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書的姿勢正確嗎?你確定不是在浪費時間嗎?

因為我前兩天寫的那一篇“讀書的意義”,有幸認識了很多的朋友。其中有一些對我言道,這篇文章對他們很有些觸動,決定開始讀書,學習,用功了。這實在令我既慚愧且欣慰,慚愧的是,我的一點不成熟的想法,受到了大家這麼多的認可;欣慰的是,我幫助了很多人,這時我明白了浪失爺爺的感受,我也會用心的寫每一篇文章,雖然,水平不高,也會用心的為大家提出的問題解答。


這兩天,一些加了我的朋友,問我要怎麼讀書?有的為讀不進去而煩惱,有的困惑於讀不懂。

你讀書的姿勢正確嗎?你確定不是在浪費時間嗎?

智能學校女孩在圖書館讀書

所以我今天想來和大家聊聊,怎麼讀書。


讀書這件事,既簡單,也不簡單。簡單的是,找本書就可以讀。難的是,讀什麼,怎麼讀?


1選書


畢竟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書,我們不會去看,也沒有精力去看。所以看什麼書,是很重要的,要用有限的時間看對的書。


所以第一步,選出你要閱讀的領域


首先,你要先確定你的需求,是教學某一技能的書,還是某類型小說,亦或是某類傳記。


這一點很重要,首先,你從自身的需求出發,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你自己。其次,你感興趣的,你真正想讀的才能讓你讀得下去。


第二步,就是在你選好的領域裡選擇書單了。


你可以搜索作者,你讀過某位作者的書,對他比較瞭解,或者是領域裡的專家,他們的書一般都會不錯,例如明史就可以從顧誠的書看起。


也可以資訊,現在的互聯網大大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些遙不可及的大神、專家、學者,你都有機會直接向他們發問。所以,如果你願意費點心思,應該可以獲得專業人士的意見。


最後就是豆瓣了,雖然現在豆瓣的公信力有些下降,但是仍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在豆瓣搜索你選擇的領域,按照豆瓣評分找,相信你一定會有收穫的。


還有一些大神說通過出版社、譯者來選書的,這方面我沒有研究。


2讀書


當你選好了書,就應該開始讀了。但是怎麼讀呢?有些人覺得,就是從前到後讀,還能怎麼樣呢?這裡我有一點心得,不敢說一定好,或許有值得借鑑之處。

你讀書的姿勢正確嗎?你確定不是在浪費時間嗎?

打開錢袋躺在木桌上的書。研究

首先,面對一本新書,你要先學會分析,這本書是否值得一讀。因為即使是用前面的方法選出的書基本不會太差,但是否適合你,還得要你親自界定,否則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讀一本自己不接受,不認可的書,或是讀一半讀不下去了,也是頗為可惜。


有一本書叫《如何閱讀一本書》,裡面推薦的「檢視閱讀」法非常有用,只需要大約五分鐘,就可以對這本書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檢視閱讀」法分成六步:


1 先看書名,有序言看序言

2 研究一下目錄,瞭解書的結構

3 如果書中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

4 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5 挑一個和主題有關的篇章看一看

6 最後一步,東翻翻西翻翻,隨意瀏覽一下。


經過這六步,你對這本書的內容,敘事方法,大體價值觀都會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通過這些你就可以判斷,這本書是否值得一讀了。


當你覺得這本書確實值得一讀了,那就開始細讀吧~


這個時候,要注意,不能浮躁,仔細讀,有些人喜歡一目十行,快速瀏覽。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閱讀習慣,看完之後,你除了說,我看過XX書,什麼也得不到。


當你看的書多了,可以發展一些自己獨有的閱讀習慣,像我讀小說,喜歡隨便翻到中間,看看有什麼有趣的情節,這樣翻個幾次,對後文有了期待,也對人物有了一點印象,再從頭開始看。不過這個事情不必強求像我一樣或者學習某些大神,怎麼舒服怎麼來即可。


3讀書習慣


首先要說的是,一定要做讀書筆記,一定要做讀書筆記,一定要做讀書筆記(重要的事說三遍)


如果你只是隨便讀讀,那麼無所謂,如果你是想因讀書而有所收穫,那麼請一定要做讀書筆記。


做讀書筆記的好處,有兩點。


其一,如果有你忽視的一些細節,寫筆記時你就會發現,這段的記憶是空白的,這時再回過頭去看,在不忽視每個細節的情況下,還能加深記憶。


其二,有時候,在看完書很難有自己的思考,是因為沒有一個思考的方向,這時你做的讀書筆記就像自己內心的一場頭腦風暴,在你的筆下,思路會隨著墨水噴薄而出。


除了做讀書筆記,還要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哪怕再忙,也要早晚各讀半小時。有些人說,我真的是沒時間啊,我很忙啊,我很累啊···我只能說,那是因為你還不是真的想讀書。


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你還在消磨時光嗎?


最後,推薦入手一個kindle,可以使用碎片時間閱讀,方便攜帶,還保護眼睛,如果你沒有,可以考慮入手一個,如果你有,請不要讓他蓋滿了灰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