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經紀人就一定是客觀、中立、最優嗎?

文 / 鍾傑Jack

我對經紀人的看法


保險經紀人就一定是客觀、中立、最優嗎?

大家好,我是你的經紀人Jack!

上圖記錄了我與一位思維嚴謹的理工男關於「經紀人制度」展開的對話,我非常喜歡他的「懷疑精神」,這意味著他是一位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朋友。

後來,我在微信上給他講了一些我的看法,但是比較零散,今天系統的梳理一下我的觀點,並談談我對經紀人與經紀人制度的理解。

▌本篇文章預期能加深對保險經紀人的理解。

保險經紀人就一定是客觀、中立、最優嗎?

保險經紀人就一定是客觀、中立、最優嗎?

對於以客戶利益至上為原則的人而言,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就我所知,在我們團隊中,非常多的小夥伴會選擇支持客戶去其平臺投保。

保險經紀人就一定是客觀、中立、最優嗎?

或許有人會問:一個百萬醫療而已,幾百塊錢的生意,假裝客觀、中立很簡單,如果是上萬的大單你還會堅守自己的立場嗎?

面對這種考驗,我想說等我遇到了再說,現在假設也沒有用。

而且現實情況下在明亞真的很難遇到,理由有兩個:

第一、明亞產品庫非常豐富

明亞合作超過60家人身險保險公司,超過40+財產險公司,幾千款產品,足以滿足各類人群的保障需求。

保險經紀人就一定是客觀、中立、最優嗎?

第二、經代渠道的產品更加優秀

當市場越透明,競爭越激烈,產品本身的價值會越發凸顯,其因為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額外成本會逐漸減少,這是市場的規律。

在經代渠道,就是公平競爭的市場,保險經紀人就是打破信息不對稱的那批人,在這個渠道投放的產品,產品核心的價值才最重要。

保險經紀人就一定是客觀、中立、最優嗎?

我們有底氣說,在明亞能搞滿足絕大部分客戶的需求。

但正如與我交流那位小夥伴所擔心的一樣,幾率小,不代表沒有?想想極端的情況,如果真的搞不定呢?你會怎麼辦?

我能感受到他的最大擔憂:保險經紀人制度,並不是那麼完美?

保險經紀人就一定是客觀、中立、最優嗎?

保險經紀人就一定是客觀、中立、最優嗎?

在上面那位小夥伴發給我的鏈接中,有一段內容,我覺得說的非常有道理:

原文

對於動輒標榜“我是經紀人、我們賣多家保險公司的產品,我們更客觀、中立,找我們才對”的“經紀人”來說,實際上只是說出了美好願望,而事實上,卻難以成立。

如果這個結論要成立,需要具備以下前提:

保險公司自有的產品,確實有長短版之分;

所有保險公司提供給經代公司的產品,一定是最優的;

所有保險公司提供給經代公司的產品,佣金是一樣的;

經代公司在設定不同保險產品佣金的自留和給經紀人、代理人部分的佣金,都是同等比例;

經代公司的經紀人和代理人,是幫助客戶採購保險產品——甚至是手頭沒有的,可以跟保險公司訂製,而不是在已有的、保險公司提供的產品中做有限選擇。

只有同時滿足上述五項條件——同時滿足——才能滿足了“客觀中立最優”的“客觀”條件,還得考慮經紀人、代理人的個人專業水平、職業素養等等“主觀”因素。

事實上,能做到嗎?

我的觀點和這位朋友一致:保險經紀人並不能做到客觀、中立、最優。但一定要注意,這裡討論的是產品維度上的「客觀、中立、最優」

而且我認為,不僅經紀人做不到,整個保險市場都做不到,產品因需求而生,但產品總是滯後需求的,這使得產品總是不斷更新迭代,並沒有永遠的產品之王。

保險經紀人就一定是客觀、中立、最優嗎?

