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文|白茅如玉

01

董卿兒子美國籍惹爭議

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中國由於及早地採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正逐漸從疫情中恢復,因而中國成為了全球相對而言較安全的國家,許多外籍華人和留學生紛紛回國躲避疫情。

同時,中國還在派出醫療隊和捐贈大量醫療資源支援意大利、巴基斯坦、伊朗等急需幫助的國家。中國的醫療物資、醫療人員在國際上變成了搶手貨。我們體現出了大國擔當和大國情懷,國際聲譽空前高漲。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在這一狀況下,中國國籍成為了令我們驕傲的資本,而在中國工作掙錢的外籍演員則受到了質疑,董卿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央視的當家花旦,董卿一直以大氣端莊的外形、恬淡的氣質、靈活的應變能力、高雅的談吐和淵博的知識儲備為觀眾喜愛。

聽董卿說話,看董卿主持就是那麼舒服,她的高情商也為人們津津樂道。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董卿的國籍,毫無疑問是中國。她被人詬病的是一個在電視上作為形象擔當宣揚中華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廣受好評的央視主持人,居然在美國生孩子,為孩子選了美國籍。

對此,董卿耐心解釋:是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這並不影響他愛國。

董卿的這個回答顯然無法服眾:你的孩子都成了美國人了,還談什麼愛國?你愛國,愛的是哪個國?

更有不少網友不服氣:中國難道就沒有好的教育了?

許多網友們紛紛質疑董卿是個兩面派。

在吐槽董卿之餘,再來看一下另一個現象:清華大學為留學生“走後門”。

02

清華大學留學生“招生簡章”惹爭議

近日,清華大學發佈了《清華大學2020年國際學生(本科)招生簡章》。在該簡章中說明:

國外的學生想要到清華大學讀書,只需要提交自己的材料,由學校的導師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後學生便可以獲得入學資格,無需進行筆試。而學生需要提交的材料只需要包括高中階段的成績證明,以及自己的漢語水平。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簡章一公佈,國內的家長們忿忿不平,讓他們不平的主要有兩點:

第一,清華,作為國內學術水平最高的高等學府之一,是全國大多數考生辛辛苦苦上了十幾年的學,擠破了頭都想進去的學校。

對國內的考生而言,上清華、北大這一類學校難如登天,能考上的學生也好比“人中龍鳳”,是對智商和能力最有力的證明,無比榮耀。

這些將來能拿到清華、北大等一流學府畢業證的學生們,人生也已經將大多數同齡人甩在了身後,進入了開掛模式,意味著一隻腳已經跨入了精英階層。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國內的學子們挑燈夜戰,熬夜苦學,都未必能上清華,可這些外籍學生卻簡簡單單就能進去了,這也太不公平了!

這還努力什麼?有條件的家庭,直接給孩子辦個外國國籍,然後回來申請名校不就行了嗎?這不就相當於用錢給孩子鋪了條捷徑,還努力什麼呢?

事實上,國內現在不少家庭的家長正是這麼做的。去國外生孩子、拿綠卡的業務蒸蒸日上。

人大附中就有這樣一個“國際部”,招的學生說起來都是外籍人士,但不少是亞裔面孔,甚至本來就是中國人,他們全都憑藉著自己的外籍身份考入了中國名校。

第二,國內的學生如果想去國外名校留學,哪怕選擇的不是名校,只是普通高等學校,都需要經過層層考核。

去美國要考託福,去英國要考雅思,語言成績過關後,還得保證自己績點足夠高,申請學校以後,不少學校會要求筆試和麵試,最終才能確定自己是否入選。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這麼一對比,中國的學生想去國外上學,是層層過關,層層篩選;而外國的學生想來中國留學就相對簡單多了,一路便利,一路綠燈。

儘管清華解釋國際留學生名額和國內招生名額並不發生衝突,不會佔用國內招生資源,但這樣的狀況還是讓家長們感覺委屈,“意難平”。

社會的不公平,客觀存在,又無可奈何。

對外籍留學生的格外優待,不只是清華這一所高校,幾乎存在於所有中國高校。

中國的高校對待國內考生和國際留學生的雙標,是否可以同樣視為“不愛國”呢?

