身為皇長子的他自然覺得皇位非他不可了,所以表現出來的行為以太子已是他的感覺,這一點讓康熙很是反感,並且嚴厲斥責。自知皇位無望的胤褆,將素有賢名的胤禩推薦給康熙,並把相士張明德對胤禩日後有大富貴的斷言告知。在康熙眼裡,此時的胤禩已經有爭皇位的意思,於是為了防範這個八阿哥,康熙開始疏遠胤禩並打壓八爺黨,自此,八爺黨的實力打了很大折扣。可憐的胤禩,雖有爭寵之意,卻出師未捷就早早斷了希望。

三、成者為王,敗者寇,從此鬱悶的廉親王允禩。

康熙六十一年,胤禩的老爸康熙皇帝歸天,本以為是自己統一集團的胤禵繼承皇位,卻看到了受命嗣位的胤禛。他輸了,在看到雍正登基的那一刻他也知道自己的生活將不好過。可是壞日子沒有很快到來,為了穩定民心,雍正封允禩(為了避新皇帝的諱,胤改為允)為“和碩廉親王”,並主管工部,領理藩院尚書,以示皇恩。當然,這些都是暫時的,允禩自己也知道,等到雍正皇帝平定了朝政就是自己倒黴的時候。雍正四年,已經平定朝野的雍正終於可以抽出空來對付他曾經最大的對手了。於是允禩在1726年,被削掉王爵,圈禁。也是在這一年,允禩帶著不甘,死在了圈禁的房裡,終年45歲。

四、後事

抑鬱而終的允禩,並沒能配享宗廟,因為雍正在他在世時就革除了他和他兒子弘旺的宗籍,並改名“阿其那”,滿族語賤籍的意思。可憐的允禩,連死都沒能逃脫兄弟雍正的折磨。可是他有個好侄子,愛新覺羅·弘曆,就是乾隆皇帝。乾隆有感父皇的過於嚴苛,於1778年,恢復了允禩的宗籍併入了宗廟,恢復了他的榮譽。如果允禩在地下有知,或許會少點鬱悶了。


愛鏟屎的貓


被雍正幽禁到死(也有說被毒死於監宅)。

愛新覺羅·胤禩(1681年-1726年),清聖祖康熙帝第八子,生母是良妃衛氏。後來被惠妃撫養,被稱為八賢王。

胤禩自幼就很受康熙帝喜愛,17歲的時候封為貝勒,是當時第一個被封爵位的皇子。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的時候,胤禩在手下的鼓動下躍躍欲試,準備爭一下太子的位置。暗地裡找張明德為自己相面判斷立嗣的成敗,哪知道被康熙帝知曉,而康熙帝是最痛恨這類事情的,因此導致胤禩在康熙帝心裡的形象大為受損。胤禩的個人威望受損和“八爺黨“”的勢力和元氣大傷。

再廢太子後,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帝前往熱河巡視,胤禩原本該隨侍在側,但因當時恰好是胤禩母良妃去世三週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親。派了太監去康熙處說明緣由。這原本沒什麼,問題出在他託太監送給康熙的老鷹打開看時已奄奄一息。康熙認為這是八阿哥對自己的詛咒極為憤怒,再責胤禩, 並說:“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這就是史稱的“斃鷹事件”。八爺黨再造沉重打擊。

雖然說勢力受損殆盡,但在康熙最後十年裡,他從沒有放棄對太子之位的爭奪。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駕崩,眼睜睜的看著雍正上位繼承大統,而自己的同黨胤禵未能上位,胤禩氣急敗壞卻也毫無辦法。雍正上位後,將其改名為允禩。

雍正為穩定人心,先進封他為和碩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四年後雍正帝坐穩根基,一面旁敲側擊的多次曉諭臣下不要重蹈朋黨習氣,名正言順的把跟胤禩親密之人盡行遣散,後找各種藉口削了他的王爵、撤出佐領。後以隨行的名義,命每旗派馬兵若干在胤禩府周圍防守,上三旗侍衛每日派出四員,隨胤禩出入行走,實際上就是監視和圈禁,並給他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

胤禩於雍正四年九月薨,享年45歲(據記載胤禩因嘔病卒於監所,也有人認為他是被毒死)。他的兒子也於同年去世了。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以胤禩無悖逆之實,下旨復原名胤禩,恢復宗室。


嘿你來啦


被雍正幽禁到死


拖著鼠標散步


是造反失敗,坐牢的時候被別人毒死的,因為他的仇家太多了,所以說:是雍正帝下令搞死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