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氣連枝,我們並肩作戰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同氣連枝,我們並肩作戰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解鎖新的“第一次”

樊麗莎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支援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醫療隊員

3月29日 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 多雲

這天進入病區,我準備給一位疑似患者靜脈採血。隊友幫我檢查了防護服、口罩、護目鏡的嚴密狀況,為了防起霧,護目鏡塗了洗滌靈,可加上一層面屏,視野完全不透亮。顧不上多想,我鼓勵自己一定要一針見血,避免再次穿刺給客人帶來疼痛和不適。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核對腕帶並解釋操作目的,疑似患者似乎有些緊張,嘴裡反覆唸叨:“護士,我沒病,我真的沒病,什麼症狀都沒有。”我邊安慰鼓勵她,一邊將止血帶紮在她左側上臂上。戴著雙層手套觸摸血管,一摸有彈性,內心竊喜。我給客人的皮膚和我的左手無名指各消毒兩遍後,拔除採血針帽,完全靠平日積累的經驗盲扎。扎進去沒看見採血針頭有紅色回血,我有點著急,恨不得想把面屏和護目鏡都摘掉,仔細看個清楚。不能急,我一定行,我對自己說。再次確認扎的位置就是在血管的方向,我將採血針頭稍稍往前又進了一點兒,只隱約看到採血管頭有紅色血液冒了出來,內心十分激動,成功了!等我完成操作,發現隊友們也在隔離窗外為我點贊!我的人生又解鎖了一個第一次,第一次戴著雙層手套、護目鏡、面屏,穿著防護服給別人抽血,成就感暴增!

姐姐,我可以的!

王蕾明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支援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醫療隊員

3月29日 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 多雲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我隨隊來到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支援已經10天了。

3月19日,當晚我所在的新建病區緊急啟用,穿上厚厚的防護服,忙碌的工作就讓我忘記了緊張。

進入隔離區後,我們開始迎接到達的需篩查人員。看到許多小留學生獨自從海外回國,想到自己離家時哭著不讓我走的女兒和兒子,我心裡很不是滋味。一天夜班,一位英國回來的17歲留學生被確診。小姑娘得知自己的情況,絲毫沒有慌張,獨自拖著2個大行李箱準備在我引導下轉到確認患者收治病區接受治療。

看她拖著費勁,我剛準備上去幫她一把,卻被她立刻制止了。

“姐姐,我可以的,我已經確診了,你要少跟我接觸,一定保護好自己,還有更多的人需要你們來救治。”小姑娘這樣懂事,讓我忍不住鼻子一酸,眼淚掉了下來,幸好護目鏡滿是霧氣,她看不到我臉上的表情。路上,我一直鼓勵她,要有信心戰勝病魔。小姑娘非常堅定的說:“放心吧姐姐,我一定聽醫生護士的話,早點治癒回家,給你們減輕工作負擔。”

病毒無情,人有情,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讓我們共同努力,早日戰勝疫情!

學習成長進行時

付玉娟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支援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醫療隊員

3月29日 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 多雲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糟糕,防護服撕不開了!”我心裡暗暗叫道。培訓時一次又一次模擬穿脫過程,即便已是三進三出隔離區,可潛伏的危機還是讓我深深體會到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回想起支援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工作的第一天,我內心非常激動,一天下來還算順利,可就在出隔離區前,防護服卻脫不下來了。連接處怎麼也撕不開,用餘光看看,防護服似乎只剩薄薄一點連著了,“不好,馬上就要暴露了!”內心不由得有些慌張。這時我想起臨行前各位老師的囑咐:遇到事情不要慌,冷靜下來想一想。於是我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往鏡子前走了一大步,對著鏡中仔細查看,一點點小心的撕開防護服的粘性部分,終於拉鍊全部露出來了,懸著的心隨即放下了。

走出隔離區,我忘記了疲憊,趕緊回想一天的工作,總結經驗並與戰友們交流分享,共同探討改進細節。在大家的齊心努力下,目前已經找出2種改進方法,我也在實踐中調整出最適合自己的。雖然我從事護理工作年頭不短,但在小湯山醫院和來自不同的醫院的戰友們並肩作戰,我依然能在工作中收穫寶貴經驗,在學習中不斷學習、不斷成長,超越自我。

大家擰成一股繩

吳雷雲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支援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醫療隊員

3月29日 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 多雲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8天前,3月21日早8點,我開始了在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第一個白班。交接班時得知前一晚醫生接收了許多需要篩查人員,感嘆他們的辛苦。宣武醫院周文波醫生,顧不上喝水,穿梭在病房和醫生工作站之間,快速查驗核酸結果。北京小湯山醫院於薇老師幫助我們快速熟悉病歷。北京友誼醫院青波和北京宣武醫院的劉剛,這兩個男子漢,主動攬下進汙染區的重任。這一刻,來自各大醫院醫務人員為了同一個目標,擰成一股繩,相互協作,高效運轉。

