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銅鏡,怎麼用?如何放?有什麼意蘊?

古裝劇中出現頻率非常高的銅鏡早在商朝時期就已經出現在中國,但在當時是作為一種祭祀用的禮器而出現,普通的平民沒有接觸、使用的機會,所以實用性並不大;到了春秋以後,銅鏡實用性大大增強,但使用人群仍舊被限制在王公貴族等上層社會;

直到西漢末年,銅鏡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現代人印象中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的鏡子。

目前關於銅鏡的諸多研究中,人們往往將視線集中於鏡子背面的紋飾上,通過紋飾分析出當代的某些特點,對於銅鏡本身的使用方法論述較少。從現有的部分考古資料來看,在古代,銅鏡的使用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手持,一種是放置於金屬、木質或其他材質的支架上。現存英國大英博物館,傳為東晉時期顧愷之所繪的《女史箴圖》中,就有當時人們使用銅鏡梳妝的情景,其中右側一人手持銅鏡,對鏡照容;左側一人則跽坐於懸掛在鏡架上的銅鏡之前,侍女正為其梳理頭髮。《女史箴圖》上的這一場景,可以說是集中表現了中國古代銅鏡最主要的兩種使用方式。

談談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銅鏡,怎麼用?如何放?有什麼意蘊?

一.手持使用

手持銅鏡也有多種使用方法,圓鏡加長條形手柄大概是銅鏡最早的使用方法之一。1976年青海貴南縣尕馬臺25號墓出土過一面公元前2000年左右齊家文化的七角星紋鏡,鏡鈕已經殘損,鏡的邊緣有兩個小孔。一般都認為這兩個小孔是繫繩穿掛之用,2002年底,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任曉燕女士在上海博物館青銅器研究部舉辦的年終學術報告會上,作了題為《青海地區的青銅文化及青銅器》報告,其中她介紹這面七角星紋銅鏡時指出,這面銅鏡出土時在鏡背的這兩個圓孔間有朽木的痕跡,據他們研究這是銅鏡的木柄遺痕,兩圓孔應該是用作穿繩捆紮木柄的。如此,則齊家文化這面銅鏡在使用時應該是手持木柄以映照面容的,它可以說是目前所知中國古代銅鏡中最早的有柄銅鏡。

1979—1980年河南淮陽平糧臺戰國晚期16號楚墓中出土有一件鑲玉的鎏金銅“鏡架”,該“鏡架”高6.2釐米,寬3釐米,因為作梯形狀,其上端應該還要窄許多,簡報沒有描述其上端凹槽部位的形狀以及尺寸。楊曉能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對該“鏡架”做了比較詳細的描述,也發表了該“鏡架”的側面圖像,從而使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認識它的形狀和作用。楊曉能先生根據它的凹槽形狀,認為它不可能是與其共出的一面直徑達17釐米的四山紋鏡的鏡架,他認為有可能是適用於橋形鈕的小型銅鏡的鏡架。以這件器物的形狀及在墓中與銅鏡共處的現象,我們認為它確實應該是一件與銅鏡使用有關的器物,但將它稱之為“鏡架”似乎不妥,以其尺寸和形狀,我們認為它並不能作為銅鏡的支架來使用,而應該是將銅鏡插入其凹槽中,然後手持以映照容貌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因此將其定名為“鏡柄”應該更為合適。它可以說是目前保存下來最早的一件鏡柄了。

談談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銅鏡,怎麼用?如何放?有什麼意蘊?

在此後千餘年曆史時期的考古資料中,似乎尚未見有類似的鏡柄資料公佈,再見鏡柄的考古資料,已經是銅鏡和鏡柄聯鑄為一體的形式了:1955年陝西東郊高樓村14號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件帶柄的雙鳳紋鏡,這應該是我們現在所知銅鏡中最早出現的柄鏡形式。由於該鏡紋飾與常見的宋鏡中雙鳳紋比較接近,其詳細的出土報告也未見發表,故對其時代的判斷,尚存有異議。但1948年陝西長安縣嘉裡村裴氏小娘子墓出土一件高30釐米彩繪女陶俑,其右手握持有一面帶柄銅鏡,這表明,柄鏡至少在盛唐時期是存在的。

帶柄的銅鏡在宋代及明清時期比較多見,表明在這一時期手持銅鏡梳妝的方式中,握持帶柄銅鏡是一種比較主要的方法。1955年發現的鄭州南關外北宋磚室墓,其四壁皆用磚雕出家居佈置,在其東壁有一磚雕的梳妝檯,臺上倒插有一面帶柄的圓鏡。據此推測,帶柄銅鏡不僅可以從梳妝檯取下後手持使用,也可插於梳妝檯上使用。

根據古代墓葬中畫像石、壁畫或古代繪畫作品中有關使用銅鏡的圖像資料分析,在手持銅鏡的使用方式中,應該是以在鏡鈕中穿系紡織品或植物編制的綬帶,然後手持綬帶映照面容為主要的方法。


談談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銅鏡,怎麼用?如何放?有什麼意蘊?