03

愛國是好事,但不要強行拔高,道德綁架

  • 愛國,毫無疑問是每個中國人必須具備的品質,但不宜強行拔高,甚至道德綁架。

較典型的案例有孫楊的“不尊重中國”事件。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孫楊在一次比賽贏得金牌後,想與對手握手,但遭到拒絕。孫楊說: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你不能不尊重中國。

對此,《檢察日報》點評:商業比賽,不能與國家榮譽捆綁。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當孫楊因為抗檢事件被禁賽後,有人總結,孫楊也許游泳很有天分,但他更應該學習姚明的“會說話”。

姚明在NBA打球的時候,巴克利曾看不起他,在美國TNT電視臺的直播裡,巴克利公開說:我早說過姚明不行,如果他能在這場比賽中拿到19分,肯尼,我就親你的屁股,表達對你的仰慕之情。

後來在看到姚明本場比賽表現並無起色之後,巴克利更新了自己的賭注:如果姚明在職業生涯的一場比賽中拿到19分,我就親肯尼-史密斯的屁股。

巴克利無疑是在“羞辱”姚明,當記者把他的話轉述給姚明時,如果按照孫楊的邏輯,他會說:你可以看不起我,但你不能看不起中國。

姚明是怎麼回答的呢?姚明說:那我就天天都拿18分吧。

姚明輕鬆化解尷尬,並沒有將自己與國家強行捆綁到一起,顯得機智、幽默又體面。

後來他苦練球技,終於在NBA的第八場職業比賽中拿到了20分,那場比賽姚明出場24分鐘,9投9中,還拿到6個籃板,幫助火箭力克湖人。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姚明的表現狠狠打臉巴克利,肯尼當然不會放過他,但肯尼不願讓巴克利親他,於是在電視直播現場牽來了一頭毛驢,脖子上掛著肯尼的名字,巴克利無可奈何地親了毛驢的屁股。

對手拒絕和孫楊握手,只是對孫楊個人的不認同,孫楊將自己和國家捆綁到一起,是為了讓14億中國人站在他的身後做他的靠山,他贏得金牌,是為國增光,當感到光榮。但與國家捆綁到一起後,言行失當的時候,他可曾想過他可是將自己和國家綁在一起的。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姚明沒有將自己和國家捆在一起,是因為他知道人的言行總有得有失,有時難免會犯錯,如果將自己和國家強行捆綁,雖然可以為國增光,但當犯了錯誤的時候,也是為國家抹黑。而往往增光萬千,不如抹黑一條。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清華大學招“留學生”比國內招生要求偏低,是因為清華、北大等中國名校在全球名校排行榜上排名並不算靠前,在世界四大權威大學排行榜上都排不上前十,就全球而言,其在優秀學生資源的招生上沒有太多優勢,但我們每一次排名都在努力進步。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招收國際留學生,不僅是留學生來學習的機會,也是豐富學校生源多樣性,加強國際交流,獲取更多國際資源,提升國際地位的途徑,還能為清華吸引來更多的國際頂尖學者。招到有資源的國際留學生,對學校的建設和提升也將大有裨益。

  • 董卿為何會成為眾矢之的?

董卿為兒子選擇了美國籍,確實不能一概而論就代表她不愛國了。出於母性,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成長環境,是有條件的家庭都會做的。

古有孟母三遷,培育出了聖人“孟子”。如今在“地球村”,“全球共同體”的趨勢下,董卿的選擇也可以視為是一種“孟母三遷”。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雖然心裡有不平,但我們仍不可否認,當前的客觀現實是美國國籍在國際社會上擁有更好的通行效果,更有利於孩子享受國際化的教育資源;並且在科技發展上,西方國家也確實在某些領域佔有絕對的科研優勢,有助於孩子在學術上的精進。

再不濟,擁有外籍,回國唸書,還更便利——這是現在的客觀現實。

董卿之所以會引起爭議主要有兩點原因:

1、她本身的工作讓她成為了中華文化和愛國教育的代言人,在人們心目的形象被拔高了,人們對她言行的要求也就格外嚴苛。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董卿是公眾人物,被很多人愛戴,身上有了光環,她代表了一種非常正面的形象,同時也會導致人們對她嚴要求高標準。

國籍,是目前格外敏感的一個話題。當人們發現董卿的兒子居然不是中國籍的時候,失望之大可想而知,也因而會無法輕易接受她的解釋。

人們忘了光環背後的董卿也是一個血肉之軀,會有七情六慾,會有“人之常情”和“舐犢情深”。作為母親,她會為孩子的人生“計深遠”。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2、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有一種社會心理現象叫:行動者-觀察者效應。

我們把自己行為的動力歸因於情境(外部),而將他人行為的動力歸因於性格(內在)的傾向。

舉個簡單的例子:看到別人走路摔倒了,傾向於認為他摔倒是因為內部原因,因為他笨拙,平衡感差、小腦不發達;自己走路摔倒了,則認為是外部原因,因為路滑、路不平,是環境、情境所致。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放到董卿這件事上也是一樣的:

