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後隱藏的家庭教養模式及借鑑意義

什麼樣的教育模式才可以培養出人格健全,能力卓越的孩子?沒有母親,只有父親,對孩子到底什麼樣的情感表達方式利於孩子性格的培養,我們一起通過一個動畫短片《衝破天際》來解讀這些問題。


奧斯卡提名短片《衝破天際》| 背後隱藏的家庭教養模式及借鑑意義

2019年第91屆奧斯卡動畫短片提名中,中國動畫公司製作的《衝破天際》是唯一一部入圍提名的華人作品。當年入選全球50多個影展,斬獲14項國際大獎。

整個短片只有不到8分鐘的時間,沒有對白,只有畫面對故事的陳述,及相應的背景和音樂。整個故事情節完整,畫面唯美。但我今天將不從影片本身來談,而是看看故事背後所隱藏的教育理念。

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露娜的小女孩,小時候從電視中看到了火箭昇天的畫面,便在內心種下了一個航天夢。露娜的父親是一個鞋匠,經濟並不富裕。從家裡的照片和整個故事情節可以看出來,露娜沒有媽媽,為什麼這樣一個單親的,家境貧寒的父親可以培養出一個航天員女兒?

奧斯卡提名短片《衝破天際》| 背後隱藏的家庭教養模式及借鑑意義

也許很多人認為,教育理念需要長篇大論,需要有深厚的知識,其實並不然,這個只有八分鐘的短片裡,揭示了教育的大哲理。今天我們先來看看這個短片裡父親是如何養育自己的女兒的,以此為切入口,分析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培養人格與能力俱佳的孩子。

一、民主型的教養方式

在露娜六歲生日的時候,父親知道了露娜的夢想是當一名宇航員,於是送了她一雙航天靴作為禮物,小小的露娜欣喜若狂。因為露娜喜歡,父親就將她的房間裝扮成星空的模樣,月亮,星星,各種星球。露娜睡在這個房間裡,睡在爸爸的愛裡。露娜喜歡玩太空的遊戲,爸爸就用廢紙箱做成太空飛船,做成頭盔,帶著露娜一起遊戲,玩耍,父女倆一同遨遊太空。雖然時間很短,但每一個細節都折射出父親對露娜萬般的寵愛。沒有媽媽的露娜,父親就是她的全部,而父親也竭盡所能的為露娜的夢想而努力。

從父親與露娜的互動,可以看出雖然這是一個單親家庭,但父親卻堅持自己的養育風格。父親沒有因為自己獨自撫養露娜,而充滿怨氣,或滿腹牢騷。對露娜小小的夢想,沒有責備,沒有打壓,他所做的是,小時候陪她一起玩,一起幻想,長大了在她身後默默的支持。

正是因為父親對她愛好的鼓勵與支持,露娜才可以一步步的實現自己的夢想。

奧斯卡提名短片《衝破天際》| 背後隱藏的家庭教養模式及借鑑意義

二、 含蓄而堅忍的情感表達方式

短片中,露娜父親常常是都是一個沉默的人,但不代表他沒有對自己的孩子表達情感。在露娜每次鞋壞掉,圾著鞋回家之後,父親都會默默的將鞋補好,放在門口。哪怕自己年紀已經大了,看不清楚了,修鞋時傷到了手。每一雙鞋子都是爸爸準備的,每一雙破掉的鞋子都是爸爸修補的。

沒有其他的方式,鞋子是父親對露娜最簡單,也最直接的愛。

在父親去世之後,露娜發現了父親收藏的,自己從小到大穿過的鞋子。當她看到這一幕時失聲痛哭。她終於明白了沉默的父親並不是不愛他,反而是更深沉的愛,只是比較含蓄罷了。至此她把父親對她的愛化為動力,努力學習文化課,努力體育鍛煉,一步步向夢想靠近。

奧斯卡提名短片《衝破天際》| 背後隱藏的家庭教養模式及借鑑意義

費·培根曾經說過,幸運所需要的美德是節制,而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堅忍。露娜的父親沉默不語,但他一直沒有停止努力工作。他用自己的雙手修補鞋子,支持露娜的夢想。父親堅忍的意志成為露娜的財富,鼓舞她勇敢的面對逆境和挫折,也是她日後成為宇航員的精神動力。這點在中國的家庭裡尤為突出,很多父母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都比較含蓄,或許他們從不曾說過“我愛你”,但他們從一粥一飯,一針一線中傳遞愛。他們用自己努力工作的身影和堅忍的意志向孩子傳遞品質。

