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拒绝“缠足”,只为遇见你;我“逃婚”,只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前言

众所周知,民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是一个处于近现代文化、生活、家国、压迫与被压迫、殖民与被殖民剧烈交汇的时代。

我的奶奶就出生于这个时代,她并没有才华横溢,也没有光彩照人,但却是一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女子。

她的人生经历放到现在都能堪称“奇女子”,但是,放在过去她生活的那个年代,那就是大大的“离经叛道”,违背了作为女子应遵循的“三从四德”。

我拒绝“缠足”,只为遇见你;我“逃婚”,只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对命运的思索

01

奶奶于1923年左右出生于一个富庶的商贩之家,上过几年书塾,虽说没有成为什么“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不过也正是因为读过书,也才有了她后来的“胆大妄为”。

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听奶奶讲述她过去那段“光辉的岁月”,其中有三个故事我是特别的印象深刻,至今仍历历在目。

1)拒绝缠足

缠足,指的就是女性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使其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女子一般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三寸金莲”想必大家是经常听说过,就是用来形容旧时女子经过缠足使其变小的双脚。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是一种摧残肢体正常发育的行为,对女子的身心发育带来严重的痛苦和伤害。

我拒绝“缠足”,只为遇见你;我“逃婚”,只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旧时女子缠足,使其畸形变小

听奶奶说,她那个时代的女子,除了贫苦人家的女子因为要下地干活,需要好的体力不用缠足之外,家里条件好一点的女子都会被要求缠足。所以,奶奶也是被要求缠足的。

但是,她却没有缠足,这是为何?听奶奶说,她之所以那么轻松就躲过了缠足,有两个原因:一是家里孩子众多,家里人又忙着打理生意,就疏忽了她的成长,等想起来的时候奶奶都已经七八岁了;二是她上了几年书塾,知晓缠足是对身体的一种伤害,在家人要求她缠足的时候,奶奶就坚决的拒绝了,家人见她这么排斥缠足也就没有再继续勉强她。

幸好奶奶拒绝了缠足,不然就没有了她后来的“传奇人生”,当然也就更不会有我这个孙女的出生了。

我拒绝“缠足”,只为遇见你;我“逃婚”,只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对命运的思索


2)指腹为婚

这个时代的女子其实也是悲哀的。自己的婚姻由不得自己选择,基本都是父母包办,有些甚至是指腹为婚。

指腹为婚,出 自 《魏书·王宝兴传》:“汝等将来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为亲。”即双方家长,于孩子尚未出身之时,即约定为婚姻。又有怕男女长成后,互不相认,或一方不守信诺,将衣襟裁为两幅,各执一幅为凭证者,称“指腹裁襟”或“指腹割衿”。

指腹为婚是旧时的一种婚姻风俗,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统治者时或禁止,但无实际效用。

想必一听到“指腹为婚”,大家是否和我一样,不自觉地就把它和电视剧或者小说里的什么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浪漫爱情关联起来?以为就是关系很好的两家人都怀孕了,当父亲的就承诺生下的孩子如果是一男一女长大了就结婚;如果是同一性别的就结拜为兄弟或是姐妹。表明两家的关系铁,非同一般。

其实,我们都想错了。听奶奶说,她那个时代的女子,指腹为婚是最不合理的,大多是经过中间的媒人来说媒,两个家庭之间完全都不认识,好多指腹为婚的女子,也都是到成婚拜堂那一刻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丈夫,所以哪怕丈夫是丑八怪、瘸子、傻子、甚至身体有生理隐疾,都只能与其将日子好好过下去。

我拒绝“缠足”,只为遇见你;我“逃婚”,只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指腹为婚的女子算是真正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奶奶的“第一段婚约”刚好就属于指腹为婚。奶奶及笄后,她的婚约也被提上了日程。正属于碧玉年华的奶奶,跟其她女孩子一样,一边憧憬着未来幸福的婚姻生活,一边对这个即将与自己共度一生的丈夫很是好奇。

于是,奶奶在履行婚约前夕,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也正是这个决定改写了她的命运,也改写了她的人生。这个决定就是她偷偷去看了一眼即将成为他丈夫的男子,想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知晓即将成为自己丈夫的男子居然是一个傻子的时候,奶奶惊呆了。当时的她觉得自己作为一名“知书达理”的大女子,怎么能接受自己的丈夫是一名傻子呢?于是,奶奶选择了逃婚。

我拒绝“缠足”,只为遇见你;我“逃婚”,只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面对封建制度,旧时女子如何去抗争?

