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刺激法案會導致通貨膨脹嗎?

A珠海正順地產凡


先說結論,不會升值,其他國家都會跟著一起貶值以抵禦美元超發的風險。但相比之下,美國增發貨幣對應的貨幣貶值波動卻是最小的。

這個問題要分幾個階段來看。

2萬億美元刺激,會導致流通中的美元變多,提升經濟活力,引起通脹,美元貶值,其他國家對美元被動升值。

而被動升值就會影響對國際貿易依賴比較重的國家,道理很簡單,商品還是這些商品,本來危機就對貿易起了負面影響,東西不好賣了,結果價格還升高了,所以這些國家只能跟著一起發貨幣,降匯率。

市場上的美元多了,但增發貨幣就是因為經濟活力不足,所以資金很難在本土找到好的標的物,此時就會刺激美元外流。

美元外流後,會導致美國本土流通貨幣減少,反而在提升經濟活力的同時,減少了通脹的負面影響。當然,這個手段只有作為國際貨幣的美國做得到。

錢到了其他國家,因為無法直接流通,會變成外匯佔款,導致該國市面上流通的現金變多,被動通脹。但大家要注意,並不是出現了通脹就一定是壞事,有機會再仔細說。

美元持續流入的國家,會迅速進入市場進行投資活動,促進經濟發展。

所以美元超發反而促進了經濟發展?

大家不要忘了一個問題,這些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投機性資金,也就是我們說的熱錢。他們總會走的,當他們賺到錢以後,就會一走了之,同時抽調市場的流通性,風險在這時候就出現了。

簡單點他就是來薅其他國家羊毛的,一旦本土出現更好的機會,立刻迴流美利堅。這些錢在外面遊蕩的過程中,不斷獲利增值,拿一塊錢出門,帶回了兩塊錢,多出來的錢哪來的呢?

嗯,薅羊毛薅來的,還順便攪了攪他們的市場流通性,但紙老虎來敲門了,所有國家都不能不開,也不能不管,那隻能我也跟著一起貶值了。這裡為了說清楚我們極端一點,你不是換了一百億津巴布韋幣進場了嘛,然後你開開心心賺到了兩百億,想跑的時候發現這貨怎麼貶值這麼嚴重,我就換出來五十億美金,取號換外匯的功夫又沒了一個億。

當然上面的例子很極端,超發太嚴重會導致更多的社會問題,也不會有美元大量湧進津巴布韋,那不是做投資,是在做慈善。主要是讓大家明白為什麼要降匯率。

所以說,不管怎麼樣,只要大美利堅又印錢了,明擺著美元貶值了我的貨幣就會躺著升值,大部分國家還是跟著一起降貶值,說到底都是為了防禦性的自我保護而已。


天添剪輯


美國的2.2萬億刺激法案通過,這只是為了應對衛安問題而採取的經濟紓困計劃,而貨幣增量的大頭還是在美聯儲的無限量QE上。

美聯儲當前推行零利率+無限QE+美國2.2萬億美元紓困,救市規模已超次貸危機的兩倍以上,而紓困的上限目前依然是一個未知數,這使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短期內就飛速擴張了5860億美元,達到了5.254萬億美元的規模,再創歷史新高,且美聯儲還在擴表進程當中。

美聯儲的無限QE說白了就是惡意印鈔,然後去堵美國金融市場的四處窟窿,貨幣市場、債券市場、抵押貸款市場等等,如果美股繼續延續股災,估計美國還會改變法律,美聯儲會直接干預股市,這樣高速的貨幣增量供給想不造成通脹都難。

目前由於全球衛安情況持續惡化,美歐經濟遭受到嚴重打擊,市場流動性高度緊張,工業品價格普遍走低,所以國際市場暫時呈現的是通縮現象,後期一旦衛安情況有所好轉,經濟活動只要一抬頭,全球流動性就會急劇膨脹,那時通脹是一定會產生的,不僅僅是通脹問題,而且是高通脹或惡性通脹的問題。

