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問學法醫就業困難嗎?不困難,只要正確對待(修改版)

孩子,你問這個問題,大概就是一個錯誤,是一個把學書本知識與就業牢牢捆綁在一起的錯誤;是許多悠悠學子把上什麼名牌大學與有什麼名牌就業牢牢捆綁在一起的錯誤;是許多人民意識形態的錯誤;是許多教育過度一條龍化的錯誤。

於是出現全民轟轟烈烈大追教育的瘋狂局面,有再窮不能窮教育的高尚口號,有不能輸在教育起跑線的雄偉誓言。於是各種補課班風起雲湧,於是男女老少齊上陣,於是大人陪讀變成一種新興的專業,於是孩子變成學校、老師、家長三方聯手打造的就業機器。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渴盼孩子上個好大學,學個好專業,找個對口的好工作,找個好對象,然後光宗耀祖,大把的金錢砸到額頭上,然後呢?然後週而復始祖輩的耀眼傳統,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

一旦公司倒閉,好工作丟失,孩子就變成光榮的“流浪者”。為了保險起見,就有大批量的孩子削尖腦袋,不顧一切考公務員。公務員變成社會的香餑餑,金飯碗,一勞永逸的金飯碗。還有的呢?走出大學的校門,直接進入失業的大軍,高門進不去低門不想進,說什麼不對專業胃口,說什麼拉不下大學生身份的臉皮,好像啃老就是偉大的收穫。於是就有人說讀書無用論等吧!

唐朝大教育家韓愈早就說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那說明教育的目的就有三層關係:筆者理解應該簡化作數學公式是——

A ,簡單公式

一傳道+二授業+三解惑=六合格畢業。

這三者之間應該是互動關係,數學表示——

B ,互動公式

一傳道+一解惑+二授業+一解惑+三解惑=8合格畢業

比個例子,按A 簡單公式:

教學生1+1=2,這是傳道第一步。

授業第二步,就是告訴學生你可以到磚瓦廠搬磚去了,如何算搬磚數量的多少呢?一次搬一塊,那搬兩次就是1+1=2,共兩塊,就這麼簡單。

解惑第三步,活幹完,結賬。搬一塊一毛錢,搬了兩塊,計二毛錢。能養家餬口,能就業了。畢業證上寫:

一傳道+二授業+三解惑=六合格畢業,公章

那就是把磚瓦廠當坐一輩子的事情了,他日後,磚瓦廠倒閉了,學生失業,乾瞪眼。

不可能再跑回去問老師:“我們怎麼辦呢?”

解惑應該是在教學的第一步就告訴學生為什麼要學1+1=2,它不但是單純抽象的數字,還是現實生活中個體的累積表示:你搬一塊磚,又搬一塊磚,加起來就是兩塊磚。有什麼用呢?

就是授業第二步的解惑了:你可以到磚瓦廠工作了,搬磚的工作量如何計算呢?搬一塊加一塊,搬兩塊就是1+1=2塊。有什麼用呢?掙錢嘛!一塊一毛錢,那兩塊就是1+1=2毛錢。掙錢有什麼用呢?有了錢可以買糖吃,買水喝,你就不餓肚子,不口渴了,走路有力氣了。週而復始,你就長大了,不但能養活自己,還能養活他人。

解惑第三步呢?把學生放到磚瓦廠了,萬事大吉了嗎?不能的,有的學生不願意去磚瓦廠工作,他對磚過敏,或者磚瓦廠要不了那麼多學生,或者倒閉了呢?你教育就不管不問了?如果教育提前告訴學生了:不怕的,有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到玻璃廠,造紙廠,鐵廠等等的都可以找到工作,不會餓肚子的。要不就自己創業去。畢業證:

