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學法的啟示——前言


健康教學法的啟示——前言

十年的健康行業經歷,有成就感,也有無力感,直至今日,依然感慨頗多。

這十年,所見人眾,主動健康者稀少,被動健康者眾多,更有放任身體疾病信號而不顧、頭撞南牆也不回的頑固分子。極少人能明白“做健康的主人”是安度健康一生之關鍵所在。

每每遇到困難時,想放棄時,就說服自己去醫院病房走走、看看。

我去病房,是因為那裡的呻吟與哀嚎,那裡的傷痛與淚水,那裡的蒼白與絕望,那裡的無助與麻木,那裡的現實,讓我更加明確健康教育的重大意義——能使人理性的明白,人之所以被疾病折磨,尤其是慢病患者,多是“自作自受”。

到住院部樓下附近看看,人人都能得一種感受——失去健康是世界上最大的不道德。

那些焦頭爛額的家屬們,那些心力疲憊的家屬們,那些省吃儉用的家屬們,那些倒在草地上、走廊裡、長椅上,全然無顧形象、抓緊時間倒頭就睡的家屬們,肯定沒有病房裡的關照。為了愛人,為了家人,為了堅守一份愛與責任,卻要承受這不知盡頭的拖累、身體和心理的雙重煎熬、經濟和精神的加倍壓力。他們自己並沒有病啊!可是,他們的生活質量還不如病人。

但現實呢?疾病的痛苦並沒有給多少人增長智慧。

這倒是使我得到一個總結:健康之所以難得,都是因為人人“好了傷疤忘了疼”,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之所以難推行,是因為人人“聽騙不聽勸”。人人都希望買到“靈丹妙藥”一勞永逸,而忽視了最關鍵、最根本,又起著重要作用的“生活方式”。

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使高血壓減少55%,腦卒中減少75%,糖尿病減少50%,腫瘤減少三分之一,平均壽命延長10年以上。

但生活方式這劑“良藥”卻依然難以為大眾所接受。

一次偶然的機會,有幸得見南師的珍貴影音《南禪七日》,南老所述:佛門有三,佛教、佛學、佛法,我不是僧侶,不講佛教;哲學無果、爭論無實,不講佛學;實證實求,故只講佛法。

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健康之道不也是如此嗎?

這裡的法,就是實際應用的方法,是大眾所盼,惟求實用,惟求實效。學,就是解釋方法之所以有用、有效的原理,或是原則。教,就是無條件信任,不加懷疑的執行、持續的實踐。

在健康的認知上,同樣存在“教、學、法”三個部分,作為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健康生活方式推廣者,面對大眾,應該循序漸進。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主動拿出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現今複雜、枯燥的健康理論,並加以實證的。

而且,部分所揭示的觀點,可能與某些行業、某些產品和某些人的利益相沖突。但這些觀點和方法,皆以立足於真實,無不顯現於自然,不能兩全其美也是在所難免。

故而以健康領域十餘年之探索與實踐,以文結言,以期利益更多有需要的人。

前言至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