經代渠道不過是產品展示和銷售的通道,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去強行保持產品優勢。

所以,讓經紀人找最優產品這種行為,無趣且無用。

事實上,這種產品思維本身是錯誤的。

因為在產品思維模式下,容易把購買保障的人抽象化,剝離了客戶具備的客觀因素,抽象成一群同質又理想的購買者。

但是實際上,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也許客戶群能在「保障預期」上高度統一標準——保障全面,可真實的購買策略取決於三大要素的綜合作用:身體狀況、家庭經濟狀況、個人風險偏好。

這些要素決定每個人客戶都是鮮活的,獨一無二,而不是抽象的模型。

那經紀人為什麼會推薦其他家的醫療保險?那也是綜合考慮客戶的現實因素之後給出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有錢不掙的,故意為之。

其中投保時最嚴苛的門檻——身體狀況,可能導致客戶被市面上99%的產品拒之門外,客戶沒有了選擇的餘地,那這種情況下購買的產品,算不算最優的產品呢?

所以,拋開個人需求找產品,真是本末倒置,經紀人的價值應該是以人為本的定製適宜的方案。

保險經紀人就一定是客觀、中立、最優嗎?

保險經紀人就一定是客觀、中立、最優嗎?

保險經紀人就一定是客觀、中立、最優嗎?

基於經紀人的原則,現在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如果客戶的需求在我們的產品庫裡真的找不到對應的產品,我會怎麼辦?

雖然這種可能性很小,但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我會尊重客戶的需求。

這個回答並不是流於表面的承諾,而是基於我對保險經紀人這個職業的理解。

我所理解的保險經紀人有三重屬性,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有嚴謹的邏輯關係。

保險經紀人就一定是客觀、中立、最優嗎?

◈ 第一層屬性:需求&風險分析師

為客戶配置保障方案的基礎是他的需求,也許客戶並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需求,或者有許多風險盲點,比如擔心生病要花大筆醫藥費,但是卻忽略了疾病導致的勞動能力喪失,給家庭帶來的損失。

同時要梳理客戶的風險,包括資產結構風險投保結構設計風險,還有最重要的——身體健康風險。

專業經紀人必定是專業的需求和風險分析師。

保險經紀人就一定是客觀、中立、最優嗎?

◈ 第二層屬性:保障方案設計師

當客戶認可我們的第一重身份,依靠專業能力,將客戶的需求和風險釐清之後。

我們才成為客戶的保障方案設計師。

此時基於客戶的需求以及風險因素,著手做專屬的保障方案,方案要儘可能合理,必須基於豐富的產品庫和平滑的佣金制度,才能保證經紀人在配置產品時沒有利益傾向。

而這兩者在明亞都能實現。

同時,經紀人還需要有豐富的投保經驗,針對不同的體況,找出可以爭取最佳投保結果的方案。

在這個身份下,如果我們沒有找到合適的產品匹配客戶的需求,我們還可以基於整個保險市場,甚至是全球保險市場尋找產品。

優秀保障方案設計師的格局不該如此小,而且靠專業知識銷售保障方案,也能掙錢,並且是站著把錢掙了。

保險經紀人就一定是客觀、中立、最優嗎?

◈ 第三層屬性:專屬保險管家

當客戶認可了保障方案之後,並且方案中有產品在我們的銷售範圍之內,此時我們才能成為客戶的保險管家。

注意並不是保險銷售。

保險經紀人不是單純保險銷售人員,銷售只包含銷售前的工作,但保險經紀人, 從協助客戶投保,到定期續保提醒,到後期理賠協助,全程都會參與,像一位管家一樣守護客戶。

銷售,只是保險服務的開端。

保險經紀人就一定是客觀、中立、最優嗎?

保險經紀人就一定是客觀、中立、最優嗎?

最後總結

世界上沒有完美製度,也沒有完美的人,更沒有完美的保障,只有基於現實情況,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如果有專業的保險經紀人,用三重角色服務客戶,為客戶量身訂製解決方案,就是所謂的「客觀、中立、最優」。

我是Jack,也是你身邊靠譜的保險經紀人,期待與你相識。


保險經紀人就一定是客觀、中立、最優嗎?

我所在的保險經紀總監團隊2016年成立,目前成員超800人,來自全國各地,多畢業於中大、南大、浙大、北大等一流高校,擁有法學、醫學、心理學等碩士、博士背景,98%本科學歷及以上,業績全國第一。

本人理工科出身,5年程序員工作經驗,高級軟件工程師,白板入行,目前團隊小夥伴20多人,總結出一套有邏輯、有效果的成長體系,幫助新人打下堅實基礎,培養持續成長、長期經營的能力,歡迎諮詢和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