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你可以不當領導,但不能不具備領導力

在留學申請當中,領導力是經常被我們所提及的一個詞,我們不止一次的強調,想要申請到一所理想的美國名校,除了要把握好自己的學習成績,該考的試該拿的分要拿到之外,還得注意自己綜合能力的培養,比如領導力、表達能力、思辨能力等等,而其中領導力出現的頻率幾乎是最高的,而我們在哈佛大學的官網上也可以看到,領導力在人才標準中從來都是排前三的,不僅是哈佛,耶魯的官網也有這樣的一句話:“我們更鐘情那些在耶魯幫助下未來能成為各行各業領導者的學生”,除此之外,普林斯頓也明確表示:“我們想要的學生,是那些能在自己的領域展現出領袖氣質的學生”……

哈佛教授:你可以不當領導,但不能不具備領導力

美國名校對領導力的看重從來都是不加掩飾的。當然也有人會說:“至於嗎?招生而已,又不是選總統,都去當領袖,誰能管得過誰呢?”

其實要想弄清楚美國大學為什麼糾結於此,我們首先要明確幾個問題。

01 領導力究竟是什麼?

領導力是什麼?只有當過領導的人才能具備領導力嗎?其實答案是否定的,許多中國學生和家長都會存在這樣的誤解,把領導力等同於權利,覺得只有掌握權利的人才是具備領導力的人,所以會有一些學生從小開始就樂於爭取領導名頭,從小組長到班長,到學生會幹部……因為你連這些都沒當過,沒管過人,沒有發號施令的經驗,又談什麼領導力呢?無論大官小官,總得當個官吧。其實這些恰恰是對領導力最大的謬誤。

哈佛教授:你可以不當領導,但不能不具備領導力

美國大學的招生官在尋找有領導力的學生時,並不會看這個學生曾經擁有過多少頭銜,他們看重的是首先是這個學生會不會合理規劃安排自身的事情,比如說在繁重的課業下,能不能合理規劃好自己的時間,能不能讓自己各個方面的綜合能力平衡發展,因為一個連自己都安排不明白的人,又拿什麼去影響他人呢?注意這裡我們用到了一個詞——“影響”,不是領導他人,而是影響他人,因為真正的領袖氣質不是頤指氣使,不是拿自己的頭銜去命令別人做什麼事情,而是有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對他人起到正面影響,真正的領袖是主動去提供關懷、提供支撐,為他人服務,他能把周圍的人凝聚在一起,朝著一個目標共同前進,他能讓每一個人都從中得到進步和成長,當然,也包括他自己。

哈佛教授:你可以不當領導,但不能不具備領導力

02 領導力的具體表現是什麼?

首先是責任感。敢於承擔,敢於負責是領袖氣質的核心。願意接受挑戰,面對困難,不輕易逃避,面對,結果無論好壞,都有勇氣去面對,不會把功勞都歸功於自己,不會吧過錯都歸咎於他人或是外界條件,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責任感。

第二是自信心。自信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從來都是不言而喻的,而其在領導力中所佔的比重也相當大。自信與否會影響到一個人做選擇和做決斷的能力,如果一個團隊的領導者首先做不到足夠的自信,那麼可想而知,這個團隊有很大概率將會一事無成。

第三是溝通表達。一個很有能力,但是不會表達,拙於溝通的人就像武俠小說中那種空有一身內力但是無法施展的角色一樣。在現如今這個各行各業都注重團隊協作的社會中,溝通表達能力好與壞,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發展。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抗壓能力等等,總之,美國大學之所以會把領導力當做考察人才的重要指標,就是因為領導力是一項綜合能力,它能衡量一個學生內在品質,也可以看出學生未來的發展潛力。所以對於計劃美本申請的同學來說,當然不能忽視自己在這方面的鍛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