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一些地方傳統的掃墓暫停了,疫情過後會不會徹底改變一些傳統文化?你怎麼看?

泰山微創意


你指的是串門拜年嗎?聚餐嗎?其實很多習慣會隨著疫情發生一些變化,就像西方的擁抱貼面都改成了,禮儀重要,生命更重要。

今年掃墓之所以停了,一是怕人員聚集,造成傳染;二是因為發生了好幾起火災。專家說疫苗的研製需要12-18個月的時間,疫情,必將對生活產生影響 。

比如端午節的聚集性活動,龍舟,走親戚,等等;比如重陽的登高,都要看具體的情況而定了。


悠悠媽的快樂生活


去年在上海鬧市區一個老小區,大半夜有人弄了個汽油桶在小區燒東西。濃煙滾滾,黑煙巨大!報了警才知道是人家家裡有人離世急急忙忙燒東西……節哀之餘……就不明白了上海那麼多白事服務和指定場所,難道一定要在樓間距那麼窄的小區燒那麼大火!!警察來了才勉強滅火,主要還是燒的差不多了。這樣都阻止不了傳統習俗…那疫情應該也不會……


黑眼豆丁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一些傳統正在發生改變。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3月17日報道,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升級,美國衛生機構建議,死者的葬禮應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報道稱,這將徹底改變人們與親人道別的方式。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在與美國殯葬協會、全美的殯儀館舉行的網絡研討會上表示,葬禮現場出席者應僅限於少數送葬者,其他人則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參與。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稱,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參加新冠肺炎病亡者的葬禮可能存在被感染的風險,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堅持 “社會隔離”措施。日前,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議將聚會的人數限制為少於50人,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則建議聚會的人數不應超過10人。

早在該指令發佈之前,美國的一些殯儀館已經開始提供線上直播葬禮服務。

紐約錫拉丘茲的一位殯儀館負責人告訴當地新聞媒體,在紐約州的旅行禁令發佈後,一名牧師曾通過網絡攝像頭提供葬禮服務。

美國不是第一個改變葬禮舉辦形式的國家。

據《衛報》報道,英國的喪葬從業人員正考慮向政府建議,為新冠肺炎死者家屬提供在社交媒體臉書(Facebook)上的線上葬禮服務。他們相信,疫情期間的“社會隔離”措施會讓更多人選擇以線上直播的形式參與葬禮。

預計英國政府將在本週內出臺相關法規政策,以協助殯儀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造成的大量死亡病例。

病理學家對此高度關注,因英國當前的法律允許對新冠肺炎病亡者進行防腐處理,業界則呼籲葬禮工作人員做好全身防護措施來處理死者遺體。

在愛爾蘭,政府下令禁止哀悼者親吻已故親人的遺體,愛爾蘭殯儀館協會則建議推遲所有殯葬服務。

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意大利採取了最嚴格的措施,即禁止一切殯葬服務,僅允許簡單的祝福,以防止公共集會。

目前,意大利死亡人數已升至兩千多人,北部小城鎮數量驟增的遺體讓一些火葬場每天24小時營業,太平間被用來存放棺材。

不論信仰,文化或是歷史傳統如何不同,葬禮都是集體紀念和追悼的關鍵時刻。那麼,人們該如何從情感上接受這些根本性的改變呢?

“作為人類,我們需要親密關係,尤其是在極度悲傷的時刻。然而實際上,葬禮形式改變帶來的距離感對於向前邁進的人們來說是正常的。世界在改變,社會在發展,我們需要意識到,在類似新冠肺炎的疫情襲擊全球時,我們不得不慢慢適應這種新的思維方式和存在方式。”英國喪葬業人員麗阿娜·尚(Lianna Champ)接受BBC採訪時建議,無法參加親人葬禮的人們可與在世的親朋好友保持緊密的聯繫,真誠地交流和分享情感,並互相幫助。


康橋綜述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後,我們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會發生多方面的變化,包括國家層面,政府層面、機構辦事方面、企業營銷方面、甚至就像你所說的一些傳統的東西,統統都會發生或大或小、程度不同的改變。

你就像到墓地裡去掃墓,當然是必要的,他是後代或者是親人對逝者一種寄託哀思的表達方法。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出現了“網絡掃墓”這種新鮮事,我覺得從本質上講,與到現場掃墓沒有太大的區別,同樣可以寄託人們的情感。

還有比如傳統節日春節等一些節日,相互之間拜年,尤其是晚輩給長輩磕頭,長輩給晚輩發錢壓歲錢,這些東西也會發生變化。現在手機拜年就很方便,晚輩和長輩之間可以通過手機視頻聊天的方式溝通問好。

我個人的體會是,只要不是非要到現場才能解決的問題,那麼我們完全可以採用現代科技給我們帶來的方便去辦事,同樣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當然,一些東西是無法通過網絡代替的,比如等我們的老人生病的時候,需要人伺候的時候,我們只有到病從前才能體現出我們的孝心。



中原文化人


僅基於個人觀點來看。疫情的爆發,對於國內傳統文化的影響是有一定程度的時間性和獨特性的。[機智]

