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扶貧”讓青山綠水“流”金“淌”銀

“旅遊+扶貧”讓青山綠水“流”金“淌”銀

安州區楓香村精準脫貧項目“安驛·箱幾”鄉村旅居酒店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蒲滔攝)

“旅游+扶贫”让青山绿水“流”金“淌”银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羌繡

“旅游+扶贫”让青山绿水“流”金“淌”银

市民在藥王谷旅遊(於寧攝)

“旅游+扶贫”让青山绿水“流”金“淌”银

我市迎來今春首個旅遊小高峰(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謝豔攝)

“旅游+扶贫”让青山绿水“流”金“淌”银

江油“詩意”職培幫殘困群眾織出好日子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田明霞攝)

“旅游+扶贫”让青山绿水“流”金“淌”银

跳起歡快的鍋莊

綿陽新聞網訊 “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這是詩仙李白描繪竇圌山美景的千古名句,也是記者遊走綿州鄉村的真切感受。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決勝脫貧攻堅,深度挖掘“多彩綿州”的生態優勢資源,瞄準旅遊扶貧靶心,把發展鄉村旅遊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企業主力、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的鄉村旅遊扶貧新格局,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旅遊扶貧新路子。

“旅遊+扶貧”

家門口盡享旅遊紅利

“公路修到家門口,天然氣管引進屋,自來水嘩嘩流,家家戶戶建起了新房子,村民吃起了‘旅遊飯’,這樣的變化真是做夢也想不到。”3月24日,記者走訪北川藥王谷景區旁邊的林峰村,村民向紫梅說,自從辦起了農家樂,日子是越過越紅火,收入比在外打工要強得多。

眼下,藥王谷景區白花滿樹,辛夷花豔麗芳香,上山賞花踏青的遊客絡繹不絕,村民收拾庭院或煮出可口的農家飯菜招待遊客,或擺出蜂蜜、竹筍、老臘肉等土特產品售賣;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川桂溪鎮林峰村,曾是村民出門都難的“窮山”,如今卻成為遊客爭先打卡的旅遊網紅地,搖身一變成為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掘金場”……

這皆得益於我市做好“旅遊+扶貧”這篇文章,讓青山綠水“淌”出金銀,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

“江油的小鎮特色濃郁,北川、平武的原生態山水風景秀美,安州、遊仙的花果經濟繁榮……我們抓住各地旅遊資源特色,挖掘、整合讓鄉村遊‘紅火’起來的‘天時地利’,讓更多建檔立卡貧困戶分享旅遊發展的紅利。”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說,綿陽的美景星羅棋佈、潛力無窮,許多藏在深閨人未識的風景,現在隨著交通的改善成為了旅遊“新寵”,同時綿陽的青山綠水與人文風情也隨著口碑越傳越廣。

近年來,依託豐富的農業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深厚的鄉土文化內涵以及田園風光、特色農業、古村民居、民俗風情等特色資源,我市大力發展景區依託型、城市近郊型、現代農業型、休閒農莊型、家庭農場型鄉村旅遊項目,先後打造了安州“花城果鄉”、遊仙“富樂花鄉”、涪城“五彩田園”、鹽亭“西部花都”等一大批特色鮮明、地域優勢突出的鄉村旅遊品牌。

據瞭解,我市以“盤活土地資源、激活生產要素、發展多元產業”為抓手,實施“產村一體”新模式,以點、線佈局,突出區域特色、注重區域聯動,打破了固有的“就居住建新村”“就旅遊搞開發”“就農業種莊稼”傳統思維,著力推動文旅農商融合,積極探索旅遊扶貧新路,鄉村旅遊產業得以迅速發展壯大。截至2019年底,全市建成星級農家樂400個,星級鄉村酒店27家。2019全市接待鄉村旅遊遊客4142.01萬人次,營業收入161億元,吸納農民就業7.5萬人,帶動17.56萬農民受益。