3)逃婚

那个时代,逃婚可以说是一件“惊世骇俗”的大事,被抓住了是要被浸猪笼的。那个时代的女子很少有读书的,大多软弱无能,哪怕因为父母包办的婚姻不幸福,也都只能忍气吞声得过且过下去。

奶奶正是因为上了几年书塾,对当时的婚姻制度很是深恶痛绝,在知晓指腹为婚的丈夫又是一个傻子后,终于是果断的向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做出了反抗。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奶奶出逃了,逃出了那个生她养她的故乡,一路北上。其实,听奶奶说,她当时都是胡乱走的,并且都是白天藏在山上,天黑了才敢出来赶路。

可能是上天垂怜她这个敢于向封建制度作斗争的女子,正在奶奶面对茫然的逃跑之路时遇到了几个好心的商人,便带着她一起赶路北上了。

赶了几天路奶奶也忘了,她只记得最后来到了一个小镇上,遇到了几个巡逻的民兵,第一眼就看到了“鹤立鸡群”的爷爷。

我拒绝“缠足”,只为遇见你;我“逃婚”,只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对命运的思索

02

我还没有出生时,我的爷爷就去世了,所以我对他的生平不是很清楚,只能从我的父亲和奶奶那里断断续续听说一些,知晓爷爷出身于贫苦家庭,居无定所,更别说读书了,小时候都是在地主家里当童工。

不过,爷爷脑子很聪明,很能吃苦也很勤快,所以村里的一位老木匠就收他为学徒,教他学习做木工,给别人打造家具,也能挣点银元,日子勉强过的下去,可想结婚生子就难了。

听奶奶说,爷爷其实有着一副好看的“皮囊”:身高挺拔长相清秀,颇有一股书生气,根本看不出来是做手艺活的木工,不认识的人第一眼看到他都会以为他是书塾的教书匠。

后来,小镇征收民兵,爷爷正是凭着奶奶口中的这身“皮囊”被选上,成为了一名民兵,日常工作就是在小镇上巡逻,保障百姓的生活秩序,偶尔也会做做木工挣些零钱。

命运就是这么的神奇,原本这辈子都不会有交集的两个人,一个是对旧制度深恶痛绝的“大家闺秀”,一个是聪明勤快富有正义的“贫穷小子”,同时撬动了命运的齿轮,在中国最南方的一个边陲小镇上,就这么神奇的相遇了。

我拒绝“缠足”,只为遇见你;我“逃婚”,只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命运神奇的交集了

03

爷爷和奶奶的相遇虽然没有谱写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不过两人也是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相伴了一生。平平淡淡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如今,奶奶虽然也不在了,不过我还是会时不时的想起这个“敢爱敢恨”的民国“奇女子”,想到她之所以能成功逃婚,离不开这四点:

一是她没有缠足。正是因为奶奶没有缠足,足部得到正常的发育,在选择逃婚后能“健步如飞”,而不是像“三寸金莲”那样走一步都要歇上半天,没有足够的体力支撑她出走逃婚。

二是她读过书。尽管奶奶没有达到真正的“知书达理”,不过起码她有了自己的是非观,懂得了遇到困难时向他人求助,不会因为害怕而退缩,不会因为辛苦而后悔。

三是她的父母没有那么迂腐。

正是由于奶奶出生在商贩之家,家人没有那么死板规矩,去要求奶奶必须当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反而还支持她去书塾读书。

四是有钱好办事。奶奶在逃婚后,其实她的父亲也并没有要抓她回来的想法,不过总归是自己的女儿逃婚了,有错在先,就给男方家庭赔了一笔钱,男方家庭也知晓自己的孩子是个什么情况,所以也就拿钱息事宁人了。(这是后来娘家人找到奶奶时跟奶奶说的)

我拒绝“缠足”,只为遇见你;我“逃婚”,只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不向不公的命运屈服

结语

没想到只有在电视剧中才看到的,旧社会女子“缠足”、“指腹为婚”、“逃婚”以及“大家闺秀”和“穷小子”相遇相爱相伴一生的传奇故事,就发生在我身边,而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居然就是我的爷爷和奶奶。

我不得不感慨,命运的神奇!我要是导演,我都想把它搬上大荧幕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我是 ,您的点赞和关注是激励我创作的原动力,您的收藏和转发能让更多人得到高质量的阅读。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