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我國的殲20與美國的F22和F35相比,哪個更具優勢?

用戶364276722569


首先在技術上說一說殲-20型戰鬥機目前仍然存在的不足。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講殲-20型戰鬥機和俄軍目前還沒有投入批產的蘇-57戰鬥機一樣,在部分分系統指標上尚未達到典型第四代戰鬥機的水平,總體上距離美製的F-22A和F-35A等同代戰機尚有差距。

  當然以目前的技術狀態而言,殲-20的完善程度是遠遠好於蘇-57的,但缺點也不可小視,大概有如下幾條。

  1,殲20的發動機不給力

  首先要說的不用提了,大家都知道,航空發動機的問題。不客氣地講,目前用在殲-20型戰鬥機的航空發動機是三國四型第四代戰鬥機中技術指標最差,整體性能最弱的。

  2,殲-20機載武器系統的缺陷

  其次的問題大家也都知道,殲-20型戰鬥機配套的機載武器系統從目前的情況來講,問題也不小,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目前配套的空對空導彈直徑和體積較大,限制了彈艙的導彈攜帶量;二是缺乏配套的“靈巧型”對面攻擊彈藥,限制了戰機執行多元化任務的能力;三是沒有航炮。下面我們一一說明。

  3,導彈體積大數量少

  在空對空武器方面,殲-20型戰鬥機在2018年第十二屆珠海航展上最後一天公眾日面向觀眾們展示的就是它在當前技術狀態下最成熟的一個空戰構型:兩側的側彈艙各攜帶1枚PL-10型第四代近距離空對空格鬥彈(但從10號彈的可用包線來講,已經比R-73E這種第三代格鬥彈裡的佼佼者更大了,更不用說AIM-9M這種屑),機腹主彈艙攜帶4枚PL-15型三代半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對空導彈。





xunist


個人覺得,從綜合作戰性能上來說,顯然F22>殲20>F35,但在某些性能指標上,殲20和F35都有自己優勢,下面我們從各個方面來進行比較一下。

首先當然說隱身性,殲20和F22的隱身性都很強而且很完美,而F35的隱身性個人表示值得懷疑。戰機隱身性體現無非就是2個方面,第一靠吸波塗料,第二是隱身外形。吸波塗料也就是所謂的隱身塗料,F22一直被詬病的地方就是隱身塗料太嬌貴,維護起來很麻煩,平時還要呆在專門建造得恆溫恆溼的“別墅”裡面,因此被各種媒體批評,還被曝光隱身塗料崩裂,但卻很少有人去承認這種吸波塗料的吸波效果是最好的。而殲20和F35都選擇了比較便宜耐操的吸波塗料,價格便宜但效果並沒有F22的好。當然吸波塗料不能100%吸收掉所有照射過來的雷達波,而且吸波塗料只是對某一段波長的吸收效果最好,因此隱身不能全靠吸波塗料,還得有隱身外形。戰機隱身外形就是儘量的讓戰鬥機外形由一個一個不垂直的“面”和“線”組成(垂直的面與面之間雷達波經過兩次折射後會原路折回),像類似三代機圓型機身就是典型的不隱身,雷達波無論從哪個方向照過來,總有弧形面能夠將雷達波反射回去。下面我們看殲20、F22和F35的腹部對比:

殲20、F22的腹部各種面相當的規整,這樣雷達波只要不是垂直90°照射就會被全部折射到其他方向,但F35的腹部凹凸不平,這隱身性絕對大打折扣,因此在個人看來,F22因為隱身塗料更好,因此隱形性排第一,殲20次之,F35最差。

