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網一人,終滅司馬——歷史輪迴驚人相似

導讀:桓範,建安末年官拜丞相,正始十年(249年),因高平陵之變被貶,後被控以誣告謀反之罪而送交廷尉,與曹爽等人併為一黨,一同處死,並誅滅三族,也可謂是三國末期最後一顆智囊的損落。

大多數人都不相信因果輪迴,可有時候歷史上發生的事情,總是如此的驚人相似,司馬家逼迫曹丕後人讓位,建立晉朝。只是在夷滅先朝叛逆時,卻忽略一人,後來正是此人帶領大批兵馬重新逼迫司馬德讓出皇位,歷史原來是何其的相似。

漏網一人,終滅司馬——歷史輪迴驚人相似

司馬懿心計,心機滴水不漏,其趁曹爽拜謁明帝陵墓時,驟然在京城發動了政變,史稱高平陵之變,司馬懿迅速控制京城局勢,直逼郭太后,逼其下旨:曹爽等人謀反,拉開了高平陵之變序幕。司馬父子策劃此事也已許久,故後續的一切動作進行得非常順利。京城軍馬,親貴迅速被控制或倒戈,而曹爽身邊的智囊-桓範見司馬父子如此緊逼,便迅速帶自己的兒子迅速逃到洛陽城,向曹爽等人報信,而此時的曹爽還一頭霧水。

漏網一人,終滅司馬——歷史輪迴驚人相似

桓範見到曹爽老淚縱橫道:“今詣許昌,不過中宿,許昌別庫,足相被假;所憂當在穀食,而大司農印章在我身!”(直譯:您作為曹氏最後的中流砥柱,如果認慫,曹氏就沒人了)。可惜這位虎父犬子的曹爽卻哭道:“我度太傅意,亦不過欲令我兄弟向己也”言罷便像司馬父子認罪了。

曹爽的請降,司馬懿也很嘆息:可惜他不聽智囊之言,否則此事又如何這般順利,之後司馬父子先將曹爽囚禁,羅列罪狀,呈堂證供之後,便將曹爽夷滅三族。而曹爽幕僚們,何晏丁謐不能倖免,一同夷滅,而對於智囊桓範,司馬懿對此恨之入骨,也將桓範三族夷平了。

漏網一人,終滅司馬——歷史輪迴驚人相似

然而歷史總是如此的不可思議,桓範受刑前,當時府上尚有一位幼子,名曰桓楷,司馬懿派人滅其全族前,桓楷被人送出了洛陽城,最終倖免於難,桓範幼子的成功逃脫,相當僥倖。而更加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桓範幼子這次成功的出逃,使桓範直系後裔在154年後,逐漸崛起,後續晉朝中後期更是如日中天。

漏網一人,終滅司馬——歷史輪迴驚人相似

桓範->桓楷->桓彝(散騎常侍)->桓溫(大司馬:相當如現今五大軍區總司令官)->桓玄(推翻西晉),桓玄出生於369年,他模仿曾經的司馬懿,廢了司馬奕,後來又逼退司馬德。直到公園403年,距他先輩桓範被殺整整過去了154年,桓家終於在這一年,成立了“桓楚王朝”,當年僥倖逃脫的幼子桓楷,歷經四代人的臥薪嚐膽,終在154年後,讓司馬氏血債血還,重演了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