一傳道+一解惑+二授業+一解惑+三解惑=8合格畢業,公章

而我們現在的教育切切就把這個互動關係變成了直線式的遞進關係,就是A 簡單公式——

一傳道+二授業+三解惑=六合格畢業,公章

砍掉了前面兩個最重要的解惑,直接變為傳道授業解惑完事,好像踢皮球一樣,直接拿來皮球,手心裡一轉,直接就踢出去了,至於皮球以後的路如何?好像與教育沒有任何關係了。

比如勾股定理,在初中學幾何時都學過,但如何用?我幹工程遇見的工人多了,有的高中畢業了,到實際操作時就是不會用勾股定理,一教,大吃一驚——初中早就背得滾瓜爛熟了。可見教育與現實的脫節是多麼的嚴重。

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我們的教育是本末倒置了,把教育打造成了一個工業,而不是打造成一個農業。打造成工業的目的就是生產產品,於是老師變作了流水線上的操作工,學生變成了流水線上的產品,一旦產品不合市場,就有滯銷庫存甚至被淘汰的風險。打造成農業的目的是培育種子,培育優良種子。種子能到祖國的四面八方,能到各行各業,即使沒有合適的溫度與土壤,也不會被淘汰,在夾縫中都有頑強生存的能力,也能開花結果。有的長成長天大樹,有的長成國家棟梁,不也樂乎?

但現實就是那樣的,不是你我小人物能夠改變的,那如何辦呢?孩子,你要改變思想,解惑的目的就是把A 簡單公式自己變成B 互動公式,甚至是變異超強的互動公式。我想有兩點供你參考:

1,把學習書本知識、社會知識當做自己人生路上的第三條腿+1解惑、第四條腿+1解惑。

知識改變命運,但知識不止是書本知識,還有社會知識。書本知識是理論,社會知識是實踐;只有理論聯繫實踐的、並充分發揮的知識才是好知識;再有創造性的拓展與創新的知識就是了不起的知識了。比如比爾蓋茨的成功就是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的典範。但也有隻用理論知識的,比如部分做老師的;只用實踐知識的,比如文化不高卻會做買賣的。

如果瞭解了這些,你的學習就變得很輕鬆了,不再是為學習而學習,而是為增強體質把學習看成是日日鍛鍊腿的家常便飯,高興而愉悅。四條腿走路就好比是貨車了,是二拖三的大貨車,有什麼艱難困苦、有什麼偏題怪題、有什麼思想裝不下去的呢?一路走來,風和日麗,萬丈豪情輕踩坑坑窪窪。

2,把上大學變成自己人生路上的一次鍍金跳板,是踏入社會的高級跳板。沒有走這個跳板,你會很遺憾;一旦跨過這個跳板,你會很自豪。把上大學學專業就當是自己華美的服裝上面鍍金,鍍什麼金不挑剔,只要是金總比鐵好;更把學什麼專業當成是對自己知識結構的一次補存,知識是越多越好嗎?自己是大貨車,還怕裝不下這點小意思?+1解惑

只要你思想準備清,內外兼修,不但書本知識悟的明,社會知識握的深,就像國家北斗導航總設計師孫家棟,原來是學飛機設計的,後來改行搞導彈,後來改行搞衛星,是樣樣拿的起,做的好,做的精。到如此程度,孩子,你怕什麼呢?不是走遍天下都不怕了嗎?還愁沒有工作?還愁會失業?

到如此境界,孩子,你還會問上面的“趣味”問題嗎?畢業證上寫:

一傳道+一解惑+二授業+一解惑+三解惑+1解惑=9超合格畢業,公章,特准許畢業+

高三學生問學法醫就業困難嗎?不困難,只要正確對待(修改版)

如果到不了此境界,那就先考上大學,進入大學這個門檻,這是最重要的,連大學都考不上,談學法醫就業不是隔山買毛驢嗎?考上大學後,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等待時間的歷練,等待思維的變化,等待專業的變化;笑對人生三萬裡,也不是期待就業的好手段嗎?如果實在不行,只能是努力學好專業知識,有的金剛鑽,不怕攬不下瓷器活,如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