我們被愛包圍著

孫琦 宣武醫院支援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醫療隊員

3月29日 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 多雲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10天前,3月19日早上7點多,我接到了領導的電話。“醫院緊急通知醫療隊今天10點出發,能到嗎?”“能”我立馬坐了起來。

從家到醫院的路程需要將近4小時,男友聽到消息馬上和單位請假想要送我,他的領導聽了也很支持:“放心去送,我先替你!”我真的特別感動。等趕到醫院,我發現醫院和科室已經準備好了各種生活用品,院領導、科室主任、支部書記、護士長全都在忙前忙後,不斷地囑咐我注意防護。

疫情初期,我第一時間就報名支援,看著一批又一批熟悉的老師出發,看著一篇又一篇關於他們的事蹟,我為醫務人員的最美逆行而感動,為他們脫掉防護服後滿臉壓痕而心疼,也更加堅定了參加抗疫工作的決心。3月17日接到科裡通知,選派我去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支援,我就和同樣是醫務工作者男友商量推遲了5月結婚的計劃。再三猶豫之後我還是告訴了父母,但是隱瞞了把我從小帶大的姥姥,希望等我勝利歸來時,她老人家能為我的選擇驕傲。

感動的一夜

張杜娟 宣武醫院支援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醫療隊員

3月29日 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 多雲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6天前,3月23日在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的第二個夜班,上班前2個小時我突然胃脹胃疼,駐地戰友們四處搜尋卻沒有藥,沈苗苗還特意找了暖寶寶要送來。忍痛到了小湯山定點醫院新建病區,3-3病區護士長楊奕得知情況趕緊聯繫護理部,護理部駱主任等老師更是一路陪我到門診看病,讓我在這裡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和關懷。

更讓我感動的是,同組並肩作戰的佑安醫院李長潔、天壇醫院高鵬、宣武醫院付玉娟、王蕾明、毛新玉等五位戰友,擔心我胃痛,看我臉色差,一致強烈阻止我進隔離區,並分擔了我的工作。大家兩次進出隔離區,連續工作5個多小時,期間還不時詢問我的身體情況,讓我去休息。看著他們臉上深深的壓痕,浸滿汗漬的上衣,即便疲憊卻依然堅毅的目光,我除了感動就是感激。

在小湯山我遇到了可敬、可親、可愛的戰友,而看著千里迢迢回國的遊子們,我深深感受到祖國的強大,相信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夠戰勝這場疫情!

“武漢終於堵車了!”

袁曉寧 北醫三院援鄂醫療隊臨時黨總支書記、感染管理科副主任

3月28日 華中科大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 陰

忙忙碌碌充實的一天,跟著一早的班車去查房、協調隊員的特殊需要、陪同隊長去湘雅醫院主管病區會診、做不完的作業、醫生及護理組長會、文獻複習…忙得暈頭轉向,可是一直到現在還在腦海中縈繞著早上不知道誰說的一句話“武漢終於堵車了!”

堵車,多麼讓人討厭的一件事,恐怕常態之下誰也不想堵車吧?“路怒”、事故、遲到…像是一切的不如意都與堵車有關,但是今天說著這話的聲音明明是激動的。

早班的路上,車是多了起來,紅綠燈終於真正發揮了它三色的作用,等紅綠燈時前面停了幾輛車,可能就是那幾輛車呼喚起隊員們對“堵車”的渴望。

是啊!現在的“堵車”意味著山河無恙、國泰民安,我們不想要美麗的長江之畔無人共享,不想讓怒放的櫻花無人欣賞,不能讓窗後倔強通宵亮著的燈光絕望!英雄的武漢,可愛的武漢人民,2020年1月23日10點起的武漢封城,熱鬧的武漢瞬間被按下了暫停鍵,兩個多月的堅守,和著聚全國之力的生命之光完美重啟…

“自4月8日起,武漢市將全面拆除離漢離鄂交通管制…”閱讀著這句話,不僅堅信4月8日真的是個特殊的、值得銘記的日子。讓“堵車”來得更猛烈些吧!

打好北京保衛戰

陳元蕊 援小湯山定點醫院醫療隊隊員、北京同仁醫院急診科護士

3月26日 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 多雲

今天支援小湯山定點醫院已經一週。我們每天都在加班加點,有時回到賓館都凌晨了,大家都沒有怨言,盡心盡力做著自己的工作。

昨天夜班到別的病區支援,吃了兩口飯就到了支援的科室,幫助老師們梳理各項流程、擺放物品、分享經驗。晚上十點接診一批境外返京人員,安排好已經凌晨十二點半了。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兩點接班進隔離區,梳理核對人員信息,早上集中留取咽拭子、靜脈取血。咽拭子標本留取需要和病人近距離的接觸,有一定的風險,我主動承擔了這項任務。有患者比較胖血管不太好找,我進入病房,先跟患者溝通了一下,成功穿刺。臨出門時,患者跟我說:你們辛苦了,一定注意防護!聽到患者暖心的話,心裡很高興。

交完班脫下隔離服,摘下口罩發現鼻樑壓了個水泡。雖然很累,但是很高興,把我的經驗分享給老師們,任務圓滿完成!希望我們每一位"同仁人"同心合力,當仁不讓,好好完成在小湯山的支援任務,打好北京保衛戰!