這一輪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所釋放的貨幣總量是難以估量的,目前還沒看到市場的穩定性,這一增量過程就不會有上限,就不會停止,這樣的貨幣增量可以說是全球信用的嚴重貶值過程,尤其是發達經濟體信用的嚴重貶值過程,這一信用的滑落中長期必然反映在物價與資產價格之上。

預期全球衛安情況好轉之時就是市場通脹起步之初。而由於衛安問題有可能會導致美歐經濟停擺,所以農副產品的物價會先期抬頭,而能源、礦產資源、工業基礎原材料等等的通脹會滯後一些。

嚴格意義來講,未來全球性的通脹是輸入型通脹,就是發達國家的債務轉嫁過程,對此國內的企業與居民還是要有清醒的認識,因為這一通縮至通脹的過程會嚴重影響企業的成本控制,且市場銷售價格會進入紊亂期,將為企業生產與經營帶來嚴重困惑,居民也要儘量規避持有外幣,畢竟國內經濟環境相比國際更加穩定。


馨月說財經


美國總統特朗普27日在白宮簽署2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法案,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份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經濟援助法案生效之際,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突破了10萬。

理論上當美國大量印刷鈔票時,也就是說美國通過貿易對外輸出美元,當大量的美元迴流美國,那可能會出現前所未有的購買力,從而推高美國的物價水平,導致鈔票貶值,就會引發通貨膨脹。

特朗普刺激方案以及美聯儲實施無限量QE並非是為了無限印錢,目的是為了解決流動性擠兌的問題,避免市場在恐慌的氛圍中繼續拋售各種資產,形成股災,導致美元荒,進而導致金融危機的發生。

當美元荒解決了之後,美元的短暫貶值也在所難免,市場上如此之多的美元在流通,一旦危機解除,這些貨幣會流向何處?一個是商品流通市場,導致物價上漲。一個是流入金融市場,推高金融資產價格的回升。

而美元的影響力很大,美元既是全球通用貨幣,又是全球第一儲備貨幣,更是全球第一結算貨幣,美元處於霸權地位,會由全世界共同分擔貶值,那就是在美國國內實際流動的美元不會出現激增,不會造成美國通貨膨脹,但其它國家很大概率有通貨膨脹風險。


宏看財經


我覺得今年全球大通脹已經無法避免。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2008年次貸危機的情形,當時美國出臺的救市資金為7000億美金,只有這次資金的三分之一;而我國出臺了著名的四萬億,大基建、家電下鄉等等,結果全國通貨膨脹加劇,最明顯的是2009年起房地產市場急劇膨脹,房價蹭蹭往上漲,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就此來臨,中國人的蝸居話題就此成為熱點。

而這一次,從G20發出的消息是20國集團出臺5萬億美元的刺激政策,其中美國2萬億,中國沒公佈,預計1-1.5萬億美元左右,這還不包括地方政府,上個月還有新聞報道數省政府共發佈35萬億人民幣新基建計劃。這麼多的錢,這麼大的規模,湧入資本市場和工業領域,除了刺激經濟的主要作用外,不可避免會帶來通貨膨脹的副作用,一如08年經濟危機後遺症。


小可樂故事


此次美國政府2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法案是史上最大經濟刺激計劃,刺激規模約佔美國GDP的10%。主要目的是應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受影響的企業,重要行業提供貸款援助,避免債務危機。加強個人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向醫院,地方政府提供更多醫療資源等。

        簡單來說就是在疫情期間維持美國企業正常運轉和保障民眾正常生活,防止美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

         而2萬億資金主要來源於美國財政部稅收和融資,並不是一味印鈔票。2萬億體量雖大,但此次疫情影響廣泛,幾乎包括所有行業,而且持續時間較長,算是長久消耗,並不是大水漫灌。同時美國作為農業生產和出口大國各項物資不會短缺 ,因此在美國短期通貨膨脹率影響不大。

       而此前美聯儲無限量流動性供給也是必要的,否則因流動性擠兌問題,全球美元資產崩盤,價格暴跌,會引發經融危機。而如果流動性釋放過多,事後帶來的後遺症就是通貨膨脹,但即便出現這種現象也可以解決,可以應對的。A股在2015年股災之後,經歷了2017/2018去槓桿的2兩年,就是對流動性進行回收,而從2017到2019的連續三年,中國的m2增速都在8%,大幅低於從前!