第二超機動性方面,F22採用的常規佈局,但發動機最好,動力充沛,在各種航展場合也充分展示了這款四代機在超機動性方面的優勢;殲20感覺有點像拉長機身的三角翼佈局,這樣佈局有突出的高速性能但機動性不足,因此在戰機前面加了一對可動鴨翼,由於鴨翼與主翼太遠,中間又加了一段弧形邊條翼,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在飛行時拉出多條渦流增加升力,而且在機動時能夠提供一個額外偏轉力矩,在配合上矢量發動機,因此殲20在超機動性方面顯然也不會弱,至於F35雖然採用一臺最先進的F135發動機,不過由於肥電太肥了,機動性方面甚至不如三代機的F15,因此超機動性方面F22第一,殲20次之,F35最弱。

第三超音速巡航能力,很顯然現在只有F22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殲20目前裝備的WS-10B發動機,不具備超音速巡航,只有等到WS-15服役後才能真正擁有超音速巡航的能力,而且以殲20拉長機身的佈局來看,是非常適合超音速巡航飛行的,這一點上甚至個人覺得殲20會比F22略強一點,至於F35還是因為太肥了(中型戰機個頭,重型戰機的體重),最大速度只有可憐1.6馬赫,應該是已經放棄超音速巡航治療了。

第四戰場感知能力,不知道為什麼,這方面我居然力挺F22,F22之所以這麼貴就是什麼最先進就用什麼,其採用具高分辨力的雷達AN/APG-77和光電傳感器系統EOSS,為提高隱蔽性,更是設計有雷達站被動工作模式,在配合上ALQ-94系統可以不啟動主動雷達最大400公里外預警敵機的效果,然後悄悄靠近敵機。而且這款AN/APG-77雷達在主動工作室具有低截獲率能力,使F/A-22在瞄準敵機是,其雷達警報接收機和電子干擾設備卻渾然不知。當然由於F22開發較早,因此這款戰機沒有類似於F35和殲20一樣的光電分佈孔徑系統(EODAS)+光電瞄準系統(EOTS),這兩套系統具有更好的對地攻擊、反隱身戰機和監控自身周圍動態的功能,這也是F22被詬病最慘的敵方,但其實F22的雷達系統應該比殲20和F35都更先進。當然F35還有一項黑科技很了不得,那就是頭盔顯示器,飛行員能夠隨意的看向某個方向,頭盔顯示器就顯示某個方向圖像,甚至飛行員看不到的,頭盔顯示器也會提前做出提示。還有F35採用美國最新的數據鏈系統等等,如果把這些加起來,F35的戰場感知能力和操作方便性顯然是最強的一個,殲20和F22則各有優勢。

第五作戰半徑。F22出名的短腿,作戰半徑僅僅740公里,但這不是F22的錯,而是超音速巡航的錯。其實戰機和導彈是一樣的,當採用亞音速飛行時是最省油的,速度一旦超音速後,速度越快阻力就會成幾何倍數增加,航程就會大打折扣,就像蘇聯那些巨型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航程其實也就和亞音速鷹擊62差不多的射程。最初F22主要是對付蘇/俄,因此戰時將F22部署到歐洲去,短不短腿不存在,但中國有了殲20後,F22需要部署到像日本甚至關島,這個作戰半徑就有點不夠用了,當然如果F22降低巡航速度採用亞音速巡航,其作戰半徑應該能達到1000~1200公里左右,比F35還差點。殲20吸取了F22的教訓,拉長了機身、而且採用翼身融合技術,這樣佈局能夠裝更多的燃油,初步估計殲20的作戰半徑能夠達到1500~1800公里左右,即使以後採用WS-15採用超音速巡航,也能達到1200~1300左右的作戰半徑,和F35差不多。