目前的階段看來,國內疫情得到了不小程度上的控制,而國外卻突然爆發。雖然每日的新聞聯播也在準時的公佈疫情情況。但是在播報的向好面中,總是有些個別的"小調皮"。就拿昨日河南漯河那一例來看,為什麼會本土新增呢?去平頂山掃墓去了。。。其實也挺讓人生氣的。但是就是從這些極個別的調皮人中,看出來,中華5000年的傳統文化的流傳是中華人民骨子裡的東西。割捨不掉的。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對於清明這類傳統節日以及其傳統活動,雖然近期內並不會進行開展,但是並不意味傳統文化就會收到很大的衝擊,因為,以其他形式出現,來展現我們的傳統文化,也是一種繼承和傳播。

所以,我個人認為疫情對其影響是暫時性,且從某個角度出發來看,對傳統文化還會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大笑]



素鹽包子


清明掃墓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項目,既可以祭奠祖先,又可以傳承美德,為此我國還專門設立了清明假期,鼓勵人們掃墓祭拜。

今年是一個特殊時期,因為年初的冠狀病毒造成的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各地不能夠有大規模的人群集聚的活動,相關的政府部門也推出了各種各樣的限制措施,用來保障疫情不被擴散,這樣集中在清明的掃墓形式出現了一些變化。

1、採取網上抽號,限制進入墓地的人數,保證祭拜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至於相互傳染。

2、墓地管理機構代替掃墓,可以在墓地網站選擇其商品,包括:花束、菸酒、食品,並有專門人員前往指定墓地祭拜。

3、建議採用私家車前往,不提供公共交通工具,避免車上擁擠,限制交通流量,減少擁堵。

4、墓地管理機構設立網上虛擬墓地,並提供虛擬祭品,可以在網上祭拜,節能環保又能達到祭奠目的。

相信疫情過後大都還會回到傳統祭奠方式,一些管控措施會保留下來,一些節能環保的方式也會繼續下去,隨著時代的進步,相信會有更多的形式出現,豐富我們的清明活動。


吾掛雲帆濟滄海


大家好!我是生活中博覽群書的墨女子,喜歡讀書、研究歷史文化,歡迎一起學習交流心得。

清明節將近,目前,疫情在我國還沒有結束,為了有效防範疫情的蔓延,全國各地很多地方都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應對,各地區根據當地風俗習慣安排清明節期間祭掃活動,也有一些地方的傳統掃墓暫停了。那麼對傳統的清明祭掃文化會出現徹底的變化嗎?我認為清明節祭掃活動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清明祭掃文化影響不大。

影響不大的原因:

一、清明節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節日,掃墓是為了紀念先人、先祖的活動。此節日距今已經有2500多年曆史,緬懷自己已逝的親人,感謝先人賦予我們寶貴生命的一個節日。所以說清明節對我們中華民族意義非常大。

二、每年我們在清明節組織一次掃墓活動,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風俗習慣,我們對自己已逝親人敬仰、敬祖,也是一個種族的繁衍。我們為什麼會組織群體性祭祖,就是要告訴子孫後代不能忘本,也是一個種族的延續,意義非凡。

三、清明節蘊藏著深厚的中華民族人文精神,如果我們沒有了最基本的認祖歸宗的精神,我們還有什麼精神寄託?如果一個人沒有了信仰,他是一葉無根的浮萍,是沒有意義的。所以為什麼很多海外華僑都抽時間回祖國祭拜先祖,這就是家族尋根的意義。

綜上所述,疫情會對傳統清明節掃墓有影響,但是疫情對中華清明節的傳統文化影響不大,只是今年受到了一些影響。清明節傳統文化對整個民族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清明節緬懷先祖,激發後代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代人一代接一代延續下去。


墨女子


不會。

傳統文化在我們的祖國已經根深葉茂了。雖然受疫情的影響,很多地方傳統的掃墓按下了暫停鍵,但是隻是傳統形式發生了改變,變成了互聯網遠程預定代掃人替代而已。所以,在我看來,疫情過後是不會徹底改變傳統文化的。

現在,很流行傳統文化與流行文化的融合與碰撞,比如很多節目:《經典永留傳》,《國家寶藏》《見自如面》《中國古詩詞大會》等,都是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所以,疫情期間,雖暫停了原來的傳統掃墓,但是卻相那些節目一樣利用了互聯網的優勢進行線上掃墓,傳統文化還是沒有發生改變,而是在繼承與發展。

因此,我認為疫情過後不會徹底改變傳統文化的。這是我的看法,你們認為呢?[思考]


qqsmilegirl


疫情是暫時的 傳統是老祖宗留下來 好的傳統是不容改變的 一旦改變就沒有民族文化韻味了


ysg199161


這次的疫情雖然很嚴重,但是我覺得,像我國一些傳統,他是不會丟失,等待疫情過去之時,照常舉行,就比如清明,他不單單的說是為了,上墳,燒紙。他是失去家人,人們心靈的寄託,如果沒有清明,我想人們,到時候心靈會很空虛的。清明,他不僅是離去,人們給我們的念想。還是對於存在,人們的親情的不斷,聯繫,交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