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近那麼遠 我們仍然需要一雙公筷的距離

春風回暖

隨著城市按下播放鍵

街道也逐漸熱鬧

許多餐廳恢復營業

從居家模式轉入復工環境

分餐制度進入視野


這麼近那麼遠 我們仍然需要一雙公筷的距離


疫中思考——分餐革命

冠疫情再度引發“餐桌革命”,分餐制度又成熱詞。因為傳統文化和習俗,大多數中國人喜歡合餐,顯得熱鬧和氣。但是共享美食的同時,細菌和病毒也通過唾液被共享。唾液會通過筷子觸碰到食物,再進入其它人體內,引起人與人之間的疾病傳染。疫情期間,全國發生了多起家庭聚集和外出聚餐病例,人們更加意識到“共餐共食”在“一團和氣” 中打開了病毒傳播的一條通道。此次對擊疫情,更加提醒了人們落實分餐制的重要性。還有一種細菌的感染也是 “公筷、分餐”一直被呼籲的原因之一,其殺傷力同樣不可小覷。


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Hp)是世界上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細菌之一,人是幽門螺桿菌的唯一傳染源,傳播途徑是消化道。感染後有胃脹、噁心、食慾不振等症狀,但還有一部分人始終沒有明顯症狀。它是胃病的重要致病因子,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癌等疾病,都與其息息相關。


除胃部疾病以外,Hp感染還與淋巴瘤、結腸息肉、結腸癌也存在密切關係,與齲齒、牙周炎、皮膚過敏、冠心病也有一定的相關性,可能是部分病人發病的潛在誘發因素。


  • 幽門螺桿菌不懼怕胃酸,如果出現胃部反酸、胃疼、胃脹、消化不良,口氣重等問題,有可能是它導致的;
  • 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一人感染,全家遭殃;
  • 主要經口口傳播、糞口傳播,是典型的“病從口入”型細菌;
  • 分餐制是避免幽門螺桿菌交叉感染的好辦法。


Hp感染通過什麼形式篩查?

侵入式檢查-胃鏡活檢


胃鏡除了充當醫生的眼睛,看到胃部的情況,還可以同時取一些組織做活檢,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檢測。


如幽門螺桿菌呈陽性,還可加做一個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對後續的藥物治療提供幫助。


非侵入式檢查——碳13、碳14尿素呼氣試驗法


碳13和碳14檢查方式很簡單,吹口氣就能完成。具有無痛苦、靈敏度高、檢出率和符合率高的特性,是近年來很受歡迎的一種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方法。請注意檢測前要保持空腹。


感染了Hp要怎麼辦?

Hp是一種細菌,治療以抗感染藥物為主,同時降低胃內酸度來改變胃內環境至不利於Hp生長繁殖。

所以,感染Hp需服用抑制胃酸的藥物(PPI)+兩種抗生素+殺滅Hp的鉍劑,療程一般為7~14天,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服藥之外,分餐習慣也被提倡的,可以減少交叉感染。


唾液傳播的疾病不在少數


液是多種致病原的載體,可傳染多種疾病。大多數的病毒性傳染疾病都可經唾液傳播,包括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胃腸型感冒口病、腎綜合徵出血熱等。細菌性痢疾、結核病等多種細菌感染性疾病也可經唾液傳播。


餐桌上的文明

這麼近那麼遠 我們仍然需要一雙公筷的距離


分餐制並不是新詞了,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過後,就興起了一股“分餐熱”,然而持續不久,這個詞就鮮少再被提及了。


實上,中國古代曾長期實行分餐制,那時實行分餐的目的是強調低位尊卑,而現代分餐理念則是關注健康,預防經口傳播疾病。


消化內科一病區主任醫師常麗麗建議:家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或兒童,需準備專碗專筷,並定期消毒處理,吃飯時使用公筷夾菜,既符合中式餐桌文化,也能從途徑上大大減少幽門螺桿菌和其他病原菌的傳播。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可控的,只要大家注意分餐,常規監測,及時根除治療,就能減少感染機會,降低感染率,並降低胃癌發生率。

“餐桌上的文明”將幽門螺桿菌拒之口外,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