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調查】國內中小企業“生死劫”!是誰切斷了全球貿易?

集微網消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爆發,熬過了國內疫情剛剛開始復工的國內企業又迎來了新一輪的考驗。

隨著疫情轉向歐美、日韓等地,國際貿易與供應鏈受到了極大的衝擊。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表示,在全球化的時代,各國經濟、商品、服務和資金是深度互聯的,受疫情影響,全球前5000家(上市)跨國公司已因疫情將其2020年收益預期下調了9%。

遭受巨大打擊的不僅僅是大型跨國公司,中小企業更是迎來了“生死考驗”,那麼在全球疫情的衝擊下,究竟是貿易和供應鏈的哪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呢?

【芯調查】國內中小企業“生死劫”!是誰切斷了全球貿易?

國內中小企業遭遇“訂單危機”

集微網此前曾報道過,隨著海外確診病例越來越多,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等國紛紛宣佈封城鎖國。

受到這些政府政策的影響,英特爾、TI等芯片企業,以及三星、LG等終端廠商的工廠宣佈暫時停產,或者安排非生產和運營的員工在家辦公,甚至於有些工廠只能維持最基礎的生產,這就導致很多芯片和產品出現缺貨情況。

而隨著芯片的缺貨,終端產品也開始出現缺貨和砍單問題。

國內一家代理商在接受集微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取消的訂單主要集中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以平板電腦為例,中小型的平板電腦終端廠商4月份的新訂單並不多,相比於3月份訂單量下降了約50%,有的企業情況甚至更嚴重。”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呢?集微網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雖然近期不斷有報道指出,在疫情的影響之下,很多學校開始進行網上教育,刺激了平板電腦的銷售,但是這種情況主要集中在中國市場,在國外並不多見。

例如,在澳大利亞市場,即便政府宣佈各種公共場所必須關閉,但是唯一不能夠關閉的就是學校,學生必須去學校上課。而對於允許暫時關閉學校的國家來說,也只有華人會考慮到購買平板電腦進行網上教育。

“所以從整體情況來看,國外市場的平板電腦需求量並沒有太大提升,能保持此前的訂單量就很不容易。”代理商表示。

此前很多觀點認為,國內的中小型企業熬到了復工就會迎來好日子,但是實際情況似乎並不是如此。代理商向集微網記者透露:“對於很多中小型企業而言,供應鏈和生廠商都在國內,由於無法預估國外的需求,同時封鎖逐步趨嚴,都害怕下訂單,也害怕做出產品之後無法出口。”

甚至於有知情人士表示,訂單減少的損失還不是最大的,現在隨時都會出現不可預估的砍單,這對中小企業的威脅才更大。“核心問題就是銷售不出去。”

【芯調查】國內中小企業“生死劫”!是誰切斷了全球貿易?

歐美物流問題切斷全球貿易?

常年從事歐美亞馬遜銷售的渠道商向集微網記者表示:“目前對貿易和供應鏈影響最大的是海外物流,市場需求倒是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而這種影響又與此前國內疫情爆發的情況不同。渠道商透露:“國內疫情爆發主要會導致生產延緩。”

對於渠道商而言,這一問題並不難解決,渠道商往往會準備一定的庫存,國內生產供應不上的時候,渠道商可以消化以前的庫存來緩解問題,熬到國內疫情解決。

“誰知道,國內的疫情解決生產恢復,國外的物流又出現了問題,而這個問題更嚴重。”渠道商強調,“此前的產品庫存已經消化差不多了,新的產品又不能跟進,廠商已經到了無貨可賣的地步。”

但是歐美的情況又不完全相同。渠道商向集微網記者透露,歐洲封鎖嚴格,會優先供給醫療產品,有些國家甚至會禁止銷售某些電子產品和小家電,政府的政策限制了銷售。

而美國雖然城市封鎖不嚴格,但物流水平要比歐洲差。“海關檢查,物流拖延,造成了進貨速度進一步減緩。”渠道商強調,“很多貨物都積壓在了機場,有時候甚至只能虧本發較快的物流。”

可以說,國內的企業生產出來之後銷售不出去,不敢進行生產;國外的銷售渠道拿不到貨,不敢再下訂單甚至於砍單,這已經形成了一個短期內難以從內部解決的死循環。未來,隨著航班進一步減少,進口清關效率降低,境外物流拖延,全球貿易將會陷入停滯,供應鏈甚至可能短期內被切斷。

渠道商強調:“目前能夠順利出口的都是包機的大賣家,中小型企業根本做不到,如果情況持續下去,將會導致行業的洗牌。”

最艱難的時間或將到來

很多企業原本以為熬過了國內的疫情迎來了復工,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然而從目前的情況看來,決定“生死存亡”的時刻才剛剛到來。

“國內疫情爆發的時候雖然供貨存在問題,但是國內的物流和出口都沒有斷。”渠道商向集微網記者表示,“可以說,2月份是跨境貿易利潤最好的時候,銷售正常,物流通暢,放假期間成本也比較低。”

而隨著國外疫情開始爆發,四月份物流問題、砍單問題都開始凸顯,五六月情況將更加嚴重,全球貿易和供應鏈或將迎來最慘淡的境況!

(校對/範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