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最美鄉賢”史德強:擔社會責任 做文明使者

在商水縣化河鄉,提起史德強,知道的人特別多。他不僅因吃苦耐勞、實幹興業,成為化河鄉建築公司領班、萬家樂超市經理而遐邇聞名,更因為熱衷公益解民憂、調解糾紛促和諧,其善行義舉向社會傳遞著文明正能量,被評為優秀人大代表、最美鄉賢,多次受到黨委政府表彰,成為化河鄉眾人敬仰的社會賢達、道德模範。

商水“最美鄉賢”史德強:擔社會責任 做文明使者

敢闖敢幹、富有幹事創業精神。在黨的富民政策感召下,史德強先後創辦了化河鄉建築公司、萬家樂超市等經濟實體,承建了S213西側化河段商貿城、農村危房改造、戶廁改造等民生工程,帶動就業30多人。他積極響應人大主席團號召,主動參與“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在行動”主題活動,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2019年4月,他投資400多萬元,引進速凍食品加工項目,創辦了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萬家樂食品加工廠,吸收貧困戶勞動力20多人,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愛管“閒事”,善於調解矛盾糾紛。史德強知書達理、為人正直,平時的言行舉止充滿正能量,又善於“用百姓法、平百姓事”,成為人們心目中德高望重的“和事佬”,為鄉親們所尊崇和信賴。平時鄉親爭端、鄰里糾紛、婆媳不和之類的小矛盾、小糾紛在鄉村民間時有發生,雖是小事,但影響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管起來費力不討好。所以近年來農村願意管這些“閒事”的人越來越少。這些年,史德強卻成了“想躲都躲不掉”的不拿工資的矛盾糾紛調解員。本村誰家地邊有糾紛,鄰里之間鬧矛盾,誰家孩子不孝順……都樂意請史德強管管,而且只要他出面一管就成,一件件棘手的“閒事”都被他擺平:反目的鄉親摒棄前嫌,鬧彆扭的鄰里握手言和,過不下去的夫妻重歸於好,言語不和的婆媳親密無間、不肖子孫改邪歸正。久而久之,鄰村出了管不下來的事,也都請他出面調解,就連政府機關與農戶發生了利益紛爭,也把調解任務託付給他,他都三番五次地穿梭於當事人家中,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最終放棄無理要求,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農村的這些矛盾糾紛,看似小事,如不及時化解,就會激化升級,釀成大禍。大家看得起我,給我面子……每調成一件事,我就會感到人生又多了一份成就感。”史德強道出了他樂此不疲的動力所在。

心存大愛,主動擔當社會責任。近年來,黨委號召公民大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史德強積極響應,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活動中,他捐錢捐物,哪兒的路壓壞了,他主動自己出資修補,綠化樹旱了他出資澆灌,哪兒有臭水坑,他主動參與整治。在教育扶貧工作中,他積極參與“防輟保學”扶貧公益活動,主動與化河一中對接,承擔了朱豪邁、劉海露、李丹華、宋凱、賈浩南、張少涵6名輟學同學的學習費用,成功勸返完成學業。2018年化河村11組村民史貝禍不單行,因禍返貧。她的丈夫劉建設因大病去逝,兒子劉文明又出重大交通事故,家中欠下幾十萬外債。史德強主動上門送錢、米、面、油,保障了他們的基本生活,得知她的孫女四歲多了還沒有上學,他主動聯繫學校,使其孫女免費上了幼兒園。2018年,鄉黨委、政府號召愛心人士開展社會扶貧,他慷慨解囊向鄉政府捐了2000元,向村為捐了1000元,代表鄉食品公司捐了1000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得知鄉政府口罩告急,而且市場緊缺,他及時通過自己的朋友圈購買了價值3000元的1000只口罩,為戰勝疫情做出了一份貢獻,彰顯了一位新時代文明使者的社會擔當。(化河鄉張長河 許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