董卿的兒子是美國籍,就是她不愛國了,甚至認為她叛國;我們的孩子選擇外籍,就是因為國內高考環境競爭太激烈,為了給孩子減負,多了孩子的將來。

董卿為孩子選擇美國籍,是她品質變壞了。我們為孩子選外國籍,是環境所迫,為人父母之心,情有可原。

其實我們與其糾結那些為了孩子的教育而選擇外籍到底算不算不愛國,愛國和愛子發生衝突了該怎麼辦?不如集中精力建設好我們的國家,提高我們的高校學術和科研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讓“中國”成為真正名副其實的金字招牌。

當我們只比別人強一點的時候,我們可能會遭人嫉妒;而只有當我們比別人更具有絕對的優勢,一騎絕塵,只能讓人望其項背的時候,我們才會被人敬仰。

現在,已經有許多西方外籍人士願意到中國生活、工作,他們將中國便捷、發達的生活方式和安全的生活環境傳播到海外,同時也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這就是好的現象。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他們愛中國,為中國出力,難道我們要指責他們是在背叛自己的國家嗎?

真正的愛國,是做好孩子的愛國主義教育,讓孩子對中國有歸屬感,讓孩子在享受到較好的國際教育資源長大成才後,主動選擇回到中國來為祖國建設效力。

04

愛國教育比國籍更重要

  • 諾一高喊自己是中國人

前一段時間上了熱搜的還有演員劉燁的兒子諾一。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劉燁的老婆安娜是法國猶太人,他的兒子諾一出生於法國尼斯。在孩子出生後,劉燁一家人常年生活在中國。更難得的是,在妻子安娜的主導下,劉燁的兩個孩子都接受了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兒子諾一非常喜歡看古典文學著作《西遊記》,他的偶像是孫悟空。

隨著國際疫情爆發,在國際華人回國的熱潮中,劉燁也帶著一家人回來了。在機場,當工作人員指著戴著口罩的安娜和兩個孩子說他們是“三個外國人”的時候,諾一脫口而出,大喊:我是中國人!

由於是混血,諾一和妹妹的外形上有一些外國人的特徵,戴上口罩後,確實很容易被認為是外國人。

諾一的舉動被人發到了網上,贏得了一片好感和稱讚。小小“中國人”諾一被視為愛國典範。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但如果告訴你他是法國國籍呢?會降低你對他的肯定嗎?你會嘲諷他的家長虛偽嗎?

其實我們都知道,相比國籍,一顆對中國有歸屬感和榮譽感的心更重要。

小諾一在心中根深蒂固自己就是中國人,不管他的國籍是什麼,他就是愛國的。

  • 谷愛凌放棄美國國籍

谷愛凌,是一位在美國長大的中美混血兒,擁有美國國籍,她只有15歲,卻在滑雪運動上展露出了驚人的天賦,多次獲得過世界冠軍,而且學習也很優秀。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本來,就滑雪運動而言,美國具有更先進的訓練條件和競賽水平,谷愛凌又是一個天才選手,她留在美國,必然會有好的發展前途,會受重用。

但年輕的谷愛凌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她放棄了美國國籍,選擇加入中國國籍,她要代表中國參加2022年冬奧會。

雖然生活在美國,但媽媽從小就對谷愛凌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她能說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從小就視自己為中國人。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加入中國國籍,實現了谷愛凌多年的夙願,她要為國爭光。

愛國,是魂,不只是形式。在國家快速發展和壯大的時候,我們需要更廣泛的愛國主義。

在國外出生的孩子落地就擁有了外籍身份,這是有條件的父母為他們的成長和教育特意鋪的一條捷徑,這條捷徑是用錢鋪的,更是用父愛和母愛造就。

但他們成年時還有一次自己選擇國籍的機會。相信只要做好了愛國主義教育,讓他們對中國身份有認同感和歸屬感,在他們自己可以選擇的時候,一定會想要回歸中國。

用國際身份為中國建設培養出更多高、精、尖的人才,再回國效力,其實也未嘗不可。

-end-

(本文系白茅如玉原創,今日頭條首發,轉載請聯繫作者,歡迎轉發。文中所有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涉侵權,聯繫即刪。)

白茅如玉,80後二孩寶媽,創業者,願意和你們一起分享身邊的故事,探討生活的奧秘。關注兩性話題、婆媳關係、婚姻生活,喜歡我的文字,可以留言互動,你們的轉發和關注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清華為留學生“開後門”惹爭議,董卿為兒子選美國籍果然不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