融合發展

延伸鄉村旅遊扶貧產業鏈

如何挖掘資源優勢產業發展潛力,實施融合發展,實現“旅遊+扶貧”這盤棋?我市重點從四個方面打好旅遊扶貧牌。

完善基礎設施,助推鄉村旅遊提檔升級。依託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明確貧困村鎮發展定位和方向,著力推動主導性旅遊產品開發,圍繞主導產品開展配套服務項目建設,儘快提升鄉村旅遊接待能力。做好遊客接待中心、旅遊廁所、旅遊標識標牌等服務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推動鄉村旅遊與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有機結合,改善環境景觀面貌,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傳統村落、新村民居,將貧困村鎮建設成為特色景觀旅遊扶貧示範點。截至2019年,全市成功創建旅遊扶貧示範村24個,民宿旅遊達標戶227戶,新建改建旅遊廁所327座。

開發體驗式旅遊產品,立足遊客需求,搭建載體平臺,唱好鄉村旅遊扶貧“一臺戲”。依託農耕資源,北川、平武、安州等地挖掘摘新茶、草鞋編織、石臼舂米、採菱藕、水車灌溉、做豆腐等傳統習俗和農耕體驗,由傳統兩張桌子(餐桌、麻將桌)經濟變參與體驗式旅遊產品。研學旅遊發展迅速,已經成為週末近郊親子游的主要市場。一群群小朋友在父母或學校的帶領組織下,下到田間地頭學習科普知識,通過各種鄉村體驗,既豐富遊客對大自然及農耕文明的認識,又能體驗勞動樂趣,增進親子關係和加強團隊意識。打造了以安州花城果鄉、遊仙富樂花鄉為代表的一批新的消費熱點。

堅持互促互補,加強旅遊與其他行業的深度融合發展,進一步延伸鄉村旅遊扶貧產業鏈。農旅融合催生新業態。江油百年好合愛情谷、涪城原香國際香草園將農業花卉基地與觀光旅遊、體驗旅遊和婚慶產業深度融合,打造了花卉婚慶樂園;以各種芳香、觀賞和經濟花卉種植為基礎,推出花卉種植、銷售、鮮切花,花卉深加工、延伸品。鹽亭縣利用西部水產項目在傳統垂釣基礎上,引入摸魚、掏螃蟹、釣青蛙、抓大蝦、粘知了等休閒娛樂方式,構築以漁獵文化為主題的多元化遊樂遊憩綜合體。多產業整合發展效益倍增。遊仙鶴林綠洲、小梘生態園等項目,在苗木種植同時搭配種植景觀苗木,形成情景化的景觀效果,並融入適合兒童、情侶、親子、運動、遊樂等旅遊項目。文旅融合創意產業發展迅速。邀請農業、旅遊方面專家對現有瓜果採摘觀光的傳統旅遊模式進行創意化設計,形成以果實、果樹、花朵及其吉祥寓意為原型的各種創意性景觀、休閒空間和旅遊商品,推動瓜果產業的進一步優化發展。在平武走馬羌寨、北川石椅羌寨,提煉發掘民俗技藝+情景化體驗設計,打造最具地域特色的傳統勞動作坊,在一個區域進行場景化的再現,包括作坊內部擺設、工具、工藝流程,使遊客既可以觀看傳統的勞作方式,又可以親身參與其中體驗勞作方式。

多措並舉健全鄉村旅遊扶貧機制,實現旅遊景區、村民聯動“一家親”。引導各類業主積極投身於鄉村旅遊開發,鼓勵業主利用深山貧困群眾搬遷後留在山中的舊宅老房、林坡山溝,收購後包裝、升級建設生態度假農莊,並招聘搬遷安置區富餘勞動力回村就業;充分發揮景區聯動扶貧效應,按照“旅遊景區+風情小鎮+特色農莊”的發展模式,與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林業建設相結合,大力發展以三產融合為主的生態觀光園區;對於缺乏旅遊資源的村,重點發展果蔬、禽蛋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為旅遊景區餐飲提供綠色食品,以旅遊服務促扶貧;山區群眾圍繞鄉村旅遊,開發建設家庭賓館,為遊客提供吃、住等消費性服務,促進增收脫貧。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李春梅 圖片除署名外由視覺綿陽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