       而美國疫情必須能逐步得到控制,這才是根本,否則再多救濟也沒用,最後只能冒著全美人民感染的風險來恢復生產和經濟。





黃世音


通脹並不是一個原因造成的,也是每個國家每年都要把控的,控制太好,通脹太高,印個1000,10000的面值出來,控制不好就會造成通縮。

全球目前已經有超過80個國家向IMF求助,不單隻有美國財政出手,包括日本、加拿大、新加坡、英國和歐洲等多個國家都在採取:降準降息,回購債券,中小企業貸款寬鬆,派錢等多個措施。其中日本央行還不斷向日本股市注資,日本央行已經成為日本股市最大的股東了。

今天也有朋友問我這個問題,針對聯儲局無限QE這個措施,會短期導致通脹上升。美元與其它貨幣不同的地方就是,美國印出的美元由全球幫它消耗,而其他國家印出的貨幣大部分,甚至有的只能在本國流通。目前我們RMB可以在海外有些國家直接使用,比值也是按美元兌人民幣來算。

為什麼說會它這次會導致短期通脹上升叻!主要原因其一:疫情期間多國已經採取封國封城措施,我國也都採取了禁止簽證入境,公幹除外;其二,貿易戰的影響,一些認美做大哥的國家,無端端被加稅,加上疫情美國的表現,已經很不滿了;其三,美國勢必進入緊急狀態,採取相應措施;其四,美國失業率,周內破320萬人申請救助;其五,鮑威爾所說的還有政策空間,是否會採取負利率措施。

當然貨幣之間都是以美元看頭,所以美央行不斷印鈔票,也會造成美元指數下跌。其他國家或繼續相應的降準降息,不然在非常時期,貨幣做高也不是件好事


財經小說理精明



財經報社 ( 香港 ) 訊本月初的數據顯示,今年 1 月份美國平均小時工資意外大漲引發股市暴跌,因投資者憂心通脹和利率會上升。此外,長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最近幾周持續飆升,部分原因也在於投資者擔心美國總統特朗普 ( Donald Trump ) 治下預算赤字擴大會加劇通脹。

不過,美國財政部長努欽 ( Steven Mnuchin ) 週四 ( 2 月 22 日 ) 淡化了這一憂慮,並強調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將提高美國的工資水平,而不會導致更廣泛的通貨膨脹。

努欽當天在接受採訪時稱," 經濟增長的方式有很多,工資可以上漲,不一定會造成廣泛的通脹擔憂。" 他迴避了特朗普簽署成為法律的減稅和增加聯邦支出措施相當於經濟刺激的觀點

繼去年 12 月底簽署逾 30 年來最大規模的減稅法案後,今年 2 月 9 日特朗普又簽署了一份兩年期預算協議,該協議將為國防和非國防支出提供近 3000 億美元資金,並提供政府可以運作到 3 月 23 日的短期資金,協議還將暫停債務上限直至 2019 年 3 月。但分析師們表示,政府今年將發行超過 1 萬億美元的新債,部分原因就在於預算赤字的增加。

在談到減稅時,努欽表示," 這是否對經濟非常有利?絕對是。總統贏得大選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大多數美國中產階級的工資增長很少。"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Kevin Hassett 此前也表示,12 月簽署的減稅法案將鼓勵企業投資於提高效率的設備,從而提高生產率,使經濟在不引發通脹的情況下增長更快。