綜合來說,個人還是偏向F22是目前最強戰機,是戰機中的天花板;而殲20提升的潛力很大,至於F35戰機宣傳得有點言過其實了。


狼煙火燎


第一,殲20。第二,F22。第三,F35。

航電雷達(超態勢感知能力),殲20佔優勢。飛行性能,F22佔優勢。隱身性能,雙方差距不大。中距空空彈的射程,霹靂15相比AIM120佔優勢。

綜合比較,殲20和F22性能接近,殲20佔上風。最弱的是F35。

F22和F35都沒有參加過實際的空戰,所謂的“實戰”都是對地攻擊,而且對手的防空能力都很弱。這樣的實戰經歷意義不大。殲20沒有經歷過任何實戰檢驗。

這三種戰機誰強誰弱,最終還是要通過實戰來檢驗。


海不揚波C


我國的殲二零戰鬥力只是存在數據上的,肯定不能與實戰過的22,35相比。

各有各的優勢吧,簡單的說殲二零載彈量多,航程大。劣勢就是發動機太差,推重比不夠。


Wd曾用名


自從網絡普及以來,網上遍佈中國戰機沒有好發動機的言論,更好像沒有國產發動機,戰機就不能升空作戰一樣,影響戰機機動性的幾大要素主要是推重比、氣動外形,早期發動機研發由於缺乏技術經驗,進展緩慢,但是這個詬病如今基本已經得到解決,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是:發動機技術不成熟,敢投入部隊使用?

殲20的定位與F-22類似,是先進空優戰機,殲20的氣動外形等方面的後發優勢其實是比較明顯的,不能因為老是看到以前,就一葉障目不見泰山,F-22從試飛到停產也僅僅生產了187架,現代空戰,打得都是體系,單打獨鬥僅僅是憑藉紙面數據很難分出勝負,航電設備、數據鏈共享、與其他軍兵種之間的協同都尤為重要,這兩款戰機的空戰水平大致相當。

F-35的定位是聯合攻擊機,顯然並不是完全強調空戰的,如今累計產量已經突破500,當然造價也是一年比一年水漲船高,但是面對周邊逐漸多起來的F-35,這的確是個不小的威脅。

另外,要在這裡抨擊一個所謂的“實戰論”,很多人都說F-22投入過實戰,從未參加過任何戰爭的解放軍沒得比,要知道,那次F-22僅僅是參與了幾次打擊敘利亞境內沒有任何防空手段的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而實際上國內各大軍工廠在對武器裝備進行出廠測試前的折騰強度,是遠遠高於此類“實戰”的。


浪尖的飛魚


F-35只是湊數的,不過有空軍版,海軍版,陸軍版。

希望殲-31,也可三軍通用


檢檢子


自然是自家孩子好唄!

三者對比,各自勝場,估計會有許多人去做數據對比,但是有許多問題沒辦法拿數據去比。

比如雷達性能,雷達性能大多數是外界猜測,依據官方渠道洩露出來的一鱗半爪進行猜測,且關鍵性能若只看官宣,往往會被帶入歧途。

還有隱身性能,隱身性能涉及到精細的尺寸和隱身塗層,外界評論往往也有自己的固有立場,現今比較權威的數據,是由 Michael J Pelosi 博士與 Carlo Kopp 博士提供的數據模型對比,其結果比較客觀和公正。具體結果網上容易查到,殲20和F22的隱身能力可謂是各有所長,而F35的隱身能力一直備受詬病,而且它的擅長領域也不在於此。

三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對戰場的設定。F22的戰場在歐洲,在核大戰的歐洲戰場上,有相對完善的友軍設施和更復雜的地面情況。殲20的戰場顯然不是中國傳統的本土防禦戰場,大航程和多頻段的隱身能力,是中國周邊複雜情況的應對方案。F35則屬於戰術飛機,不論是海軍的航母任務,還是海軍陸戰隊的支援任務,其性能勉強夠用,誰讓他那麼貪。

對於中國來說,殲20更好。


筆不意馳


從感情上來說,我們當然希望殲20能夠勝過美國的兩款隱身戰機。但是這個問題之所以沒有人回答,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幾乎沒有幾個人真正瞭解這三款戰機的真實性能(除非相關的軍事專家),沒有比較,就沒走鑑別,說也是無的放矢。第二是我們常說的真理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只有在空戰中鬥上幾個回合,才能見真章。否則,即使相關專家也只能是紙上談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