二.鏡架、鏡臺等置放銅鏡的用具

除了手持之外,將銅鏡置放於金屬、木質或其他材質的鏡架、鏡臺上,應該是銅鏡使用時最常見的方式了。

目前所能確定考古發現中最早和最簡單的支撐銅鏡方式,應該是1992年山東臨淄商王村戰國晚期一號墓中出土的一件彩繪鏡及其支架。該鏡出土時鏡背有一支架,由細竹、空心木塞、八稜體銅件和圓形箍組成,竹尖套在木塞中,木塞又嵌入八稜體銅件內,銅箍則固定在細竹下端。該鏡直徑為36釐米,支架長13釐米,短於銅鏡的半徑,據考古人員推測,使用時用絲綢等將支架繫於鏡鈕上,用支架相撐,鏡面傾斜,正適合鑑容。

這種簡單的銅鏡支撐形式,延續的時間似乎很長,2002年河南泌陽縣發掘了三座北宋墓,在一號墓中出土有一面錢紋鏡,當時銅鏡下壓著一根長19.2釐米,直徑0.5釐米,圓柱形的銅鏡支架,可惜發掘報告中未註明這根支架是用哪種材質製作的。

在宋代的一些考古資料中,這種用一根支柱支撐銅鏡的使用方式,出現有連鑄於鏡背的現象。1990年福州市茶園山南宋許峻墓中出土的香爐形銅鏡,鏡背附有一個獸足形支柱,可以用作銅鏡的支撐。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南宋時期月宮鏡,鏡下有捲雲形鏡託,鏡鈕上連鑄有一根活絡的銅支柱,打開它就可以將銅鏡支撐起來。


談談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銅鏡,怎麼用?如何放?有什麼意蘊?


四川綿陽出土有一件南宋雲紋八卦銘文鏡,鏡下方連鑄有捲雲形鏡託,長方形的鏡鈕位於鏡的右下方,其作用應不是穿系綬帶供手持或懸掛,否則因重心不在中間會導致銅鏡傾斜,它的作用應該是藉助短棍形支柱使之穩定地立於桌面。1984年四川資中縣也出土有一件類似的南宋月宮故事鏡,鏡鈕也位於鏡的下方,其用法應該是一樣的。這兩件銅鏡的形制與上海博物館藏的月宮鏡非常接近,只是上海博物館的這面銅鏡的鏡鈕基本位於鏡的中心,而綿陽和資中出土兩件銅鏡的鏡鈕位於鏡的下方,雖然略有差異,但它們的使用方法應該是一樣的。

立柱式帶弧形托架的鏡架及三腳架式的鏡架集中出現在兩漢魏晉時期,之後就很少出現,代之而起的可能就是框架式的鏡架了。

框架式的鏡架比較集中出現在宋、遼時期的考古資料中,但它的出現肯定還要早一些。朱仁星女士在她的《鏡臺與鏡架》一文中推測,1959年河北省定縣北莊發現的一座東漢初期墓中出土的鎏金鑲嵌綠松石雲紋器架應該是鏡架。

自宋代以後,銅鏡使用時的置放方法不會僅侷限於上述的幾種,但能找到的其他置放方法的相關材料多比較單一,數量也比較少,這也許意味著銅鏡置放方法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勢。1978年在江蘇武進縣村前鄉清理的南宋墓中有一件漆木鏡箱,把箱蓋打開,將支架豎起,可以擱置銅鏡,鏡箱下有兩抽屜,應可放置梳妝用品。這種鏡箱也許流行了一段時間,明萬曆年刻本的《魯班經·匠家鏡》中繪有明代鏡箱的圖案,其形制與此鏡箱非常相似。

談談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銅鏡,怎麼用?如何放?有什麼意蘊?

三.銅鏡的意蘊

人們在面對銅鏡時,總是不自覺的將目光聚焦到其背後所蘊含的含義,而忽略了其作為鏡子本身的最實質性的功用。但確實,鏡子背後的意蘊往往能夠說明該時代的許多問題,它是一種時代的符號。

無論是自商朝起作為祭祀的一種禮器、或是服裝上的一種配飾,裝飾品都是早期銅鏡的功能之一。而這其中的原因,可能與早期銅鏡的清晰度有著很大的關聯。在對齊家文化所出土的一面銅鏡進行比例分析時,發現它的銅錫比例為1:0.096,含錫量極低,很難光潔照人,所以就客觀情況來看,顯然,作為裝飾品是早期銅鏡的最佳用處。

除了裝飾以外,銅鏡也是一種傳達信息和聯繫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物品。比如,春秋早期,銅鏡可用於賞賜。《左傳·莊公二十一年》記載:“鄭伯之享王也,王以後之鑑予之。攏公請器,王予之爵,鄭伯由是始惡於王。”這裡的鑑即銅鏡。鄭伯朝見周王,周王將銅鏡賞賜給鄭伯,周王同時賞給擄公銅爵,鄭伯認為周王賞賜不公,從此開始對周王不滿。現在人們喜歡用的“破鏡重圓”一詞出自唐人孟棨所著《本事詩·情感第一》中記述的南朝故事。考古發現證實,這不僅是感人至深的傳說,而且是當代流行的風俗。

除了上述相對實用性較強外,銅鏡還具有辟邪消災、降妖鎮魔的功能。古人認為鏡既能昭示形容,亦能昭示一切,具有辟邪消災、降妖鎮魔的功能。他們在鏡中寄寓了驅鬼役神、求福遠禍的希望。

談談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銅鏡,怎麼用?如何放?有什麼意蘊?

四.結語

人們在面對銅鏡時,總是不自覺的將目光聚焦到其背後所蘊含的含義,而忽略了其作為鏡子本身的最實質性的功用。但確實,鏡子背後的意蘊往往能夠說明該時代的許多問題,它是一種時代的符號。

[1]王煜:《殷墟婦好墓出土銅鏡寓意試探》,《中原文物》2014年第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