看了露娜的故事,我們發現父親的教養方式,值得我們每個家庭借鑑。

三、下面我將其總結為三個方面,希望可以幫助當下的家長培養出人格與能力俱佳的孩子:

1、首先,教育要看長期目標,而不是短期效果

還記得我們在懷孕,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有什麼期望嗎,我們可能就希望他能平安,健康的長大。可是慢慢的隨著孩子長大,因為有了對比,有了學業的壓力,對孩子的期盼也發生了改變。往往一件小事,就可以爆發家庭大戰,覺得孩子挑戰了自己的權威,從此就要長歪了。

一件小事,並不能決定孩子是不是就要變好和變好。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父母採取何種方式對待這件事,以及孩子從這件事中學到了什麼。如果家長因為一件小事就要打擊壓制孩子,那孩子暫時會聽你的話,但長期結果是,孩子要麼越來越順從,變得沒有主見,要麼越來越叛逆,對家長越來越不放在眼中,從此形同陌人。久而久之,孩子變會毫無規則和界限,父母的嚴厲起到了適得其反的作用。

所以就事論事,一件事情,不要急於眼前效果,把它放眼到孩子整個的教育,整個的人生中,方式就不會那麼極端。在理智之後想想怎麼處理能夠最好的尊重孩子,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這樣才有意義,孩子也絕不會因為一件小事就長歪。

奧斯卡提名短片《衝破天際》| 背後隱藏的家庭教養模式及借鑑意義

2、其次,營造民主型的家庭氛圍,給予孩子愛的同時,更給予自由

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性格,品質,能力的形成受到最大的影響就是家庭氛圍。“童書媽媽”創始人三川玲曾經說過:如果你在家裡是一頭獅子,那麼,你的孩子就有可能成為一隻綿羊。所以一個家庭的家庭氛圍,與孩子未來長成什麼樣的人息息相關。

露娜之所以後來能登上月球,離不開父親愛和對她夢想的支持。他雖說不是母親,但他同樣陪她遊戲,給她佈置房間,尊重她對夢想的選擇。父親這些行為,都證明他是一個民主型,而不是控制型的父親。民主型的教養風格給予孩子的不僅是愛。還有有安全感,價值感,歸屬感。孩子在有尊嚴,受尊重的氛圍中長大,他才有機會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生活技能,培養良好的品質。

奧斯卡提名短片《衝破天際》| 背後隱藏的家庭教養模式及借鑑意義

而反之如果是控制型的家庭氛圍,孩子生活責罵,批評當中,沒有一定的空間去自由成長,也就沒有機會去形成自信,自律,自立的品質。因為一定空間的自由,與形成這些品質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空間的孩子,就像關在籠子裡的小鳥,飛不出去。等到有一天你打開籠子了,他已經喪失了飛翔的能力。

3、再次,行大於言,做孩子前面的榜樣

在短片中,始終能看到父親默默幹活的身影,因為父親辛勤工作的影響,才激勵了露娜後來努力的學習,努力的參加體能訓練。中國的教育中,一直都有以身作則,行大於言,這些道理告訴我們父母榜樣的力量。

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曾經說過:“孩子的成長是去影響不是去設計”,“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先去做個什麼樣的人”。在帶領團隊製作《朗讀者》時,常常工作到凌晨一兩點,甚至四五點。別人都回家了,她還在琢磨改稿,同事稱她“事無鉅細,什麼都操心到了”,而她也把努力工作的身影留給了兒子,而不是一個不求上進的母親。

奧斯卡提名短片《衝破天際》| 背後隱藏的家庭教養模式及借鑑意義

時刻用要求孩子的規則要求自己,並且不要停止成長的腳步。這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你對他的教育才有說服力,而不是蒼白無力的,在孩子心中,你也永遠是他的楷模和榜樣。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養孩子是一樣長期的大工作,每一個家庭都面臨著不同的挑戰。但營造民主型的家庭氛圍,給他們提供愛的同時,提供自由,給予尊重和理解,在孩子面前永遠謹慎自己的一言一行,那麼我保證,這樣的孩子也會如《衝破天際》裡的露娜一樣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並且有實現的那麼一天。

專注個人成長和家庭關係,歡迎@悅 ,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