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三月】同頻共讀,展現成長(轉)

【花開三月】同頻共讀,展現成長(轉)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多雲


同頻共讀,展現成長


——“花開三月”第三季(執行計劃)


劉桂芝 周廣玲


“花開三月”成長計劃第二週(2020年3月23日至3月29日),慢慢磨合,逐步適應,才能同頻共振。


第一部分 聆聽花開的“花開”

周廣玲


花開”即為成長。本週在與桂芝“共讀”中我也感覺慢慢成長,而且和桂芝一起攜手慢慢走在成長的路上。


本週我和桂芝一起學習了《道德經》第四十六至第五十章。桂芝的習慣是早上六點鐘就開始學習。我一般六點起不來,即使能在六點醒來,也習慣讀《詩經》,所以我頭一天晚上睡覺前把桂芝準備第二天學習的內容提前學習完。因以前讀過,雖已忘記了一些,但讀起來當然相對輕鬆一些。讀《道德經》沒再聽相關解讀,吟誦原文,讀讀書上的譯文,寫幾句自己讀後的最初想法,便和桂芝分享。


因為我和桂芝的“共讀”是從第四十二章開始的,所以我打算從頭再讀讀,這周我又讀了《道德經》第一至六章。主要方法是吟誦。


通過一週的學習,感覺和桂芝一起讀書的確非常好,她的努力和堅持也督促我必須努力和堅持。所以,一週以來,在完成我以前既定的讀書計劃的基礎上,又和桂芝一起讀了五章《道德經》,這是我以前計劃外的收穫。


總結一下這周的讀書心得:


《道德經》第五十章心得:


本章講的是養生之道。養生之道貴在養心,養心莫善於寡慾。少私寡慾,清靜無為即是養生。當然,這裡說的“無為”即不妄為。不論是養生,還是齊家、治國與平天下,能遵循自然之道,保持身心平和,家庭和諧,國民和樂,方可讓“乒無所容其刃”。


《道德經》第四十九章學習心得: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也是無為的一個重要原則。即作為管理者或者處於上位之人,一定要擺脫一些固有的觀念的束縛,對被管理者或處於下位的人,要有一視同仁的寬容的態度。聖人無常心,心以百姓心為心,那麼教師應無“常心”,以學生心為心,父母也應無“常心”,以孩子心為心。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學習心得:


學問知識要不斷增強,修身悟道時雜念要慢慢減少。掌管天下,最好是放之自然而讓萬物各得其所。同理,教育教學,也要尊重學生各自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


《道德經》第四十七章學習心得:


“讀雜書萬卷,不如讀經典一部” ”見一葉落而知秋之將至”,“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因聖人悟了“道”,才能有如此能力。作為普通人,在“行而知之”,“見而明之”,“為而成之”的同時,應認真體悟“其出彌遠,其知彌少。”的內涵,注重內省,莫一味向外擴張。


《道德經》第四十六章學習心得


心得:“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常樂,不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而是“素其位而行”,居於什麼環境,處於什麼位置,就做適合的事情,唯如此才可不貪慾,擁有平和心態,過既屬於自己,又對社會有價值的生活!


剛剛閱讀了桂芝寫的“第三季”非常感動,我知道她這周家中出了狀況,所以也沒想著寫這個“第三季”。而她早我已經寫完“芬芳”的一部分。花兒的芬芳一般在三月,而桂芝的芬芳是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異常芬芳。有幸的是,我能每天都能聆聽到“芬芳”花開的堅定聲音。


第二部分 三月的芬芳的“芬芳”


劉桂芝


芬芳”即成長,在和姐姐一起“共讀”中,我彷彿嗅到了自己成長的芬芳。


每一天對我們來說都是新的,每一週也是不一樣的。本週是我和姐姐一起學習的第二週。這一週我們一起學習了《道德經》第四十六到第五十章,這五章內容,每一章都在說明不同的觀點。


第四十六章讓我們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之前我理解的知足常樂,就是滿足於當下,不要再有野心。本章的最後一句“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其實說得是根據自己的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過於奢求達不到的目標,或者透支一切獲取利益。


第四十七章讓我們知道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體現成長,堅持己見的基本上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即所謂的當局者。聖人因為能夠認清事物的變化規律,所以不出戶也能知天下。


第四十八章 是說求學是在做加法,求道是在做減法,更好的體現老子大道至簡的思想。


第四十九章體現老子心中的愛民觀點:以百姓心為心。我的體悟則是做人,要關照到所有人,以我的崗位來看,就是關照好每一個學生,做到因人施教。也可以延伸到做事,不以個人喜好用情緒為人處世。


第五十章篇幅較長,體現面對生死的態度,世人能夠把自己的人生過得如意的寥寥無幾,老子以為只有十分之一。生命是條單行線,過一秒少一秒,過分的貪愛生命並非是懂得生死之道。生命雖然已經離去,但是人們依然念念不忘,這樣的生命才是永存。


這一週《道德經》學下來,跟上一週相比,有一點點進步的地方,比較淺顯的章節我能在背誦之後做到很好的體悟了。但是第五十章自己卻學的很艱難,當我把自己的感覺告訴姐姐的時候,她說對經典學習,求的不是速度。但讀懂一部經典,勝讀百部雜書。確實是有道理的,經典不是快餐,這是歷史的積澱,體悟的時候也是根據讀者自己的基礎來的,你的格局境界有多高,你讀出的道理就有多高。慢慢來,相信自己一定是一天比一天有進步。


本週我的第二塊內容就是準備一個網絡講座分享材料,主題是青春期教育。我和姐姐做了一個簡單的溝通,她給了我一些建議,我根據自己先前做得準備,又細化了很多內容,主要是案例分享。這個功勞歸功於姐姐,她寥寥數語,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師傅就是師傅,輕輕鬆鬆就能讓一片混沌的我茅塞頓開。


學習,也如姐姐所說,結伴而行,還需自己不盲從,有自己的主見和觀點,結伴才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花開三月】同頻共讀,展現成長(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