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獅子王》到新冠病毒:怎麼教給孩子關於尊重自然的啟蒙


從《獅子王》到新冠病毒:怎麼教給孩子關於尊重自然的啟蒙

作者|悅小桃

猶記得五年前,柴靜發佈的那一個關於霧霾的彙報,一時激盪起了很大的水花,但是熱度很快就隨著朋友圈裡刷屏的結束而降溫了。

容我不專業的概括,人類獲得疾病的終極原因,要麼來自環境汙染,要麼來自盤中食物。

如果說霧霾是來自汙染,來自大氣層無機物對人類的瘋狂報復的話,今年這給我們全球人類以重擊的新型冠狀病毒,無疑就是生物界對我們人類不敬畏自然的強烈反撲,是我們人類為自己的行為釀下的苦果。

隨著宅家陪伴孩子的這短時間,我想到了可以給孩子實時的進行一場科學啟蒙,雖然不那麼專業,但是夠及時,也可以給他們的心靈裡埋下一顆善待自然善待生命的種子。

生活中植物界的生命循環

疫情當前,上幼兒園的娃,從以前放學後的戶外瘋玩。變成了如今每天半小時不出小區大門的閒逛了。

其實這正是引導孩子看看自然環境的好機會,正值三月初陽春初啟,花芽盛放,處處透露著新生的氣息。孩子玩的地方被侷限了,他也更多的關注了身邊植物細微的變化。

從《獅子王》到新冠病毒:怎麼教給孩子關於尊重自然的啟蒙

池邊柳樹發出了嫩芽,枝條隨風婀娜搖曳;垂絲海棠舊年的殘果還三三兩兩的掛在枝頭,已經有鑲著紅邊的綠葉冒出牙尖;玉蘭從毛茸茸的花苞裡蹦出,白色花朵一天就壯觀的盛開滿枝丫;更早一步探春的宮粉梅已經落英繽紛,粉色花瓣飄落滿地星點了。

一次隨孩子一起閒逛,看到這梅花花瓣,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詩唸叨起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4歲的孩子好奇的問我,媽媽這句話什麼意思啊。

且先不解釋作者的隱喻意義,我藉機說了說植物界這自我更新,生態循環的知識。

花開後過陣子就會落,落花作為個體,它們吸引了蜜蜂蝴蝶授粉育果後自己的生命是終止了,但它們落入樹下的土地,化作春泥肥沃土壤,還能保護、滋養果實和新一代的花朵,延續了自己的生命價值。

從《獅子王》到新冠病毒:怎麼教給孩子關於尊重自然的啟蒙

料想孩子聽懂了部分,開心地跑去接花瓣了。我想慢慢長大的孩子追究會逐漸歎服於自然界精妙的循環和平衡。

看《獅子王》感受動物界的生物鏈

作為宅家安撫娃的重要策略之一:看動畫片也必然是茶餘飯後的一部分。

儘量的,我會選擇娛樂結合教育意義在一起的素材給他看。這一天看電影《獅子王》,我想到我自己小時候看這部電影有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段莫過於獅子爸爸解釋食物鏈了,也特地在娃看到這部分時陪他一起討論討論。

從《獅子王》到新冠病毒:怎麼教給孩子關於尊重自然的啟蒙

幼年的辛巴問獅王爸爸為什麼我們要吃羊這些動物,是不是太兇殘了呢,爸爸也告訴他這是“生命的循環”。世上萬物共存,從滿地爬的螞蟻到跳躍的羚羊,尊重每個生命就是和諧。

生態系統要保持平衡,食肉動物,食草動物都合理的存在,反過來他們的糞便也能滋養土地,長出青草和果實。

從《獅子王》到新冠病毒:怎麼教給孩子關於尊重自然的啟蒙

看到這裡,我再加解釋一下,食物鏈像個圈,食肉動物吃食草動物,食草動物吃草,而動物的糞便又是草類需要的肥料。生命能量會相互轉化,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在不同的生命體內。

順便可以藉機引導一下孩子要珍惜食物,吃飯不隨便浪費。每一頓飯,每一份食物都是生物鏈的一部分,都很珍貴。認真的品嚐食物,也是對自然的尊重。

而至於為什麼獅子可以選擇吃小動物,留下糞便就行了,羊啊牛啊卻只能被吃掉呢?孩子這麼一問,又讓我陷入沉思,怎麼解釋呢,這時我又想起來和新冠肺炎有關的一件事。

記得武漢封城後不久看到一篇新聞,說武漢動物園為鵜鶘和鶴焦急尋找食物,因為他們只偏好吃特定的食物,那段時間供應鏈接不上,要快餓死了。

從《獅子王》到新冠病毒:怎麼教給孩子關於尊重自然的啟蒙

所幸的是,某生鮮公司緊急調來百餘斤泥鰍和小鯽魚給它們吃。

我注意到新聞底下的評論,有人說鵜鶘的命是命,那這麼多泥鰍的命難道就不是命了嗎?似乎有道理,再轉念一想,自然的規律無可厚非啊。物競天擇,肉弱強食,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是沒問題的食物鏈。

可是對於自然的規律,人類卻自作主張的過分誇大了自己的權力。

讓孩子從小知道拒絕食用野生動物,給微生物以平靜的生活

相信經過這段時間的電視新聞和各大兒童學習平臺的科普視頻,已經讓孩子得到了多洗手、戴口罩和拒絕野生動物等知識的薰陶。

這麼多年來的畜牧和耕作,聰明的人類已經馴化了可以作為食物的安全方便又好養的動物肉類和可食用的植物作為我們的餐盤裡的食物。

從《獅子王》到新冠病毒:怎麼教給孩子關於尊重自然的啟蒙

完全能夠滿足我們日常的營養和滋味之需。如果還非要去吃所謂的“山珍海味”,包括去破壞環境,那就是違反自然界的規律了。

人類出於好奇心也罷,出於征服自然的野心也罷,但是不能不遵守自然界的規律,違反了這個規律必定會受到懲罰。不論是植物,動物,還是容易被忽略的微生物。

110年前,在中國東北爆發的“鼠疫”,由於食用生病的旱獺而導致的人傳人的細菌感染,似乎已經久遠而被淡忘。

這次爆發的新冠病毒也被科學家進一步認可是來自於野生動物。而且,不是野生動物自己找上門來的,而是人類自己選擇去吞食造成的。

人類期待統治地球(從某種程度來說確實算做到了),但是別忘了病毒是被細菌遺傳學之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喬舒亞-萊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稱為“同人類爭奪地球統治權的唯一競爭者”。

從《獅子王》到新冠病毒:怎麼教給孩子關於尊重自然的啟蒙

病毒看起來百害而無一利,但其實它們也在整個生態系統起著作用。目前被科學家認可的就是病毒通過改變微生物群落的組成來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

特別是海洋中的病毒,它們每天殺死約20%的海洋微生物,平靜在自己生活的環境中生存併發揮作用,也沒有直接對人類造成威脅。

自然是值得尊重和敬畏的。

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在微妙的平衡中共存,無論是傷害動物還是破壞環境都會讓我們自己吞下苦果。敬畏自然也並不是放棄對自然的探索和征服,而是掌握規律,加以研究並改善關係。

從瞭解植物界的生命循環到動物界的食物鏈,再到微生物界平衡共處的知識,這條思路可以教給孩子關於尊重自然的啟蒙,也是提醒我們自己對地球生態平衡的認知。

其實,打敗人類的永遠不會是病毒,而會是人類自己的無知和狂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