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寧“站+區+組”模式織密疫情防控網

“老嫂子,這疫情還沒過去呢,先別去打牌啊!”“沒事別聚堆兒聊天,在自家琢磨琢磨做啥好吃的。”……疫情防控以來,肅寧縣師素鎮西南莊村的齊平卷就密切關注著他小組裡的10戶村民,誰要外出,誰剛從外邊回來,都瞞不過他。“我是四區一組的小組長,雖然我只負責這10戶,但我也是全縣‘防控大網’中的一個小格。只要我們每個格都不出問題,這個大網就能控得嚴實。”齊平卷說。


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農村處於基層防控最前沿。很多地區人手不夠,成為村幹部的困擾。但在肅寧,從實行封閉管理的那一刻起,254個村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防控大網”就瞬時拉開。
何以能一夜成軍?如果說肅寧縣是一個大的戰區,那麼254個村就是最前沿的一個個小戰區。肅寧是全市確定的基層社會治理改革示範區,依託2011年建起的“綜治工作站+綜治小區+綜治小組”村級治理架構,村一級劃分出更密集的網格:村黨支部書記兼綜治工作站站長負總責,主管“村網”;每40到60戶是一個綜治小區,由德高望重的綜治小區長負責“區網”;綜治小區下,每10戶設綜治小組,有民調員、保安員,負責10戶村民間的矛盾糾紛協調和治安防範等。在村黨支部的組織下,三級網絡把農民重新組織起來,黨支部書記有了幫手,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整天忙得棘手夾腳。目前,全縣農村共有綜治工作站長254個、小區長1546名、小組長近萬名。有了這一套架構,各村基本實現了“小事不出區,大事不出村”,鄰里守望,互幫互促。
疫情來臨,各村的村“兩委”幹部、小區長、小組長聞“令”而動,最先站出來,形成近萬個快速響應網格,在村一級構建起村區組三級防護體系,奮戰在防控處置一線,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備勤等制度。

尚村鎮柳科村的畢蓬永是村第六綜治小區區長,他所負責的網格里有260位村民。從年三十接到村黨支部書記、村綜治工作站站長王聚成發佈的應急通知後,他隨即協助4位小組長開展入戶排查工作。“疫情突然,大家都害怕,但我們這些小區長、小組長一點兒都沒含糊,鄉親們選我們就是對我們的信任,也就顧不得個人安危了。”回想起這些天奮戰抗疫一線的情景,畢蓬永仍有些激動。
“站+區+組”的基層治理架構分解了村一級擔子,化小了社會管理層次和管理幅度,同時又增強了基層管理的向心力、戰鬥力、親和力。就像這場疫情,雖然防控任務急且重,但緊張有序是肅寧各村村幹部的普遍反映。
師素鎮西南莊村黨支部書記馬建廠,在2003年非典期間就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在他看來,這場因新冠肺炎疫情“封村”,相較於非典期間,防控工作忙而不亂。“這次疫情來得很快,我們這支‘站+區+組’隊伍的優勢很快顯現出來。第一時間召開由小區長、小組長、年輕黨員、村民代表參加的大會,立馬組起一支20多人護村防控隊;村‘兩委’幹部帶頭,12個小區長分成5組分別帶班,每組保證有兩人在監測點執勤,兩人隨時備班,同時各小組長對所負責的戶全面摸排,不到一天時間就對全村2200多人的情況做了摸底,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他說,戰“疫”時刻,村幹部、小區長、小組長成了村民們的“主心骨”,他們在寒風中為村民“站崗”的情景也感動了鄉親們,大家自覺行動起來,捐款捐物,爭當志願者,構築起一道道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