我們的北京,我們來保護

楊小邈 援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醫療隊隊員 、北京同仁醫院婦產科護士

3月26日 北京小湯山醫院醫院 多雲

到小湯山培訓還未結束,行裝還沒有整理,當晚我們就開始了病區的第一個班。

最快速度準備好病房,就趕快去接旅客了。因為是婦產科出身,我習慣了快速把工作做完,第一次穿著“裝備”,三個小時就開始噁心了,好在最後堅持了下來。

晚上收的旅客有好幾個是多年沒有回國,沒有國內手機號甚至身份證號都不記得的。當我為一位女士採集咽拭子的時候,看到她在哭,說已經十天沒有和家裡人聯繫了,剛剛電話也沒有打通,情緒非常不穩定,拒絕接受檢查,我和她聊了一會,最後她同意了,出去後我繼續和外面主班老師聯繫和她溝通,早上去取血的時候她已經好多了。

我們早晨進病房,接收完一批特殊旅客,稍停片刻,又接收下一批旅客,採集完信息,測完生命體徵再進行篩查,我們病區都收滿了,大家都想著多幹一點,給下一個班的人少留點活。我們都是戰士!

我們的北京,我們來保護。加油!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範敏娟 支援急診科室護士、北京同仁醫院南區特需病房護士長

3月26日 北京支援同仁醫院南區急診科 多雲

在急診科,我接觸最多的就是護士長王小華老師。剛來急診的第一天,我們一起到各個區域參加早交班,她通過交班內容敏銳地發現問題,提出護理重點。特別強調了疫情期間醫護人員注意防護的同時,也要保證在院病人的安全,做好病人及家屬的篩查登記等等。

一圈下來,略感缺氧,雙頰也被N95壓得生疼,可這只是個前奏。急診科曹秋梅主任打電話來:“小華,發熱門診要改造,咱們過去看一下。”主班護士問:“王老師,其他科室的防護物品也是咱們發嗎?”工程的師傅找來,“護士長,留觀室的隔簾和排風扇怎麼裝?”……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電話接連不斷,人員絡繹不絕,各種事情需要處理,不同問題需要解決,除了日常事務,王老師還要完成與護理部、感控處、總務處等各職能部門的對接與協調,做好信息互通,全力做好保障。一天下來,王老師像個陀螺一樣絲毫沒有停歇,雖然已疲憊不堪,但當接到各種呼叫時總能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及時協調解決各種問題。

作為南區急診科的護士長,她是最熟悉診療程序的“百事通”,是最清楚科室物資存量的“管家婆”,更是急診護理團隊的“定心丸”。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護士進入發熱門診前,王小華幫著整理防護服。

王老師的女兒只有4歲,一次,我好奇的問:“你這麼忙,孩子怎麼辦?”王老師說:“都交給她大姨了,這段時間幸好家裡人幫忙。說實話,孩子也有點可憐,每次我回家她都睡了,我已經好多天沒能和她說一句話了。”

說到這裡,她的眼神裡閃過一絲愧疚,“疫情結束了,一定請家裡人好好吃一頓”。聽了這話,我忍不住淚目,4歲的孩子正是依戀媽媽的年紀,這段時間缺失的陪伴哪是一頓美食能夠彌補的呢?

繁重工作的背後,也讓我體會到了同仁這個大家庭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決心。這段時間,院領導多次到南區急診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各種問題,慰問急診工作人員。護理部的李越主任和趙美燕副主任深入急診一線,瞭解到護士的工作強度和人員緊張的現狀後,很快派來了8B和9B病區的十多名護理姐妹們前來增援,解決了南區急診的後顧之憂,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急診和發熱門診一線護理人力資源的充足。現在,支援護士的身影活躍在急診的各個區域。

急診入口預檢分診是疫情期間增設的崗位,來自不同科室的支援護士24小時對所有進入急診的患者和家屬測量體溫、詢問流行病學史,這是抗擊疫情的第一道屏障,也是風險最高的地方之一。夜晚的北京依然寒冷,護士長逐一叮囑護士一定要穿暖和點。長時間堅守在急診入口處,讓人雙手、雙腿凍得發麻,但是這個崗位的護士姐妹們卻始終能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疫情風險。

一個月下來,我見證了這個集體的擔當和勇氣,感動於她們的專業和自信,相信有了這份堅守與奉獻,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願做一束星火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我們在武漢站好最後一班崗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有一份熱,發一份光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護理有緣人,戰地姐妹花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疫情不退,決不收兵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來源: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實習記者 代小佩約稿整理)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