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亡國之君”本來富有四海,為什麼最後偏偏就會輸了呢?

1

夏朝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王朝,他展示了中國歷史中的許多個第一。

第一次王位世襲,第一次政變,第一次篡位,第一次復國,同時他也註定要展示中國第一次的王朝覆亡。

包括夏王朝在內,許多朝代的覆亡,我們往往會把罪責給予他們的最後一任君主。

那些“亡國之君”本來富有四海,為什麼最後偏偏就會輸了呢?

但我們一定要明白,在我國曆史上任何一個超過百年的政權,都很少出現突然性死亡,也很少直接被一位君主就毀了一切。

夏朝也是如此。

在很多時候,人們一提夏朝的滅亡,總是要批評夏桀,批評夏桀的妃子——妺喜。

這好像是評價中國上三代滅亡時的一個慣用模式,昏君+妖姬。

夏朝滅亡:夏桀+妺喜。

商朝滅亡:商紂王+妲己。

西周滅亡:周幽王+褒姒。

可事實當真如此麼?

2

我們看看《史記》在記載夏桀登基時的場景。

帝桀之時,自孔甲以來而諸侯多畔夏,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史記·夏本紀》

夏桀即位之初,就面臨著一個政治上的爛攤子——各地諸侯多已經開始背叛中央政府。

但始作俑者並非夏桀,而是孔甲。那麼孔甲是誰?

孔甲是夏桀的曾祖父,就是夏桀爺爺的爸爸,是夏王朝的第14位君主(夏桀是第17位),是夏朝末期的一個非常出格的昏君,貪玩好色不務正業,最終給子孫留下了一個諸侯多背叛的爛攤子。

這個歷史遺留問題,夏桀的爺爺沒能解決,夏桀的爸爸也沒能解決。

在父親與祖父的得過且過之後,夏桀是出面主動解決問題的。

擺在他面前的路有兩條,一、靠德化,讓諸侯再次信服;二、靠武力,鎮壓造反諸侯。

夏桀選擇了第二條路,結局是“百姓弗堪”,諸侯們受不了了。

那些“亡國之君”本來富有四海,為什麼最後偏偏就會輸了呢?

這裡給大家科普一個歷史的小知識點,就是“百姓”的含義。

在上古史中,諸侯貴族以封地為姓,所以“百姓”指的是諸侯貴族,而不是我們今天意義上的一般平民。大約在戰國以後,“百姓”不再指貴族,開始指一般國民。

夏桀為了統一各諸侯的意志,決心在“仍”地進行諸侯會盟,但有一位諸侯拒絕了此次會盟。

而這位諸侯的拒絕,當時的人們或許沒有感覺,可站在後來人在回顧歷史時,這個事件可謂間接導致了夏朝的滅亡。

3

這支諸侯部落名叫“有緡氏”,隨著他拒絕會盟,夏桀率大軍討伐。

有緡氏戰敗,為保全部落獻給了夏桀兩位美女,一個叫琬,一個叫琰。

夏桀得到了兩位美人之後,連續犯了三個錯誤,在這一過程中,夏王朝的歷史自此急轉直下。

第一個錯誤:拋棄正室髮妻。

棄其元妃於洛,曰末喜氏。——《竹書紀年·夏紀·桀》

夏桀拋棄了自己的原配妻子妺喜,把妺喜遺留在洛水一代。

那些“亡國之君”本來富有四海,為什麼最後偏偏就會輸了呢?

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妺喜非但不是禍國殃民的美人兒,反倒是與夏桀的愛情故事中被拋棄的糟糠之妻。

不得不說,縱觀中國歷史,君主但凡薄情,似總不得善終。

多說一句,妺喜在被遺留期間,認識了一個人,叫伊尹。伊尹在後來的中國歷史中,影響很大。

4

第二個錯誤:大興土木,失去民心。

夏桀帶著兩個美人兒回到都城,做了件大事情。

就像今天的男同志討老婆要買房一樣,夏桀也要給自己的兩位新媳婦兒,蓋兩棟大房子,叫“傾宮”、“瑤臺”。

有說法,傾宮的意思就是“宮滿一頃”,當然這一頃多大,還有爭議。有說法是3萬平米,總之是能大到讓一般人看見就想罵人的水平。

大興土木的背後,是對人民的無限盤剝。

一時間民不聊生,人民紛紛感慨,“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太陽(指夏桀)你啥時死啊,我們跟你一起同歸於盡算了。(出自《尚書·商書·湯誓》)

那些“亡國之君”本來富有四海,為什麼最後偏偏就會輸了呢?

5

第三個錯誤:枉殺忠良。

這傾宮瑤臺兩個大工程啟動之後,很快就有大臣發覺夏桀的行為,不是在給自己蓋房,而是在給祖宗扒墳。

這位大臣叫,關龍逄。

關龍逄進諫曰:“古之人君,身行禮義,愛民節財,故國安而身壽。今君用財若無窮,殺人若恐弗勝,君若弗革,天殃必降,而誅必至矣。君其革之!”立而不去朝。——《韓詩外傳·第四卷》

關龍逄說:“過去的君主、奉行禮義、關愛百姓、節省財務,所以才能國家太平,個人長壽。再看看大王您如今的樣子,花錢沒有底線,殺人沒有盡頭,您若是再不改正,必定要遭天譴的啊!”

關龍逄說完,站在大殿上,不肯離去。

忠言逆耳利於行,我們都懂,可又有幾人能做到呢?夏桀,他顯然不懂,也做不到。

大夫關龍逄諫瑤臺,桀殺之。——《竹書紀年·夏書·桀》

關龍逄死後,成為直言敢諫的忠良典範。以我有限的記憶而言,關龍逄應該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因忠言逆耳被殺的大臣。

那些“亡國之君”本來富有四海,為什麼最後偏偏就會輸了呢?

在孔甲昏庸,諸侯多叛的局面之下,夏桀武壓諸侯、拋棄髮妻、大興土木、枉殺忠良,夏王朝已顯亡國之相。

中國歷史上,常有昏暴之君,夏桀是第一個,但顯然並不是最後一個,是後來的那些帝王不懂夏桀的錯誤麼?

不,他們都懂。

只不過帝王也是人,會逞強,會僥倖,會明明知道什麼是對的,卻偏偏不去做。

因為對的事,都太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