此外,努欽還補充道,由於國內能源產量不斷上升,美國不太容易受到石油驅動通貨膨脹的影響。他說," 我們不再完全依賴外國石油。在通脹、地緣政治風險等方面,能源一直是大問題。"

美聯儲官員的態度:薪資增長並不一定會導致通脹


在經歷了 2017 年的衰退後,美國通脹率近期有所回升。數據顯示,美國 1 月份消費者物價 ( CPI ) 指數較上年同期上漲 2.1%,高於 6 月份的 1.6%。與此同時,薪資也在上漲,1 月平均時薪較上年同期上升 2.9%,為 2009 年 6 月衰退結束以來的最快增速。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 FOMC ) 週三公佈了 1 月份的政策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對經濟前景的看法更為積極,理由是 " 經濟有可觀的潛在動能 ",並且對實現通脹目標越來越樂觀。大多數與會者指出,經濟增長前景更加強勁,提升了進一步逐步收緊政策將合適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失業率達到 2000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企業越來越需要支付更多的工資來僱傭和留住他們需要的工人。然而,企業是否會提高價格來支付增加的勞動力成本依舊十個問題。美聯儲決策者此前也一直在觀察勞動市場改善是否會對提振薪資水平。

1 月的 FOMC 會議紀要顯示,在討論勞動力市場情況時,美聯儲決策者對近期薪資水平表達了多種看法,儘管一些委員稱在會期中聽到更多關於企業薪資壓力的報告,但委員們普遍指出現有數據中少有顯示工資全面加速增長的情況。

達拉斯聯儲主席卡普蘭 ( Robert Kaplan ) 與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 ( James Bullard ) 本月初都曾表示,美國薪資壓力上升並不一定會導致通脹加速上揚,以耐心、平衡的方式退出寬鬆政策是明智的。


北漂小宋


3.27經濟會議提要以及後期的投資方向標,頭狼在此做一個解讀:宏觀政策方面,第一,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表現在:1,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3%的邊際提升到3.5%。2,發行特別國債。3,增加地方專項債務。4,減稅將費。第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表現在:1,引導利貸款市場利率下行。2,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3,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4,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在供需方面,第三,加快釋放國內市場需求,表現在:1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有序推動復工。2,擴大居民消費,合理增加公共消費。3,保持線上新型消費熱度不減。第四,加強國際經貿合作,表現在:1,加快國際物流供應鏈建設。2,保障國際貨運暢通。說完這些,那些板塊值得我們關注呢?1,金融,房地產等2,基建或者最近常說的新基建。3,扶貧--關注三農4,大消費市場。5,物流貿易。


中金在線頭狼


通脹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脹不一定就都是壞事,凡事不可一棍子打死,對於經濟問題更要多角度分析。

先說第一點,刺激法案為什麼必然引發通脹。所謂的刺激法案,無論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說穿了都是超量印發貨幣,但是一定時間內的總盤子就那麼大,貨幣多了,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自然引發通貨膨脹。

但是隻要把通脹限制在可控範圍內,總比立馬的經濟崩潰強多了,這是典型的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的思路。

2008年的金融危機,美國政府直接下場干預經濟,政策刺激,引導得當,之後十餘年的繁榮發展,誕生一大批引領潮流的高科技企業,比如蘋果、特斯拉、臉書等等。


時憶塵


肯定會的,短時間內印發大量貨幣,在短時間內對經濟的振興是明顯的,人民手中有錢刺激消費,加速了社會資金鍊的流通,保證經濟的增長。但是從長時間看,如果這筆錢國家不進行回收或者人民的收入增加跑不過被刺激後的GDP的增加,就會陷入通貨膨脹。這就好比是信用卡,你提前用了未來的錢,未來錢你是要還的,而且還是要帶利息。賴賬是不可能,你要是不管經濟結構一個勁的印錢,那津巴布韋就是你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